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大國難脫服務貿易逆差 中國外貿醞釀轉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4日 09:11 中國經濟周刊 | |||||||||
2004年,中國貿易進出口額均位居世界排名第三,中國躋身世界貿易大國之列;但與此同時,中國的服務貿易卻出現了近97億美元的逆差。中國服務貿易出口占貿易出口總額9%的現有水平,遠低于19%的世界平均水平。中國貿易增長方式極不平衡的發展態勢,表明中國貿易轉型已成為現實需要,對此,政府決策層已形成共識。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黃樂楨 /大連、北京報道
你知道現在中國商務部部長薄熙來講話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詞是什么嗎? 6月22日,正在大連參加第三屆中國國際軟件與信息服務交易會的薄熙來明確表示,現在商務部應該把興奮點轉移到軟件上來,轉移到服務貿易上;這個領域里有無限的天地,而且現在做這個事情恰逢其時; 6月17日,在中韓經濟合作大論壇上,薄熙來說,中國加入WTO短短3年,我們現在的服務貿易部門的開放覆蓋率已經超過60%。目前韓國企業對華投資80%集中在制造業,下一步服務貿易將為兩國的合作提供廣闊的天地; 6月9日,在世界服務貿易論壇上,薄熙來指出,今后,我們需要像重視貨物貿易那樣重視服務貿易的發展。現在中國政府提出轉變貿易增長方式,加快服務貿易的發展,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 …… 這個詞就是“服務貿易”。種種跡象顯示,在中國決定轉變貿易增長方式的大方向下,轉變的第一步將是發展服務貿易,調整貿易結構,所以服務貿易也就自然成了商務部部長薄熙來的“口頭禪”。那么,這種轉變蘊涵著哪些政經因素?誰會成為服務貿易發展的排頭兵?會是薄熙來所說的新“興奮點”軟件業嗎? 中國外貿轉型:政府高層已有共識 中南海“貿易課”:傳達“優化外貿結構”信號 大風起于青萍之末。 在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舉行的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上,胡錦濤總書記在談到發揮好對外開放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時,將“著力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以質取勝,優化對外貿易結構”擺在第一位。 這是一個強烈的信號。那么,“著力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會往哪個方向轉呢? 在多個不同場合,薄熙來指出,中國要加快實現從有形的貨物貿易為主向有形的貨物貿易與無形的服務貿易并重的方式轉變。 6月9日,在北京舉行的世界服務貿易論壇上,到場的中國商務部部長薄熙來介紹說,1980至2004年,全球服務貿易規模已經從3600億美元擴大到21000億美元,其間增長了5.8倍;與此同時,國際服務貿易結構也正走向高級化,如2004年,通信服務、建筑服務、保險服務、金融服務、計算機和信息服務,以及特許權使用和許可、專業服務等現代服務貿易已占到整個服務貿易的將近一半。不過,在這一過程中,發達國家占據國際服務貿易的絕對主導地位,已占全球服務進出口總額的75%以上,其中,美、英、德三國就占了全球服務貿易總額的近30%。 此時,北京多位外貿專家向《中國經濟周刊》預測,服務貿易將是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的重點。6月28日,長期研究經濟全球化問題的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黃衛平對《中國經濟周刊》說,發展服務貿易是世界的趨勢,很多事實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這位走進中南海講授貿易課的經濟學家介紹說,發展服務貿易以及轉變貿易增長方式方面,中央已經有共識了。 中國外貿的尷尬:貿易大國難脫服務貿易逆差 那么,中國的服務貿易現狀又如何?1982年,中國服務貿易只有46億美元,2004年已上升到1286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16.3%,居世界第9位。 不過,薄熙來進一步分析說,我國服務貿易總體發展水平還很低,一是服務貿易明顯落后于貨物貿易的發展,2004年,我國服務出口占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只有9%,明顯低于19%的世界平均水平;二是我國服務貿易呈現逆差,2004年逆差達97億美元;三是服務貿易優勢部門主要集中在海運、旅游等比較傳統的領域,旅游和運輸服務的出口占中國服務出口一半以上,而金融、保險、計算機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還很低。 中國傳統的貨物貿易已經形成競爭優勢。