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紡織品爭端中屢出新招 驚愕之后多方叫好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06日 07:12 中國經濟周刊 | ||||||||
紡織品貿易爭端已進入第二回合博弈——由“比拼”態度強硬, 轉為調整“出牌”戰略;中國官方有了解決貿易爭端的“新思維”——由傳統的“抗議”,升級為“自救”;紡織品爭端會否成為新的貿易標本——標志著歐美貿易保護主義的重新抬頭,也是中國用新思路維護自身合法貿易利益的嘗試。 摩擦會升級為貿易戰嗎?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黃樂楨/北京報道 紡織品爭端進入第二回合博弈 ——國家意志下的貿易交鋒 這是一個幾乎從未有過的政府舉措。5月30日,履任商務部部長后的薄熙來首次亮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當前中美和中歐紡織品問題舉行了長達兩個小時的新聞發布會。薄熙來說,“在中國表示調高紡織品出口關稅的善意后,美國和歐盟仍堅持采取設限行動,這完全是沒有道理的”,對此,“中國自6月1日起取消81種紡織品出口關稅是必然的。” 隨后,歐盟也做出了強硬回應。歐盟駐華代表團向媒體聲稱,希望中國在15之內自行限制出口數量,否則歐盟不排除單方面實施數量限制的做法。 中歐紡織品貿易爭端在形式上表現如此激烈,北京多位國際經貿問題專家對《中國經濟周刊》分析說,中美和中歐紡織品爭端問題已經進入了第二個回合的博弈。6月1日,北京WTO事務研究咨詢中心首席專家程大為博士說,“假如以商務部部長薄熙來5月30日講話為標志的話,現在各方的出牌戰略將發生變化。” 這是不是意味著紡織品貿易摩擦在升級?最終會導致中美和中歐之間爆發貿易戰嗎?中美和中歐紡織品貿易到底發生了什么?為何各方態度如此強硬?這是新一輪的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還是中國維護自身合法貿易利益的開始? 歐美輕率“設限”中國“據理力爭” 演化為目前白熱化貿易爭端的最初動因,應該是一個數字。 中國紡織品在2005年1月1日全球一體化以后,1至4月,中國紡織品出口額312億美元,同比增長18.4%。其中中國對歐盟出口39億美元,在這個階段,中國對美紡織品的出口增長了70%,對歐盟增長了45%。 據此,歐盟稱一些產品已經超過了歐盟的警戒線,開始了對中國9類紡織品的特保調查,對從中國進口的T恤和麻紗兩類產品啟動“緊急特保”程序。調查的重點是要證實中國紡織品是否對歐盟國家造成“市場擾亂”,形成不公平競爭。 與此同時,5月13日,美國商務部長卡洛斯·古鐵雷斯宣布,決定對棉質褲子、棉織襯衫和內衣褲三個類別的中國服裝重新實行配額限制,進入美國市場的數量今年最多只能增長7.5%。 5月18日,美國追加對中國男式兒童純棉和合成纖維梭織襯衫、合成纖維褲子、合成纖維針織褲子和精梳純棉紗線4個類別設限。 進而,歐盟紡織品委員會在5月23日通過了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的提議,同意對由中國進口的T恤和麻紗啟動“緊急特保”程序,要求與中國方面就這兩類紡織品的進口問題進行正式磋商。 那么,歐美憑什么來設限呢?用薄熙來的話講,此次美歐的設限依據源自中國加入WTO報告書里的242條款。 薄熙來說,這個242條款如果援引它的規則的話,應該是有條件的,即要證明中國紡織品在美歐確實存在擾亂市場、威脅阻礙貿易有序發展的情況,二者之間應有因果關系。美歐不僅沒向中方提供詳盡數據,而且在這些問題上與中方的看法和分析都有很大差距。美歐僅憑三四個月的數據,就草率對中國紡織品設限,這是完全沒道理也是不科學的。 解決貿易爭端“新思維” 薄熙來“用事實說話”:原來屬于配額產品的中國紡織品對歐美的出口,確實增長幅度是大的,對美國的增長幅度是250%,對歐盟的增長幅度是82%。但是,這種增長是正常的。因為它是由過去長期扭曲自由貿易的配額體制轉向現在紡織品一體化、轉向紡織品的自由化這個過程中所發生的現象,這和正常貿易過程中某一年、某一個時期、某種產品的突然激增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情況。這個情況是可以預見的,經濟界的人士對這個問題多年以前就已經預料到了。 事實上,這并沒有給相關國家帶來一種突然襲擊,它是正常的轉換。薄熙來說,“這種增幅在過去取消某些產品配額的時候,也同樣出現過這種情況。面對這種情況,即使按照‘242’的規則來說,中國有很多因素需要討論的,不應該在這么短的時間里,沒有給中方提供充分的數據,就提起正式的磋商請求,進入設限的程序。” 面對對方的“無理”,中方沒有采取以前慣用的“抗議”,而是打出一張“新牌”: 5月30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自6月1日起取消對81項紡織品征收出口關稅。而此番取消征稅,距離上次宣布調高關稅僅僅10天。此前,有過兩次加征出口關稅:第一次是2005年1月1日,第二次是5月20日。 薄熙來形象地說:“如果美歐沒有高度重視中國加征出口關稅措施,仍然采取設限,那我們就相應調整政策,你給我們的企業加上半斤的壓力,我就要給它撤掉八兩的負擔。” 