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的八年之癢 中國啟動金融風險應急體系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4日 16:57 《商務周刊》雜志 | |||||||||
金融危機的應急預案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它在危機到來之前就已經心中有數,這需要中國政府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 記者 鐘加勇 金融危機8年之癢
6月18日,一個專門探討金融風險防范問題的會議在國家發改委的召集下在京召開。 會議前夕,一項國家發改委批準的重大課題已經正式啟動,該課題計劃從金融改革與金融體制的角度,對中國未來金融風險進行全面評估,并尋求解決途徑。 據該課題負責人,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研究員張海魚介紹,這項名為“中國金融體制改革與金融風險防范”的課題之所以迅速啟動,重要原因在于中國金融體系暴露出很大的漏洞,比如國有商業銀行近來大案頻發,“十幾億、幾十億的資金就被別人拿走了”。 他在接受《商務周刊》采訪時指出,商業銀行大案所觸發的風險,其實還是金融風險防范里邊最低級的風險層次,而最低級的風險防范之所以沒能做好,跟銀行的制度相關,包括治理結構、激勵機制、信息披露、監管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要么沒有到位,要么到位但不起作用。因此,他牽頭的這項研究將主要從金融體制入手,分析金融風險類型、產生根源及其與金融體制的關系,以及如何通過金融體制改革來防范諸種金融風險。 “事實上,8年前的1997年4月,我們也召開了同一主題的國際研討會,沒想到會后3個月的7月2日,亞洲金融危機就爆發了。”張海魚回憶說,他當時也是那個課題組的牽頭人,組織很多專家研究亞洲金融風險和中國未來金融風險的特征以及防范對策。這個少為外人知道的課題事實上影響很大,哈佛大學在做關于亞洲金融風險研究的參考課題中,張海魚牽頭的這個課題排在第一個。“理由并不是因為我們做得好,而是因為我們做得早。”張說。 在事隔8年后的今天之所以重啟金融改革與金融風險防范的研究,張海魚認為:“那是因為中國改革到了現在,尤其去年到今年,金融體制的改革成了改革的中心環節,而我們的商業銀行、證券市場、期貨市場所突出的風險大家有目共睹。” 的確,在股市遭受千點打擊的時候,許多國內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黑洞也在等著中央政府填補,與此同時,人民幣匯率的國際壓力挾著貿易和政治的問題接踵而來。與上次亞洲金融危機被堵在國門之外不同,2006年金融業全面放開的大限已迫在眉睫,這樣的局勢讓有識之士開始吁請中國政府建立一個未雨綢繆的金融危機應急預案。 今年5月25日的北京科技博覽會上,中國科學院減災中心主任王昂生從災難預防的角度提出,人民幣匯率等經濟問題應該納入中國“防災應急體系”的宏觀范疇。這位曾經獲得所在領域最高國際獎項的中科院院士呼吁,中國政府應該像應對自然災害那樣,盡快在各個相關部門之間建立高級別的經濟安全應急體制,以更有效地調配社會公共資源,提高應急反應速度,確保經濟和金融安全。 此前,一個側重于自然災難、公共衛生、重大事故處理的龐大的應急管理體系在中國已初現輪廓,但有關國家經濟安全、金融危機的應急問題并未納入這一體系。 相關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