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北京財富論壇:亞洲經濟一體化與中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16日 01:05 新京報 | ||||||||||
未來5到10年里,亞洲一體化將是亞洲各國政府力推的經貿合作重點。自然這也成為《財富》全球論壇的一個重要議題。全球的目光都將聚焦于這片具備新興生產力和經濟發展潛力的合作領域。中國作為亞洲地區經濟增長主體國家,也將在此進程中與亞洲各國互惠互利,追求共贏。 區域經濟合作推動亞洲一體化
區域貿易發展迅速,亞洲經濟增速連續十年超全球平均水平 當亞洲經濟增長速度連續10年超過世界平均增長水平,并以占世界經濟29.4%的份額讓世界矚目時,當各國之間的區域貿易越來越成為亞洲經濟的增長主動力時,亞洲一體化開始被越來越多地提及。可以預見,未來的5到10年里,亞洲一體化將是亞洲各國政府力推的經貿合作重點。 亞洲各國自由貿易區的建立是亞洲經濟一體化必然的要求。亞洲貿易發展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區域貿易發展迅速。特別是在東亞地區,其區域內貿易的增長速度甚至超過全球貿易增長的速度。在1985年到2001年期間,東亞地區區內貿易在世界貿易總量中的比重增長了三倍,達到6.5%,區域內貿易在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也增加到35%。在這一期間,東亞國家貿易中有大約11%轉向到區域內貿易,80%的區域內貿易額集中在中國、韓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后,雙方的貿易額猛增。今年第一季度,東盟一躍成為中國第四大貿易伙伴。隨著溫家寶總理訪印,中國與印度建立自由貿易區也被提上日程。而中國、日本、韓國的自由貿易關系,也正在艱難的談判中進展。從澳大利亞總理愛德華在中國大力“叫賣”能源到澳大利亞申請加入亞足聯,我們還看到了一個積極加入亞洲的澳大利亞。中國和澳大利亞的自由貿易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推進。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曾表示,目前亞洲的貿易發展情況是經濟的發展遠遠快于國家間的政治合作。由于亞洲國家發展水平不一樣,歷史上有很多恩恩怨怨,在文化、宗教上也有多元性,政治、文化、觀念上的障礙影響了亞洲一體化的進程。亞洲一體化的主要推動力還是來自市場。下一階段,市場還可以嘗試通過大量非政府的組織和平臺以非正式的方式達成共識,解決一些經濟發展方面的摩擦和問題。中印自由貿易區呼之欲出 相關計劃正在報政府審批 從2003年開始,印度經濟以其年均6.5%的增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目光,而4月9日—12日,溫家寶總理對印度進行了為期4天的訪問,也促使中印之間的經濟貿易逐漸升溫,一個以中國和印度為主體的中印自由貿易區的計劃已呼之欲出。 中印雙方需增加透明度 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中印經濟方向的研究員劉小雪博士向記者透露,中印自由貿易區的計劃已經過專家的討論通過,正在報政府審批過程中。 印度工商聯合會主席康瓦爾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在開放市場前,中印雙方必須先做很多內部努力,要互相增加透明度,這是目前雙方最大的障礙。 他認為,如果亞洲的市場相互開放的話,中國和印度的市場事實上比美國和歐洲大得多,但是有很多像透明度問題、監管機制問題、關稅壁壘問題都需要進一步解決。 印度對華貿易順差巨大 劉小雪告訴記者,前幾年一部分印度人對中國的發展產生的“恐華心理”現在已經基本不存在了。 因為在最近5年,中印貿易迅速增長,去年甚至高達80%.但是中國商品并沒有沖擊印度市場,反而是從2003年開始印度對中國出現貿易順差,金額為9.1億美元,今年上半年更是達到17.8億美元,超過印度對中國歷年貿易逆差的總和。 2003年4月11日,中印雙方首次提出了中印經貿關系五年規劃。即到2008年,兩國雙邊貿易額達到或超過200億美元,2010年雙邊貿易額達到300億美元。 建自貿區可有效避免反傾銷 劉小雪認為,中印雙方發生的貿易摩擦相當多,印度是我國產品被反傾銷最多的國家之一。而建立中印自由貿易區是適應雙方貿易的需要,可以減少雙方的貿易摩擦。她建議中國的企業多“走出去”,到印度建廠,例如華為、TCL都已這樣做,這樣可有效避免反傾銷。 “印度的發展從短期來看不會影響海外投資者對中國的投資,”針對印度的發展是否會對中國形成競爭的問題,劉小雪認為,對眾多的投資者而言,中國和印度都是巨大的投資市場。但從目前來看,中國的市場更成熟些,在公共事務建設方面,印度也遠遠落后于中國。同時,印度在投資政策方面還不夠明朗,這也是一些外國投資者觀望的原因。 訪談 周春生:現在提“亞洲貨幣一體化”尚早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助理、金融教授周春生 新京報:有人認為,亞洲經濟正日趨一體化,應該進一步加快和加深,這樣,不僅亞洲地區將從中受益,還會促進全球自由化的進程。