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家:胡曉煉剛柔并濟掌外匯體制改革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04日 16:29 《中國企業家》 | |||||||||
低調、謹慎而不失改革意識,胡曉煉執掌的外管局能為中國外匯體制改革帶來哪些新期待? 文/本刊見習記者 胡海巖 3月28日,在郭樹清受命調往建行擔當“救火隊員”后的第11天,中國人民銀行終于揭
“胡曉煉是誰?” 低調女高官 4月的第一天,胡曉煉第一次以外管局局長的身份踏入位于北京西三環邊的華融大廈。 在國際上人民幣升值呼聲越來越高、國內人民幣幣值穩定被視作金融領域重大問題的這個緊急關口上,新任外管局局長將怎樣推動匯率機制改革成為矚目的焦點。不過,當媒體聚焦到這位外管局新任局長身上時,大家才發現,這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可能是現任金融高官中曝光度最低的一位官員了。在此之前,幾乎沒有記者拍攝到她在公開場合露面的照片,發表公開言論的紀錄也僅有寥寥數次。 搜遍網上公開資料,與其他同級別官員常常被媒體追逐、照片資料隨處可見的情況完全不同的是,強大的google最終只找到胡曉煉的兩張標準照片。一張來自外管局,是她2001年擔任外管局副局長時由本人提供的簡歷照片,圖片上的胡曉煉年輕而書卷氣十足;另一張出自中國人民銀行網站,已擔任行長助理的胡曉煉此時顯得更加嚴謹沉穩、學者風范。 23年前,胡曉煉作為當時剛剛成立的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的第一批學生,與另外17人來到京城西北角的五道口,共同學習3年,打下了扎實廣厚的學術功底。這批人后來大多成為當今金融業的風云人物,比如現任央行副行長吳曉靈、外管局副局長魏本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長夏斌等,而“五道口”在23年后的今天也被稱為中國金融業的“黃埔軍校”。 20年外匯管理經驗 當時年僅23歲的胡曉煉是全班年齡最小的一個,與其他同學相比,少了上山下鄉的復雜社會經歷,謙虛而有些內向,并不算搶眼。1985年畢業后,她直接進入外管局工作,直至2004年8月升任央行行長助理之前,在外管局工作將近20年而沒有離開過。她幾乎有外管局內部所有主要部門的工作經歷,從政策研究到政策制訂,以及外匯儲備具體管理,無一不涉。“在這期間,胡曉煉已經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外匯管理理念,對外匯儲備運用、人民幣資本項目開放、外匯市場建設方面等問題均有不俗見解。”胡以前在外管局的一位同事對《中國企業家》記者說。 2001年1月郭樹清從貴州副省長一職“空降”外管局,隨后不久,時任儲備司司長的胡曉煉升任外管局副局長,排名在副局長馮德倫之后,主抓外匯儲備的經營管理工作,此時正值中國外匯儲備激增之際。在2003年底,中央成立中央匯金公司向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注入450億元外匯儲備,因其在外匯儲備管理方面具備豐富經驗,胡曉煉被任命兼任第一任總經理。半年后,升任央行行長助理的胡曉煉成為周小川學者型官員班底之一,協助貨幣政策的執行。目前,胡曉煉與她當年的同班同學、老“班長”、現任央行副行長吳曉靈一起,是中國金融領域為數不多的兩位女性高官。 或延續前任風格 剛剛卸任外管局局長的郭樹清被認為是勝任外管局局長職位的合適人選之一。郭樹清,年近50,少壯新銳。郭本科學習哲學,研究生則在中國社科院馬列系攻讀,同時兼讀法學博士,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曾在牛津大學學習一年。郭樹清歷任貴州省副省長、中國央行副行長兼外匯管理局局長,去年起還擔任中國銀行及建設銀行的最大股東——中央匯金公司董事長,給人以一個既有理論、又有實踐經驗的學者型 “儒官”形象。 在周圍人眼里,這位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前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謙和、嚴謹,甚至有些“保守”,雖然在媒體前健談、隨和,但永遠滴水不漏。“郭樹清在面對外在壓力時表現出的智慧和深厚的學術功底使其在這個職位上表現很出色,在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的政策建議中,貢獻頗大,這些都是外管局局長必備的素質。”一位金融領域官員說。