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吳曉靈縱論貨幣新政:我們還面臨著通脹壓力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26日 23:51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歷志鋼

  北京報道

  2005年7月23日的一場豪雨,給持續數日、郁悶難當的京城酷暑“桑拿天”來了個徹底的沖洗,透亮、清新之氣撲面而至。

  此前兩天,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關于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第16號文,亦一掃積累12個月之久的人民幣匯率調整的不確定的緊張氣氛,向全球傳達了中國貨幣政策積極穩鍵、明確清晰的調整信號。

  第16號文公布當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即在國內幾大媒體發表了“匯率機制改革與轉變思維模式”的重要文章,其特別強調“中國的匯率決策是根據中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優化資源配置需求作出的自主決策”。周小川還提出思辯之策:在國際國內經濟條件發生變化與改革深化的新金融生態下,“該如何不斷校正我們自己的思維模式來適應這個變化呢?”

  23日,在“中國宏觀經濟走勢與產業發展”論壇上,央行副行長吳曉靈強調,人民幣匯率參考一籃子貨幣不等于盯住一籃子貨幣,它還需要將市場供求關系作為另一重要依據,據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動匯率。

  對中國當前的經濟形勢,吳曉靈的評述邏輯縝密:盡管1-6月份投資增幅下降為27.1%,但就6月份而言,投資增幅仍然高于前幾個月,達到了28.8%。同時,6月份比去年同期多放貸1800多億元,僅次于2003年的水平,“這兩個數據說明如果經濟要出現反彈,在資金和動力上都是有基礎的,經濟目前還存在著上行的動力。”

  吳曉靈表示,有說法認為中國的經濟要變冷、要通縮,除了投資率下降以外,另外一個證據就是說物價增速回落,1-6月份居民的消費物價指數才2.3%,比上個月高了1.6%,因而有結論是“增幅在下降”。“而央行認為現在價格的變化是在雙線控制下的價格變動,即通貨膨脹率4%,或月環比3個月超過1%這樣兩條線在控制整個物價的幅度。我們對很多價格是實行控制的,因此不能用這個來說要走向通縮了。”

  “如果能夠按照資源稀缺的程度調整能源價格和資源價格的話,還有很多服務的價格,如果也按照市場供求的規律調整的話,應該說我們還面臨著通貨膨脹的壓力。”

  適逢不尋常時期,完整解讀下半年央行貨幣政策尤顯重要。為此,吳曉靈于7月23日在北京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銀根的“松”與“緊”

  在梳理2005年上半年貨幣政策時,吳曉靈擅以數據言勢。

  “首先,我們的貨幣政策基本上是按照預定目標實施的。”M2的增速在今年上半年是逐月上升,6月末已經達到了15.7%,人民幣各項貸款增速回落到13.3%,這兩個數據基本上做到了央行認定的“合理區間”。

  學界有人認為13.3%的人民幣貸款增速偏低,并撰文提出“通縮”的警示。吳曉靈則提出,從1996-2000年的M2和貸款增長幅度分析,可能有人認為13.3%的貸款有點低了,但是央行認為這段時間外匯進得太多了,在某種程度上替代了貸款增長,許多企業即使沒有拿到貸款,特別是有外匯收入的企業,則可拿外匯去結匯,企業有增加資金的來源,另外還有一些短期票據,加上央行推出的融資票據、民間融資等等都在某種程度上替代了貸款增長。此外,各家企業集團也加強了資金的內部調動,相對減少了對貸款的一定需求,因而現在企業的資金還是寬裕的。

  對于資金“寬裕”之說,吳曉靈另有補充:一是中國企業的存款增加了;二是貸款的結構有所改善——從銀行系統對企業的短期貸款的提供比例來看,中國是全球最高的。短期融資貸款占GDP的70%;M2占GDP的比重是189%,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在此情況下,“如果企業資金再緊張,解決問題的出路在于為企業開辟更多的融資渠道”。