中方解決摩擦的新打法,特別是嶄新的“出牌理念”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人們在短暫的驚愕之后,多方都給予了“叫好”評價。在外界看來,這似乎是中國解決貿易爭端的一個新思維的開始。 歐美“自由貿易”有雙重標準 在大多數人贊同中國采取自救措施的同時,紡織品貿易摩擦會不會導致中美和中歐之間爆發貿易戰,也成了熱點話題。多位國際經貿問題專家認為還需要進一步觀察事態發展,現在尚不能得出這種令人不安的結論。 有專家稱,我國政府與美國和歐盟關于“特保”的磋商出了問題,其中磋商意見不一的關鍵在于,雙方在對入世議定書第242條款的理解上存在分歧,這并不會導致中國和歐盟、美國間發生紡織品貿易戰。 事實上,據《中國經濟周刊》了解,紡織品貿易在中美、中歐貿易中所占的比重非常有限,不足十分之一,這種情況下發生紡織品貿易戰似乎不太現實。 但是,這種小比例的貿易領域,對中國的影響卻是巨大的。在美國和歐盟堅持對紡織品采取設限行動之后,已經影響到了整個中國經濟。 薄熙來指出,歐美對中國的紡織品設限,給中國帶來的損失是直接的。紡織業是中國非常重要的產業,又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涉及直接就業人口約1900萬人,加上相關就業人口就更多。現在歐美對我們設限的產品背后,每個品種涉及至少1000家企業,多則達到6000家企業。紡織業就業者有相當一部分人在中國是低收入家庭。歐美設限給我們的損失是直接的,美國現對七種紡織品設限,實際已影響到中國20億美元出口、16萬人就業。歐盟對兩種紡織品設限,也影響到中國3億多美元出口和相應的就業人數。 面對這種壓力,薄熙來強調說,中國經過了15年談判才加入了WTO,這是權利和義務平衡的結果。紡織品是以我們其它方面的市場開放為條件而獲得的一個應有回報,中國企業理所當然要享受一體化成果。 薄熙來說,歐美是極力倡導自由貿易的,自己有近200年歷史,但對于發展中國家能夠挑戰他們產業的一些產品,就馬上搞貿易保護主義,關上大門,我認為這是雙重標準。在絕大多數產業,歐美發達國家都占有絕對優勢。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歷了千辛萬苦,終于慢慢積累形成了一個有競爭力的產業,就是紡織服裝業。 爭端如何解決:私了、報復還是向WTO申訴 薄熙來指出,歐美對中國的紡織品采取數量限制,在WTO自由貿易這個普遍的原則下是不光彩的,是一種貿易保護主義。 對此,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司長魯建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介紹說,“在配額體制下,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國和出口國,配額數量遠遠低于很多小的紡織品供應國。配額取消以后,這種能力自然會釋放,而且中國的紡織品價廉物美,產品質量檔次適應歐美市場各方面的消費需求。對方有需求中國才供應,這是市場需求所決定的,所以短期內中國出口數量擴張,實際上是正常貿易情況下必然發生的現象。歐美濫用設限措施實質上就是貿易保護主義。” 北京WTO事務研究咨詢中心首席專家程大為博士分析認為,在WTO體系中,如歐盟一樣,企圖對其它成員使用保護主義措施的借口往往是“不公平”的。如果“借口”導致中國國內企業難以生存,失業人數急劇上升,造成市場擾亂,那么就是對中國的不公平,我們就要重新拾起保護主義的利劍。 因此,程大為評價說,中國對自己的貿易開始保護,這倒是個新起點,由從入世談判以來的開放轉向了保護,這個起點是對的。 事實上,中國政府的強硬態度已經得到了業界的支持。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新聞發言人孫淮濱表示,中國紡織行業協會對國家剛剛做出的停止征收部分紡織品出口關稅表示歡迎和支持。他認為,此前中國政府決定提高74種紡織品出口關稅的做法,是中國政府為建立紡織品貿易新秩序,緩解貿易摩擦而做出的努力,體現了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對此,在回答記者“中方為何尚未采取相應報復措施或向WTO申訴”時,薄熙來說,國內很多紡織企業要求中國政府在企業遭到不公正待遇時,采取貿易報復措施,這種情緒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們不一定講報復,因為中美、中歐經貿合作的領域非常寬廣。 至于訴諸WTO爭端解決機制,薄熙來表示,對中國產品設限,不僅違反WTO原則,而且是歧視性的,我們堅決反對。不過,是否申訴、何時申訴,選擇的權利在中方。我也希望中歐、中美通過協商、磋商,來解決貿易爭端問題。 《中國經濟周刊》從更多業界人士了解到,歐盟和美國的確違反了市場開放的總體精神,此次爭端是可以上升到法律層面予以辯駁,假如中國選擇向WTO申訴的話,將是對該組織的一次考驗,是對自由貿易精神的考驗,對中國的貿易發展也具有標志性意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