中國央行坐擁6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僅次于日本之后,在全球位居第二。言談偶一不慎,就可能在外匯市場引起風波,處理稍為失當,也可能帶來巨額的損失。 胡曉煉雖然沒有其前任那么多不同類型的職業經歷,但“當年作為郭樹清的副手,在外匯管理方面頗有心得,很可能會延續前任的工作作風”,曾經與胡曉煉共事過的一位官員對《中國企業家》說。同她的前任一樣,胡曉煉平時亦十分謹慎,行事低調,不事張揚,但在研討問題時卻少有“空話”、“套話”,思維敏捷。“如此性格,再加上長期的外匯管理領域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使其接任外管局局長成為順理成章之事。”這位官員評價道。 兩大挑戰 “這是一份富有挑戰性的工作。”據稱當胡曉煉得知這項任命時,對身邊人如是說。 “胡曉煉的到任,不會給中國外匯體制改革的現行方向和思路帶來大的變化。”一位金融官員如此表示。這可能也是業界的普遍看法。因為無論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是誰,中國都將保持人民幣匯率制度的連續性和一致性。但是,如何推動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肯定是對首次獨掌外管局的胡曉煉經驗和智慧的考驗。不僅如此,作為外管局局長,她首先要學會的就是在推動中國外匯體制改革的同時,靈活應付來自海外的持續不斷的壓力,這并非易事。 胡曉煉接掌國家外管局,首先面對的挑戰就是人民幣幣值穩定問題。現在的困境是,一方面是如何在保持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的情況下,防止國外熱錢豪賭人民幣升值;一方面,人民幣幣值穩定存在很大的潛在壓力,當前相當大的隱形財政赤字以及經濟泡沫過大,都是影響幣值穩定的潛在因素。央行的觀點是,目前在中國,除了股市和房地產泡沫問題不可忽視外,經濟泡沫還可能出現在制造業、原材料工業或其它加工工業等方面,主要表現在生產能力的嚴重過剩,一旦經濟泡沫破裂,銀行產生大量不良資產,影響幣值穩定。 與此同時,如何為不斷膨脹的外匯儲備獲取穩定的投資收益,是擺在胡曉煉面前的另一大挑戰。在過去的一年,中國外匯儲備凈增逾2000億美元。據最新統計,至2005年2月底,國內外匯儲備余額為6426億美元,比今年初增加327億美元,增速不減。同時由于央行必須通過外匯公開市場操作,用投放基礎貨幣的方式來購買這些新增外匯儲備。近兩年來國內的通貨膨脹與外匯占款大量增加與基礎貨幣投放大量增加有關。在通貨膨脹壓力尚未減輕的時候,如何通過改變結售匯方式等多種手段,減輕外匯儲備的急劇增加,從而減輕通貨膨脹的壓力,也是前幾任外管局局長都不曾面對的新挑戰。 更具改革意識? 曾與胡曉煉共事的一位人士對胡有如此評價:“比起她的前任們,胡曉煉的改革意識可能更強烈。” 去年6月,時任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的胡曉煉在一次匯率體制高級研討會上發言完整闡釋了其外匯管理思路,這是她為數不多的公開演講之一。當時她說,與國際上成熟發達的外匯市場相比,目前中國外匯市場發展尚不充分,突出表現在外匯市場深度和廣度有限,市場功能未能充分發揮,因此特別要為“外匯市場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使之在投融資和風險規避方面的作用得以發揮。 她提出,要改進強制結售匯體制,積極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改革銀行結售匯頭寸管理政策,充分發揮銀行在外匯市場交易中對產品、定價、流動性等方面的關鍵作用;逐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有序開放中國的資本市場。 對于外匯市場的自身建設,胡曉煉認為,首先要放寬市場準入限制,增加市場交易主體,讓非銀行金融機構、大企業集團等逐步直接進入銀行間市場參與交易。 她呼吁嘗試做市商制度,允許有實力的銀行利用自身優勢為市場提供充足的流動性;同時,培育外匯經紀人、外匯交易所等市場中介機構;建立有效的電子化監管系統;加強市場信息披露機制。還要大力進行產品創新,在銀行間外匯市場開辦外幣間交易,為國內中小銀行和金融機構提供服務;擴大銀行遠期結售匯業務,研究人民幣對外幣的掉期、期貨、期權等衍生品交易。 對于胡曉煉執掌的外管局,業內人士認為,今年在推行美元做市商制度、發展QFII和QDII以及工行注資等問題上的表現或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