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中國匯率改革重在機制而非升值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22日 21:01 新華網 | |||||||||
新華網北京7月22日電 (記者 顧錢江 徐興堂) 中國在21日晚宣布開始實行新的人民幣匯率制度后,一些媒體紛紛以“人民幣升值”來解讀這一變化;但此間專家指出,中國進行人民幣匯率改革重點在完善形成機制,片面將其理解為升值是“舍本逐末”。 “實行參考一籃子貨幣的彈性匯率機制,將使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更加市場化,凸顯了
她說,如果改革只是簡單地讓人民幣升值,則結果只會是人民幣匯率固定在一個更高水平上,毫無彈性,也就是說,并沒有提高匯率形成的市場化程度,這樣的改革沒有意義。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公告,中國從21日起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曹紅輝博士指出,改革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是中國金融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其根本目標在于更為市場化的形成機制。因為更靈活的匯率機制將使中國更容易應對國際經濟、貿易、投資和政治環境的變化。 這位專家說,人民幣匯率水平不應成為中國重點關注的對象,如何讓它以適當方式及時反映實體經濟和金融發展的基本面才是重點。實行參考一籃子貨幣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的現實選擇。 曹紅輝說,中國的經濟總量已排名世界第六位,經濟的開放度也很高,但考慮到中國的人均GDP仍然很低,且金融改革尚未完成等因素,中國尚不能實行完全浮動的匯率制度。另一方面,中國如果實行固定匯率制度也并不合適,因為這會導致外匯儲備大量增加,并使貨幣政策缺乏獨立性。因此,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對中國來說是現實的選擇。 他說,與單一地盯住美元相比,參考一籃子貨幣的人民幣匯率制度方案更為科學和客觀,與實體經濟的聯系更緊密,能夠及時反映市場供求關系,同時可避免匯率的大幅波動,減少了熱錢可能對單一貨幣的沖擊。 這種方案的基本構想是,根據與中國之間貿易與投資的密切程度來選擇數種主要貨幣,設定不同的權重,組成一個籃子的貨幣;設定一定的浮動范圍,允許人民幣參考一籃子貨幣在其范圍內浮動,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曹紅輝指出,中國并未公布這個貨幣籃子中具體有哪些貨幣,也沒有公布其權重,以及“目標區”——央行認為合理、均衡的匯率水平。這樣做實際上是為了便于央行對匯率進行有效的調節和管理,是明智的。 中國在21日晚宣布進行人民幣匯率改革,時機的選擇確如溫家寶總理所言“出其不意”,但也是在“情理之中”。專家們在接受訪問時均表示,這符合中國在匯率改革問題上重在調機制而不是調水平的一貫立場。(完)
7月22日,從事外貿進出口業務的陳先生在廣州一家銀行內查看外幣存款利率表。當日是人民幣對美元小幅升值后,銀行第一天實際辦理外匯業務。 新華社記者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