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榜:尋找中國的卡耐基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09日 08:58 京華時報 | ||||||||
本報記者 石毅 誰是中國大陸的慈善家? 4月26日,《公益時報》版“2005中國大陸慈善家排行榜”發布。早些時候,胡潤版的這一慈善榜也已公布。“慈善家”一時間成為熱詞。
在胡潤編制“中國大陸慈善榜”時,曾表示要“尋找中國的卡耐基”,他找到了嗎?在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還有哪些阻礙? 4月29日和5月1日,本報記者分別對話《公益時報》副總編輯劉佑平和《中國大陸百富榜》創制人胡潤。 劉佑平 我們已經不缺少富翁,但是慈善家很少 記者:什么樣的人能稱為慈善家? 劉:成為慈善家有3個條件:第一,這個人必須有一定量的財富積累;第二,要有一定的捐贈額度;第三,我們提倡要有一個感恩的態度,但一定要量力而行。去鼓勵一個沒有能力的人行善是不對的,就像鼓勵一個中小學生去救人。應該鼓勵有能力的人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所以,必須有財富積累,還必須有愛心,把愛心付之行動,這才是慈善家。我們的榜單是將年捐贈額100萬元以上的名單都發布了,就像高考的起分線一樣。在中國,10萬元是一個中等收入者一年的收入。如果一個人在一年內,能將一個中等收入階層連續10年的收入全部捐獻出來,我們認為就可以稱之為慈善家了。 記者:中國的慈善家都把錢投在了哪些主要領域? 劉:投入最大的就是教育。最能打動財富階層的,就是一個小孩失學。尤其中國第一代財富階層,他們中很多出身貧困,比其他人更能體會到教育的重要。 第二大捐贈是公共建設。這是有特殊原因的。中國的財富階層與政府的關系非常密切。很多企業家捐錢來做公共建設,可能含有政府公關因素,但只是可能。 記者:就2005年的榜單來看,中國慈善事業有哪些特點? 劉:慈善家的群體意識和價值觀念在提升。中國整體的慈善事業不發達,現在我們已經不缺少富翁,但是慈善家很少。去年中國的企業社會捐贈不到10%,善款太少了。 記者:慈善事業不發達還體現在哪里? 劉:一方面是中國的公益組織不發達。公益組織缺鈣,缺乏公信力。另一方面,去年6月1日國務院《基金會管理條例》正式施行,民間成立基金會和慈善組織的門打開了,但是還是有很多障礙。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的慈善事業限制還是太多。 記者:你們提倡慈善家要散財有道,這個“道”具體指什么? 劉:慈善出于一種本能,而公益是現代概念,我們要從慈善走向公益。碰到一個乞討者捐些錢這是慈善,但是看到乞討者時去想,我能用什么方法讓他們不再窮,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這才是現代公益事業。將企業家智慧轉移到這個上面,使一個億的善款產生10個億的成效。散財有道者授人以網,而不是授人以魚。 記者:目前公益事業往前推進的障礙是什么? 劉:第一是觀念層面,國民的感恩情懷和對社會的責任感是最大的缺失。感恩觀念要從小孩抓起,只有從基層培養起來,致富以后才會成為慈善家。 第二是政府的制度、法律和法規。政府應該從宏觀政策、游戲規則上營造良好的大環境,鼓勵財富階層行善。 第三,公益事業的中間環節,也就是公益組織必須加強自身建設,在法律范圍內制度化地從事公益事業,提高透明度和效率,使別人放心地把錢捐給你。 第四就是輿論環境,應該制造一個行善的通道。向海嘯災區捐款時,丁磊思考了整整24小時,他有幾怕,怕別人問為什么要捐這么多錢,為什么不給中國人捐錢,而給外國人捐錢。有些時候,人們行善的通道被堵塞了。 胡潤 中國的卡耐基即將在他們當中產生 記者:在您看來,過去的一年,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怎樣? 胡:有很多新的變化,有了長足的進步。首先是社會的大環境得到了改善。去年頒布實施的一些新法規,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慈善文化”的發展,比如從去年的6月起,國內有7家慈善機構享有了相應的稅收政策,慈善環境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今年“兩會”在溫家寶總理的報告中,還提到了“支持發展慈善事業”,這是非常重要的。同時,去年發生的東南亞海嘯,一定程度上普及了慈善觀念,黃光裕、丁磊等都慷慨解囊,公開站出來做慈善。 記者:在編制排行榜時,你們最初認為最富的人應該是捐贈最多的人,因此調查了中國最富的500個企業家,結果怎么樣? 胡:按理,最富有的人可能是捐贈最多的人。盡管并不是百分之百,但我們發現,總的趨勢的確是這樣。去年,中國50名最富有的企業家,有17名進入慈善排行榜榜單,今年,已經有24位企業家進入慈善排行榜榜單。 今年位于榜首的世紀金源集團董事局主席黃如論,歷年來他的捐贈額已經接近4億元,占他財富數量的26%。而美國慈善家排行榜第50名5年的捐贈是1.5億美元。以黃如論的捐贈水平,在慈善事業最發達的美國也不遜色。 記者:您過去說過,中國的卡耐基還在路上,如今,您找到中國的卡耐基了嗎? 胡:先不說中國的卡耐基,先來說說美國的卡耐基,他在全美捐助設立了大量的圖書館,他是當時世界首富,他死后將90%-95%的遺產做了捐贈。中國的情況不一樣,在我們的榜上,50位企業家共捐贈了13.5億元人民幣,占他們擁有財富的3%。也許,中國的卡耐基即將在他們當中產生。 記者:中國慈善事業發展有哪些阻礙? 胡:中國的慈善事業非常不完善。也許再用10年時間會非常發達。 就現在來看,慈善機構的不完善是一方面。許多企業家捐贈到慈善機構的錢,可能不是100%用到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身上,而是只有10%用上了,其他90%都留在了中間環節。所以我接觸的一些慈善家,不放心將錢捐給慈善機構,他們很愿意自己來做。 本報記者 胡雪柏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