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東北民營石油企業步履維艱 總理批示后情形依舊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23日 00:24 中華工商時報

  □本報記者李愛明 張志勇 見習記者孫智

  油源被控利潤被擠 企業難以為繼 總理批示情形依舊 亟盼細則出臺

  編者按:

  從今天開始,本報將連續刊出系列報道“破冰之旅”,對民營企業在進入壟斷領域過程中所遭遇的經營困難與政策壁壘進行剖析,為民營企業能早日在這些壟斷領域獲得公平的競爭機會進行鼓與呼。

  我們注意到,隨著今年1月“非公36條”的出臺,民營企業進入壟斷領域在宏觀政策層面上已經沒有障礙;但由于相關政策細則出臺的滯后,民營企業依然在這些領域遭遇著種種束縛。這些束縛一日不解除,民營企業在壟斷領域的發展就放不開手腳。從這點上來講,有關方面需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

  賣一噸我們就虧幾十塊

  “零號柴油國家規定的零售價是一噸4077元,但是我們進來就要4100元,賣一噸就虧幾十塊。一位吉林石油企業老板對記者抱怨,他是吉林為數不多的民營石油批發企業老板之一。

  “虧也得挺著,要不市場也沒了。”他不想透露自己的姓名,也不情愿地接受著記者的采訪,更不愿意多談自己的困難,只是嘆息:“我們特別特別難。”

  按照規定,在東北地區,零號柴油的批發價應是3853元/噸。但是,在實際中,民營企業根本別想以這個價錢從中石油、中石化手里拿到油。經過系列環節,民營企業最終從兩大集團拿到的實際價格往往要高出100到200元/噸。

  即使這樣,拿到成品油的企業誰也不敢在零售價上做文章,因為發改委對此控制嚴格。這樣,成品油的實際批發價掌握在兩大集團手里,零售價掌握在國家手里,夾在中間的民營企業無論怎樣閃轉騰挪,也是“螺絲殼里做道場”,生存空間異常狹小。

  油源緊俏,“批零倒掛”現象嚴重,利潤空間被一擠再擠,許多民營企業因此難以為繼,有的只好關門大吉。據業內人士介紹,吉林省原來有5家有資質從事石油批發銷售的民營企業,但是現在已經有2家不干了,余下的幾家日子也好過不到哪里去。在遼寧,17家有批發資質的民營石油企業大部分已經不能正常營業,能生存的據說不超過5家。

  剩下的還在運營或者支撐的是一些規模比較大或者關系比較多的。但是,何時才能盼到好日子,他們心里并沒有底。“沒有資源,無米之炊,愁死了。”上述那位老板說。

  這種情況并非只在吉林發生,在整個東北三省地區,民營石油企業遇到的情況大同小異。

  4月初,在遼寧沈陽郊區的一家加油站,記者記錄了加油站的負責人和中石化沈陽分公司銷售人員的一段對話:

  “零號(柴油)現在價錢多少?”

  “3985(元/噸)。”

  “規定的不是3853嗎?”

  “你上哪拿這個價錢?”

  “中石油賣多少?好像要便宜點吧。”

  “他們也漲價了,3965。”

  4月正是春耕季節,柴油的需求量很大,但是,加油站負責人說,每年的這個時候,油源緊俏,油價上漲。4月6日,記者從中石油沈陽于洪油庫了解到,該油庫已經停止供應柴油半個多月了。

  相對于柴油,汽油的情況似乎要好一些。但是,類似的問題依然很多。

  總理批示也解決不了

  對東北的這些民營石油企業來說,自從1998年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成立、尤其是1999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原國家經貿委《關于清理整頓小煉油廠和規范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的意見》(以下簡稱“38號文件”)以來,他們就沒有過上好日子。在全國,民營企業遭遇到的大致情況也大同小異。

  “38號文件”規定,國內各煉油廠生產的成品油要全部交由中石油、中石化的批發企業經營,其他企業不得批發經營,各煉油廠一律不得自銷。這一下子就把民營石油企業的命脈控制了。地方政府大刀闊斧地進行了清理整頓,取消了中石油、中石化以外的許多企業的經營資格,其中不少企業被兩大集團收購、兼并或者直接劃轉。