據世貿組織統計,2004年中國貨物貿易出口總額5934億美元,同比增長35%,占全球出口總額的6.5%;進口5614億美元,同比增長36%,占全球進口總額的5.9%。在貨物貿易全球排名中,中國出口和進口中均排第3位。 顯然,中國已經成為貿易大國。“但不是貿易強國,從我們服務貿易所占的比重就知道了。” 黃衛平教授分析說, 事實上,中共中央政治局舉行的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就是一個強烈的信號。 這為推動服務貿易發展提供了政策背景和奠定了宏觀基礎。黃衛平說,從世界來看,隨著產業鏈拉長,各個生產環節獨立出來,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完成整個產業鏈,根據資源的配置,服務于各個生產環節的服務業,將為各國提供市場空間,這也就形成了外包等形式上的服務貿易。而這個服務貿易對任何一個國家都是機遇,你不做,機會自然就會喪失,各國發展軟件外包業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對此,薄熙來在一次公開場合上明確指出,我們需要像重視貨物貿易那樣重視服務貿易的發展。現在中國政府提出轉變貿易增長方式,加快服務貿易的發展。當前世界各國正關注著如何進一步推進世貿組織DDA(多哈發展議程)的談判,其中服務貿易是重要內容。中國只有在服務貿易方面取得更大的進展,才能更多地參與WTO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并且分享DDA的成果。 然而,在中國對外貿易總額驟升的同時,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的思路,一直是學界和外貿實務界探討的一個重點。 有專家認為,向貿易強國目標邁進,其戰略選擇是,既要保持中國中低端產品或生產環節的國際競爭力;又要提高和實現中高端產品或生產環節的國際競爭力,從而實現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 WTO前副總干事、印度計劃委員會委員安瓦魯爾·毫達在6月份舉行的世界服務貿易論壇上表示,開放的服務業發展進程要高于低自由度的行業,印度的電信業開放使印度成為世界上最開放的呼叫中心和計算機服務市場,同樣信息產業的開放,也造就了印度軟件業在世界上獨樹一幟。他說,實現各種服務業對內對外的市場“自由化”有助于在充分競爭的條件下做大做強。 對于中國發展服務貿易的具體思路,黃衛平認為,我們應該確定以“加工是基礎、物流是中樞、金融是龍頭”的服務貿易格局,在服務貿易的人才上加大培養力度,形成自主的品牌,從而為服務貿易的發展奠定基礎。對此,中央將有可能在政策扶持以及市場導向上加大力度。在具體操作上,可能會選取諸如軟件業等作為發展服務貿易的嘗試。 軟件業:中國服務貿易的新“興奮點” 炎炎夏日,國內軟件界各路英雄,如演員趕場般馬不停蹄,紛紛亮相于各種軟件盛會。 先是6月14日至16日,在首都北京,以“慶祝國務院18號文件頒布五周年,展示我國軟件產業發展成就”為主題的“2005第九屆中國國際軟件博覽會”(下稱軟博會)隆重舉行,此間,北京贏得了“軟件之都”稱贊。 相隔不到一周,即6月22日至26日,素有避暑圣地“浪漫之都”之稱的大連,也擋不住國內外軟件巨頭們帶來的熱情,目前國內規格最高、頗具國際影響力的IT行業年度盛會——第三屆中國國際軟件和信息服務交易會(下稱軟交會)在大連世界博覽廣場舉行。 兩場軟件業盛會,實屬難分高低。如國內知名軟件廠商用友公司的一位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說:“這兩個會都很重要,我們都參加了。兩個會的側重面不同,軟博會注重展示行業發展近況,而軟交會更側重于國際化的交流與合作。” 薄熙來表態成軟件業“興奮劑” 據悉,軟博會和軟交會是目前國內軟件業最為重要的兩個行業活動。軟博會自1997年開始至今已舉辦9屆,由信息產業部、科學技術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北京市人民政府等主管政府部門主辦,因為既有行業主管部門、又有北京政治經濟環境的優勢,所以軟博會對于軟件行業發展的探討占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而軟交會自2003年才開始舉辦,今年是第三屆,主要有商務部鼎力支持,大連市人民政府承辦。與軟博會有行業主管部委主辦相比,軟交會行業權威感似乎略有不足,但其“全球軟件和信息服務國際合作部長峰會暨企業家高峰論壇”,匯聚的海內外政府官員和專家,似乎彌補了這種形式上的缺陷。如今年來自埃及、日本、韓國、美國、新加坡、印度、馬來西亞等國家的政府部長級高官和駐華使節,率團參加“部長峰會”和展會其它活動,為業界提供了不少有價值的業界信息和行業趨勢判斷。 對于參會者來說,大連軟交會上透露出的最有價值的信息之一,當屬商務部部長薄熙來所透露出的關于軟件業與中國服務貿易之間的關系。 當天,與薄熙來一同出席軟交會的還有商務部的近二十個司的司長們。論壇之外,他們還一起參觀了大連軟件園的IBM呼叫中心、大連阿爾派、大連路明集團等企業。 薄熙來說,我們參觀軟件園有深刻的體會,一個大的市場——軟件商務正在等待我們。商務部在開發紡織品之余,現在應該把興奮點轉移到軟件上,轉移到服務貿易上,這個領域里有無限的天地,現在我們做這個事情恰如其時。 