  銀根的另一個敏感之弦體現于超額準備金利率的調整上。今年3月17日央行下調了存款準備金利率,其潛伏的目標就是要適當地引導貨幣市場的利率下調,鼓勵商業銀行去發放貸款,也鼓勵社會資金投向直接融資。

  此外,為了鼓勵商業銀行放貸,央行也適當地減低了公開市場操作的力度。吳曉靈說,“很多媒體一直在跟蹤央行票據的發行情況,大家可以看到我們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減少了這個力度,提高了商業銀行的備付金率,希望商業銀行在央行預測的總目標之下適當地增加力度。到目前來看,各家商業銀行的資金是寬裕的。貨幣市場利率是在走低的,基本在1.5%左右。銀行業同業拆借市場的情況也是在走低的量在增加,利率在走低;銀行間債券的價格是在上升的;7天回購的加權平均利率和7天拆借的加權平均利率也是在走低的;國債市場的收益率曲線是在下降的。這些均是在央行在調整了超額準備金率后形成的。”

  當記者問這么做是不是放松銀根,吳曉靈說,“不是總量的放松,而是鼓勵商業銀行能夠更多地發放貸款或直接融資。”

  民間融資“解禁”與房貸“區別”政策

  有了對宏觀形勢的審慎樂觀情緒,吳曉靈在解讀下半年貨幣政策時,給出了“四大利好”信息。

  除了常規地提到今后企業融資要逐步減少對銀行依賴、增加直接融資的比重之外,吳重在強調“金融市場要注意到現在民間融資比較活躍,應該加強引導”。

  據央行調查統計,推算我國民間融資規模為9500億元,占GDP6.96%左右,占本外幣貸款的5.92%左右。吳此次特別提到引導民間融資的方式包括兩大新政——“一是應該允許、建議放貸的人靠銀行委托放款;二是修訂一些法規按照《合同法》的要求,給企業之間融資的權利。”

  “我們在力推這樣政策的實施,我們也想鼓勵只放貸款的貸款性金融機構的試點,主要想給有錢的人及想貸的人開一個渠道。”

  “當然目前仍不允許這些機構吸收存款,因為在投資者自我約束不太強的情況下,從化解風險角度來看吸收存款沒有太大的好處。”吳曉靈指出,央行想讓那些想辦金融機構的人先運作自己的錢,運作好了再運作公眾的錢,再允許吸收存款,可以說這是新的金融機構產生的一個預科。另外既要放寬民間融資,又要更加嚴厲打擊非法融資,“你拿自己錢借貸可以的,如果把別人的錢湊在一起玩,沒有正規的牌照堅決不行。”

  第三個利好是新的金融避險工具的相繼出臺。匯率機制改革方案出臺后,金融機構、企業如何以市場工具來管理自己的風險,來適應市場經濟的變化,這是一個大考驗,“銀行推行遠期結售匯,這是為推出衍生工具準備條件,企業和金融機構應該加強對衍生工具的學習和培訓,學會運用衍生工具,央行會盡早為社會提供避險工具。”

  第四個利好是房地產金融政策的規范化。“現在房地產價格的問題與不正常需求有關。住房需求應該是適度消費。對非自住房提高首付比例,目的是控制適度投資。不能要求人民都買房,還得有人租房,因而要有人投資。但既然是投資就要主要用自有資金,不能主要靠銀行信貸,銀行只能給予適度的支持。投資和投機很難區分,只要不給投資過度支持,就不會形成過度投機。在交易、再售環節給予適當控制。短期再售還是要控制。”

  “還有一點,政府應加大普通商品房的供應。節約土地、節材、節能等應列入土地招拍掛的條件。有人說中國土地稀缺、土地價格高,所以房地產價格也會上升。我不否認房價的上升趨勢,但是現在房地產商手里還有大量積壓土地,因而合理充分利用現有土地完全可以穩定價格。所以應該調整合理需求,調整供應結構,在需求與供應相對合理的情況下,形成均衡價格。”