從這個角度看,亞洲實現貨幣一體化有可能嗎? 周春生:貨幣一體化在歐洲已經成功,但我們知道,英國并沒有參與到歐洲貨幣一體化體系中。亞洲國家由于地緣關系,加強合作對各國有利。但是,要實現貨幣一體化是一項非常大的工程,歐洲地緣文化和亞洲有很大差別,文化、意識形態等同質化程度更高一些,而亞洲各國文化、意識形態、經濟體制等差異性較大。我個人認為,目前談亞洲貨幣一體化還早了點。 新京報:最近關于人民幣匯率的爭議不斷,你認為人民幣匯率改革的時機是否成熟? 周春生:我覺得,人民幣匯率的改革更多地應該考慮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目前普遍的看法是適度放寬人民幣匯率浮動空間具備一定的條件。但是,大幅度上調人民幣匯率,顯然對于中國吸引外資、增加產品出口競爭力等都會產生影響,對中國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我們要特別關注國際投機者希望通過炒作人民幣謀取暴利,過分投機的情況。 新京報:1997年亞洲發生了金融危機。從目前亞洲的金融環境看,你認為還有可能爆發一場新的危機嗎? 周春生:隨著經濟一體化的加速,各個國家之間經濟穩定性的關聯程度越來越高。一個國家發生金融問題對其他國家的影響很大。我不能排除發生金融危機的可能性,但是目前還沒看到像1997年那樣誘發大規模金融危機的因素。 宋泓:中國成亞洲貿易投資“中介”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主任宋泓 新京報:中國加入WTO后,對外經貿和經濟增長很快,原因是什么? 宋泓:過去幾年,世界經濟處于衰退狀態,中國經濟一枝獨秀,表現出很大活力,增長率始終保持在7.3%以上。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總流量在2000年達到13990億美元的水平以后,連續三年下降,而流入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則繼續不斷地增加。 中國經濟的增長除了內需拉動、加入WTO等因素,和世界經濟尤其是和亞洲經濟獨特的聯系機制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中國經濟主要通過投資和貿易兩條渠道與亞洲以及世界經濟相聯系。中國經濟實際上存在由外國投資推動對外貿易增長,從而推動整個經濟增長這一機制。過去20年,在這種機制的作用下,中國外經貿以及整個經濟的發展非常迅速。 新京報:中國經濟的變化對亞洲經濟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 宋泓:與世界經濟的獨特聯系使中國經濟的發展模式是一種和其他國家共享發展的模式,這在亞洲表現得更為明顯。這種共享主要是生產活動和市場的分享。比如,由于中國出口貿易的快速發展,中國的進口也在迅速擴張,2003年已經超過了4000億美元,中國成為亞洲第一大進口市場。 新京報:亞洲哪些國家分享了中國的經濟增長? 宋泓:日本,亞洲四小龍,東盟5國以及沙特阿拉伯等國家是中國進口貿易增長的主要受益者。當然還有其他一些國家。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中國突破了單純的雙邊貿易格局的限制,成為東亞國家和地區與美國和歐盟市場的中介。 從對外貿易平衡上看,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已經逐步發展成為亞洲四小龍,日本以及東盟國家與歐美貿易之間的中介。每年我們對韓國、日本、馬來西亞、泰國以及德國等保持巨額的貿易逆差;另一方面,我們又對美國、英國、荷蘭等國家保持巨額的貿易贏余。通過我們這個中介,這些貿易贏余轉移到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 新視角 東盟:最具活力 與中國貿易額:1000億美元(2004年) 今年一季度的數據顯示,中國與東盟雙方的貿易額達275億美元,同比增長25%,東盟已躍升為中國第四大貿易伙伴。商務部部長薄熙來公開表示,隨著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進程的加快,再過五年,這一貿易區將會成為世界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 東北亞:潛力最大 貿易額:中韓632.31億美元(2003年),中日1679億美元(2004年) 包括中國、日本、韓國等在內的東北亞地區一直被視為目前亞洲擁有最大增長潛力的重要區域。日本是中國在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從去年開始,中國超過美國,成為日本最大的貿易伙伴,而中韓之間的貿易往來亦逐年加強。 中亞:亟待開拓 與中國貿易額:40.7億美元(2003年) 中亞與我國在經濟上有很強的互補性。經濟較落后的中亞五國居民對消費品的要求較低,對我國商品有較大的需求,我國的生產資料在中亞也頗有市場。 因此,我國與中亞的貿易前景比與俄羅斯的貿易前景更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