陪同薄熙來一行參觀的大連軟件園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高煒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我們很高興能親耳聽到,把軟件業作為服務貿易的突破口,這對我們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在此后的中國高科技自主品牌座談會、國家軟件出口基地出口工作座談會等不同場合,商務部的高層分別就加強軟件業的發展以此推動服務貿易作了不同程度的表述。 如商務部副部長魏建國在聽取有關軟件出口基地的代表建議后表示,在下一輪我國外經貿發展過程中,商務部已經將包括軟件業在內的服務貿易提到戰略高度。 對于薄熙來及商務部其他負責人關于軟件業與中國服務貿易的表述,長期研究經濟全球化問題的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黃衛平對《中國經濟周刊》分析和評價說:“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軟件業有可能成為我們加強服務貿易的排頭兵。” 軟件業之喜憂 數字顯示,包括軟件業在內的計算機信息服務的出口,2004年創下49%的增長速度,排名除運輸、旅游之外,新興服務業出口的第三位。但盡管如此,業內人士仍然擔心,國內軟件業的現狀,能否承擔起中國貿易轉型、或者說加快發展服務貿易的重任? 在本月先后舉行的軟博會和軟交會上,《中國經濟周刊》發現,信息產業部(下稱信產部)作為軟件業的行業主管部門,副部長婁勤儉做了主題基本相同的演講。 婁勤儉說,近年來,中國軟件產業以平均30%以上的速度穩步增長,2004年底,全國軟件產業收入已達2300億元,出口達到26億美元;占全球軟件產業的比重由2000年的1.2%提高到2004年的3.55%。北京、上海、大連等11個國家軟件產業基地和北京、深圳等6個國家軟件出口基地發展迅速,基地內軟件企業收入占全國軟件銷售產業的比重超過80%。 日前商務部網站公布的《中國服務貿易狀況》顯示,2004年中國服務貿易收入增長進一步加快,服務貿易中的11個項目都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計算機信息服務等項目增速較快,增長49%,中國服務行業結構有所改善。 對此,有專家分析指出,雖然軟件業尤其是軟件外包這個典型的服務貿易只是計算機信息服務項目中的一部分,但是其增長的勢頭迅猛,在一定程度上拉升了整個計算機服務項目的增長。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對我國的軟件業現狀表示了一定擔憂。 據介紹,中國軟件產業的規模占全球軟件產業的份額僅為3%,出口規模更小。如中國軟件產業規模與印度相當,但出口量只有印度的十分之一;而且出口市場單一,主要集中在日韓市場;還有中國軟件業缺乏國際競爭力,國內軟件企業缺乏核心技術,缺乏精英人才,也缺乏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產品。 數城市爭當“軟件之都” 就地方政府的軟件熱情看,中國的軟件業完全稱得上紅紅火火。 除了上述談及的北京軟博會和大連軟交會之外,《中國經濟周刊》獲悉,第一屆中國(南京) 國際軟件產品博覽會(下稱南京軟博會)將于9月10日至12日在南京舉辦,牽頭單位便是南京市人民政府。又一個軟件業的地方盛會。 6月23日,《中國經濟周刊》參加了由商務部組織的國家軟件出口基地出口工作座談會,來自北京、深圳、上海、大連、天津、西安等6個國家軟件出口基地的負責人分別向商務部副部長魏建國作了工作匯報。 北京市商務局副局長程玉華闡述了北京將打造中國軟件之都的構想。2004年,北京市全年軟件產業營業收入達520億元,同比增長35%,打造軟件之都將是北京市未來軟件發展的重要目標; 大連市副市長戴玉林介紹說,大連去年的軟件產業銷售收入為70億元,而軟件出口外包是大連軟件業的強項,去年達2億美元,大連市政府早有打造國際軟件之都的計劃; 南京市作為唯一的非國家軟件出口基地城市代表應邀參會。南京市副市長許慧玲說,南京去年的軟件產業銷售收入已突破100億元,達109億元,2010年銷售收入要做到600—800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軟件名城”和全國重要軟件產業基地。 軟件業已經成為諸多城市發展地方經濟,改變貿易增長方式的重中之重。 為何首選軟件業 軟件業似乎已經成為中國改變貿易增長方式和發展服務貿易的首選“試驗田”,為何在金融、保險、通信、建筑、計算機和信息,以及特許權使用和許可等諸多現代服務行業中,首先選擇了軟件業? 在大連軟交會的“全球軟件和信息服務國際合作部長峰會暨企業家高層論壇”上,薄熙來對中國大力發展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促進軟件出口的重要意義作過如此表述: 首先,有利于緩解中國經濟發展對資源的依賴。軟件產業具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污染、人力資本密集的多重特性。通過擴大軟件出口,可以有效緩解中國工業化和資源短缺、工業化與勞動力過剩、工業化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有利于促進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 第二,有利于促進信息產業協調發展。