  吳提出的綜合解決之道是,由原來的限制信貸,轉為更側重于市場化的引導——為房地產商尋找出路,那就是要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完善企業債券市場以及信托制度。

  當記者問到“有保有壓”的信貸政策在下半年如何體現時,吳曉靈解釋,有保有壓是指行業,“我們覺得房地產是要發展的,正是因為我們覺得房地產是重要的支柱行業,所以我們才特別的呵護它,但是這個發展速度跟我們的需求要相匹配。有人算了很多帳,說需要多少多少房子。但是,第一,你的標準是按照哪個國家的人均水平,中國不可能有那么高的平均消費水平;第二,有良好的愿望沒有貨幣不等于是真實的需求,必須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才是真實的需求。房地產能夠帶動經濟的發展,我們要支持它,但是要支持到什么程度呢?房價的上漲已經超過10%,對這些地區就要提高首付比例,適當加以限制。像西部一些房價上漲不高的地區,還沒有什么大的風險,就可以鼓勵發展。中央政策只是制定了一個基礎標準,要求地方政府根據本地情況指定本地標準,但是非常遺憾的是有的地方政府全都取了高線。沒有理解到中央對于宏觀調控的苦心。”

  央行“注資券商”與拯救市場

  關于央行“注資券商”與“啟動百億投資者保護基金”的說法,央行正式的表態遲遲未出。

  吳曉靈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投資者保護基金不是央行近期用100億元來啟動的,這是證券市場新的制度建設,它向券商征收費用,“取之于市場,用之于市場。”

  “證券投資市場上,應該是投資者承擔風險。”吳曉靈說,“但是有時候券商挪用客戶保證金,損害了客戶利益,那么它倒閉的時候就要用投資者保護基金來給投資者一定的保護,這基金不是用來托市的。”

  此外,吳曉靈告訴記者,作為維護金融穩定的央行,為了解決證券市場的難題,央行還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而且與此前媒體報道有一定出入。如果用一個詞概括,那么還是“市場化”。

  首先是開辟了券商融資渠道。自去年以來,央行就已經允許券商到銀行間市場進行拆借,發行短期融資券,修改了券商發長期債券的辦法,即開拓了券商短期債券、長期債券和拆借的道路;與此同時央行還修改了股票質押貸款辦法,用市場化方式向券商提供流動性,而且央行還有意進一步修改券商借款的辦法,使其成為一個一般借款人。其次,央行在積極推進直接融資,央行推動了在銀行間市場備案發行企業短期融資券,給了企業以極大的方便。第三是用市場化的方式促成券商的重組。

  在市場化重組的方式上主要利用匯金和中建投兩個平臺。不同以往的是,“匯金和中建投采用的方式是市場化投資,不是用央行再貸款”。7月15日央行公布,批準中建投發行100億元金融債券,“此舉旨在支持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和維護金融穩定。”吳曉靈明確透露,如果有需要,這樣的發債還會繼續。

  “中建投和匯金的運作方式完全是向市場發債,因為它們有信譽,有資本金,它們來通過市場方式發債籌集資金,然后對金融機構注資。”但是注資前提條件是:債權人必須要削債;股東要承擔證券公司的壞帳損失;在這個基礎上還要改善證券公司的經營管理;然后匯金和中建投才會考慮注資,注資的目的就是要“為了對它進行機制上、運作上的改造,通過市場化的方式來打造好券商”。

  在結束采訪時,吳曉靈語氣變得凝重起來,證券市場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不是救券商,而是建立好市場機制,讓投資者有信心。“上市企業要好,老百姓才有信心愿意來買。”

  “據我所知現在開戶量是非常之大,每個月都在增加,大家都在等待。”

  (本報記者鄭小伶對本文亦有貢獻)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吳曉靈新聞 全部貨幣政策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