  此后幾年,保留下來的民營石油企業經歷了一段慘淡經營的時光。用遼寧一位民營石油老板的話說,這段日子“暗無天日”。

  2003年,東北地區38家民營石油企業不堪困苦,聯名通過本報反映問題,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重視和社會的廣泛關注。

  2003年4月,全國政協信息《東北三省地方石油成品油批發企業生存艱難》專報曾培炎副總理。次月,曾培炎批示,要求發改委研究解決,并且強調:“我們一直強調要有公正、公平的市場,國企和民營企業要一視同仁,兩大集團不能借助壟斷的地位搞不平等競爭”。

  其后,溫家寶總理也對此作出了批示。發改委在這一年發出《關于解決東北地方成品油批發企業油源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發改委文件)和督辦函,要求解決這個問題。

  兩年過去了,情況如何呢?

  “問題還是一樣。”當初聯名寫信的兩位石油企業老板在接受本報記者說。盡管總理副總理都批示了,發改委也發出通知了,但是,在實際中這些并沒有多大的作用,地方陽奉陰違,執行大打折扣,民營企業依然困難如昔。不僅如此,聯名寫信的民營油企還因此“得罪”了壟斷集團,遭遇到這樣那樣的“小鞋”。

  對于壟斷集團的霸道,民營石油企業也是抱怨多多。遼寧的一位民營石油老板說,當地工商局整頓流通領域,但先入為主,專找大戶查。中石油甚至直接作為成員,和工商局等有關政府部門成立整頓小組,來查它的這些競爭對手。這些民營老板因此感到非常不公平:“國企是企業,民企就不是企業了?同樣是法人,同樣納稅,為什么他就能夠變成政府部門來查你?”

  “人家不在乎,你信寫完了,問題沒解決,到頭還得求著他,看他的臉色。”一位當年聯名反映過問題的老板很不配合記者的采訪:“你說,有什么必要再談呢?你們登報了能解決什么問題呢?”

  政策依然鉗制民企

  去年12月,全國工商聯石油商會成立,會員全部為民營石油企業。今年1月24日,國務院頒布《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非公36條”),明確規定,支持民營企業進入石油等壟斷領域。借“非公36條”的春風,首家民營石油集團———長城石油聯合集團也很快成立。

  但是,萬里長征只是邁出了第一步。采訪中,民營石油業企業均表示,“非公36條”只是明確了你可以參加游戲,但是,游戲規則和民營企業扮演的具體角色都還不清楚。在這種情況下,扮演裁判的實際還是有關部門、地方政府和壟斷集團。

  “從國家的宏觀政策來講,應該問題不大了。”遼寧的一位民營石油企業老總說,他是當年聯名寫信的代表之一。“但是,基層的思維依然在38號文件的陰影下。”

  不僅38號文件,對于石油業的民營企業來說,其他一些歧視性的政策同樣鉗制他們的發展。比如,鐵道部2003年《鐵運函150號令》明確規定,沒有兩大集團同意蓋章,各鐵路局不準受理成品油運輸業務,這從鐵路運輸上徹底掐斷了民營企業的“妄想”;再如,國家發改委2004年230號文件規定,乙醇汽油只能由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公司負責生產供應,再次拒民營企業于門外。

  今年3月15日,全國工商聯專門建言國務院和有關部委,廢止或修改38號文件、發改委230號文件和鐵運函150號令。

  這些呼吁得到了一定的回應。4月2日,發改委能源局就非公有制資本進入石油領域召開了座談會,強調必須要打破壟斷。據悉,座談會對民企進入石油開采、加工持支持態度,有關細則正在制定當中。

  中華工商時報社評:放開石油領域亟須實施配套措施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民營石油企業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繽 紛 專 題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鈴聲
Beyond
Beyond激情酷鈴
圖鈴狂搜: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