硬件是信息產業的筋骨,軟件是信息產業的靈魂。硬件的發展離不開軟件,軟件的發展也依托硬件。中國通過承接世界信息產業制造環節轉移,已經擁有巨大的電子信息硬件制造能力,2004年,中國信息產業規模已達到2.65萬億元,信息產業規模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位,而軟件產業規模僅占信息產業的8%左右。信息產業進一步發展需要軟件產業的協同發展。 第三,有利于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中國在紡織品等傳統出口產業已經形成競爭優勢,但中國要實現外貿增長方式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就要加快實現從有形的貨物貿易為主向有形的貨物貿易與無形的服務貿易并重的方式轉變,需要在軟件等發達國家占據優勢的高科技領域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我們要抓住引進先進技術、提升開發能力、消除數字鴻溝的發展機遇,成為世界軟件產業發展的參與者和人類最新文明成果的分享者。 在軟交會上,《中國經濟周刊》從更多的企業界人士了解到,中國軟件業正處于蓬勃發展期,而軟件業整體利潤也高于IT行業的其他領域,這也吸引了更多企業將進入該領域。 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從印度軟件產業令人注目的發展經驗分析認為,印度的軟件產業基本上依靠歐美的軟件外包訂單,在國際市場的份額和影響超過了中國。 《中國經濟周刊》從中國軟件和信息服務外包業務對接會、中國軟件和信息服務外包年會上了解到,軟件外包作為服務貿易的一種重要形式,目前包括東軟、用友、金蝶等在內,得國內比較大的軟件企業,都在大力承攬外包業務,而大連軟件園更打出了自己的口號—中國IT外包中心。 此時,國際軟件業的發展經驗也正影響著中國。有業內人士對《中國經濟周刊》分析說,世界軟件產業的全球化分工正日益加強。以美國、歐盟、日本為主體的國際軟件產業分工體系已基本形成,一些新興工業化國家也走出了一條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印度通過發展軟件外包成為軟件出口典范;愛爾蘭通過本地化發展成為全球軟件集散中心;韓國通過內需帶動提高核心競爭力,成為異軍突起的軟件新軍。 《中國經濟周刊》了解,中國軟件產業及其貿易取得的顯著成績,也讓中國軟件業對未來充滿信心。目前,中國已初步形成了自主的軟件體系,用友、金蝶等民族軟件企業迅速壯大,清華大學等35所高校建立了軟件學院,軟件業從業人員已經超過70萬人。中國軟件產業銷售額已從1999年的441億元,增長到2004年的2200億元,年均增長38%,比同期中國GDP增速高出2.5倍;軟件出口從1999年的2.5億美元,增長到2004年的28億美元,5年間增長了10倍。 未來,世界的軟件業發展空間也是推動中國軟件業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據加特納公司(GARTERNA)預測:從1999年以來,全球業務流程外包(BPO)的增長率平均為23%,成為外包增長最迅速的業務;國際數據公司(IDC)則指出,BPO市場到2008年將增長到近7000億美元,混合年增長率為11%。 而據顧能公司(Gartner)統計,在今后五年里,中國的BPO市場將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長。 對此,薄熙來指出,未來五年,是世界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市場不斷擴大的重要時期,也是中國加快發展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擴大軟件出口的機遇期。 由此可見,軟件業極有可能成為推動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的排頭兵。 資料:服務貿易 根據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達成的"服務貿易總協定",服務貿易是指:"從一成員境內向任何其他成員境內提供服務;在一成員境內向任何其他成員的服務消費者提供服務;一成員的服務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員境內以商業存在提供服務;一成員的服務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員境內以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務。"服務部門包括如下內容:商業服務,通信服務,建筑及有關工程服務,銷售服務,教育服務,環境服務,金融服務,健康與社會服務,與旅游有關的服務娛樂、文化與體育服務,運輸服務。 專家評論:中國應學習服務貿易的國際游戲規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