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郵政擬建集團公司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9日 10:06 新京報 | ||||||||
同時將成立郵政管理局作為監管機構 本報訊 (記者 莊士冠) 號稱2005年將有“破冰之舉”的中國郵政改革最近有了新的動向。記者昨日從郵政內部人士了解到,6月23日,國家郵政局在北京召開了全國局長會議,國家郵政局局長劉安東在會上發言,指出將組建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并成立一個郵政監管機構———郵政管理局。
據上述內部人士透露,這一個郵政改革方案正在等待最后的批準。該方案將“重組監管機構”,國家郵政局將剝離企業經營職能,把經營管理權交給新組建的中國郵政集團公司,郵政管理局則對這個集團公司的運作進行監督。郵政管理局的員工由國家郵政局派出,納入公務員范疇,人數約1000多人。 該人士還透露,郵政業務方面,將實行競爭型服務與普遍服務分離。在對郵政的行業保護上,目前討論的是,在350克以下的一切信函可能會強制歸中國郵政發送,但是350克并不是最后的界限。郵政將享有獨立的安檢,圖書發行、開通國際航線、郵政增值服務等額外權力。 記者了解到,在郵政儲蓄方面,并沒有提到建立郵政儲蓄銀行,只是提到,會將郵政儲蓄存放在央行的8000多億元資金,逐步撤出。據另一知情人士透露,正在進行的是,郵政和儲蓄實行分賬核算。 據了解,5月18日-20日,全國郵政局長召開了半年一次的座談會,但會上沒有提到改革方案,而上周的會議屬于臨時召開的。據內部人士稱,劉安東在會上發言后,并沒有討論。記者昨天就上述情況向國家郵政局新聞處楊處長求證,電話一直無人接聽。新聞處其他工作人員則一概回答記者“不知道”。記者得知,目前郵政改革的方案被要求“嚴格保密”。 此前,國家郵政局研究院副院長周煥德在上海召開的“郵政體制改革研討會”上透露,正式出臺的新郵政改革方案會強調三分開,即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該方案由國家發改委牽頭,財政部、信息產業部、國家郵政局等部委聯合制定,同時參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方案。 與此同時,作為試點,北京郵政“主輔分開”改革方案已基本敲定,主輔業分離范圍也已明確劃定。北京郵政包括實業集團及下屬的8個二級子公司和32個三級子公司,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將首先在該實業集團及其所屬子公司中進行。 -觀察 “政企分開,監管獨立”成郵改共識 歷經多年的探索,郵政改革迎來了攻堅時刻 在郵政行業內,2005年被稱為改革年。在“2005年工作安排中”,國家郵政局局長劉安東就反復強調,要為郵政體制改革做好準備。但在郵政力推改革的同時,困難和爭議依然存在。郵政行業改革已經進行了多年,“政企分開”的改革核心被最終推向前臺,似乎預示著郵政改革終于到了破冰之時。據中國郵政體制改革研究“課題組負責人透露,”政企分開,監管獨立“已經成為郵政改革的共識。 郵改達成“方向”共識 據中國郵政內部人士介紹,“政企分開”是這個改革方案的核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中國郵政體制改革研究”課題組負責人馮飛昨天向本報記者表示,對郵政改革的方向———政企分開,監管獨立,目前政府、郵政、專家等各方面已經達成共識。而監管部門的人員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有效率,并保持監管的公平性。 不久前,一直關注郵政體制改革并參與《郵政法》修改的中國國際貨代協會快遞委員會秘書長劉建新也公開表示,“三分開”(即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是郵政改革的總體目標,分業經營、監管獨立,是整個郵政改革的出路。 事實上,郵政改革從1998年郵政與電信分家時就開始了。郵電分離后,國家給予郵政“8531”補貼政策,即從1999年起國家逐年向郵政補貼80億元、50億元、30億元、10億元。到2003年,國家不再給郵政補貼,“徹底斷奶”。但郵政政企不分的情況一直存在,郵政改革方案從那時便開始醞釀。 去年上半年傳出消息,郵政改革方案轉為發改委主刀,并聯合財政部、信產部、國家郵政局三部門聯合制定方案,有關方案的傳聞不斷,而郵政部門也三緘其口。 郵政儲蓄銀行緩行? “郵政部門的沉默是可以理解的。”馮飛指出,郵政的改革是個長期的過程,“方案都討論了很長時間”。郵政儲蓄的轉型便是其中的一大難題。 2003年8月1日起,央行宣布將郵政儲蓄新增存款轉存人民銀行部分,按照金融機構準備金存款利率計付利息。這樣以來,擁有了高達8000多億元存款的郵政,告別了坐享高轉存利率的好日子,郵政儲蓄陷入困境。 今年年初,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表示要“抓緊實施郵政儲蓄體制改革”。銀監會將根據國務院關于郵政體制改革的統一部署,組建郵政儲蓄銀行,并將其納入銀行監管體系。一時間,建立“第五大銀行”的呼聲四起。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易憲容分析,一方面,國家郵政局依靠郵政儲蓄生存,如果郵政儲蓄獨立,國家郵政局將面臨巨額虧損,這將是中央財政的一大包袱。但只有讓郵政儲蓄成為銀行,才能使郵政儲蓄的資金“活”起來。新銀行面臨的問題可以通過引入民營資本等來解決。 但記者了解到,在上周的會議提到的改革方案中,并沒有提到要建立郵政儲蓄銀行,只是提到要將資金從央行逐步撤出。“現在提郵政儲蓄銀行還為時過早。”郵政系統一內部人士告訴記者,目前郵政儲蓄改革只是開始試行郵政和儲蓄分賬核算。 記者獲得的《2005年郵政儲匯業務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到,“隨著監管政策的變化和信息化建設的推進,郵政儲匯業務將獲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監管部門將陸續出臺對郵政儲蓄機構業務、網點和高級管理人員的管理辦法,使對郵政儲蓄的監管有法可依,更為積極地支持郵政儲蓄業務的發展。郵政儲蓄在資產、負債業務方面都將逐步獲準擴大業務范圍,延伸服務領域。” 專營業務引爭論 針對成立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后,會不會存在壟斷的問題,馮飛認為,關鍵在郵政專營權的界定上。他告訴記者,一直以來,對郵政專營權的爭論不斷,郵政逐步縮小專營權是一個趨勢,但如何界定,各方說法不斷。 據記者了解,郵政的改革中,將把競爭型服務與普遍服務分離。據悉,此前在普遍服務的界定上,郵政部門希望能夠擴大普遍服務的范圍,但引起了外資和民營資本的反對。 在遞送郵件的重量上,郵政這次改革似乎有所松動,可能將原先禁止外資快遞公司處理重量小于500克的包裹和信件,下降為重量小于350克。據悉,今年2月4日,中國郵政總局發布“64號文件”(《關于貫徹信息產業部等部門有關進出境信件寄遞委托管理文件的通知》),明文禁止外資快遞公司處理重量小于500克的包裹和信件。但這一規定受到了外資快遞公司的一致抵制。 馮飛則認為,單純按照克數來限制并不合理。他建議,可以實行“克數+郵資”的方案,例如,100克的郵件,如果客戶愿意付比郵政更高的郵資,可以允許其他快遞公司在自己可接受的范圍內遞送。如果客戶不愿意付出高額郵資,那就由郵政遞送。這樣,市場對企業就會有選擇權。 本報記者莊士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