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圈地引發爭議 海南最大工業項目勢成騎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30日 02:03 中華工商時報 | |||||||||
□本報記者蘇群 總投資262億目標亞洲最大漿紙加工基地 備受各界批評和質疑的海南省最大的工業項目———洋浦金海漿紙廠100萬噸漿紙項目3月28日正式投產。據稱,該項目總投資102億元,擁有目前世界上最大單一制漿生產線,它
金光“圈地”引發爭議 金海漿紙廠屬于印尼金光集團(APP)旗下的亞洲漿紙。金海漿紙項目于1997年由國家計委批準設立,2004年11月建成試投產,根據海南省政府與亞洲漿紙廠的合約,這個項目最終將達160萬噸的產量,亞洲漿紙廠將在原有的100億元投資之上,再加160億元投資,建160萬噸造紙廠,將其建成亞洲最大漿紙加工基地。 為了滿足金海漿紙廠巨大的原料需求,1997年1月由金光集團亞洲漿紙業股份有限公司(APP)與海南省林業總公司合作成立了海南金華林業有限公司。該公司計劃投資19.8億元人民幣,在海南島營造以桉樹、相思樹為主的速生豐產林基地。每年以60-70萬畝的造林速度推進,共造林面積350萬畝。 然而,由于桉樹林是外來物種,學術界認為對生態環境有巨大的破壞作用。加之過去幾年,為了早日建成速生豐產林基地,金華公司等一度對天然林木和公路防護林進行砍伐,而政府方面并沒有及時有效地加以制止,招致了有關人士的強烈批評。 盡管政府方面多次強調:該項目對促進海南生態省的建設將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并且說APP目前在海南已營造速生豐產漿紙林97萬畝,僅此一項就將海南的森林覆蓋率提高了2個百分點。在刺激勞動就業方面,金海漿紙投產后的直接用工達3000多人,在林木種植、砍伐、運輸等環節的間接用工更多。同時,這個特大型企業的進駐,也帶來了高新的工業技術和達到甚至優于歐洲國家標準的先進污染治理水平。 然而,海南省政協的一位干部表示,由于金光公司內部管理上的原因,幾乎在每個市縣都存在毀天然林改種人工漿紙林的問題。如瓊中縣一個鄉鎮,在2000年時將224畝天然林砍掉改種人工林,有些樹的胸徑達89厘米以上。群眾將此問題反映后,瓊中縣也曾抓了幾個具體的毀林者,但最后也不了了之。另一個顯著的例子是,三亞荔枝溝,一千多畝胸徑在四五十厘米以上的珍貴樹種被砍。地方政府曾經表示不能砍這些樹,但扛不住有關方面施壓,最后還是砍了。前些年下達漿紙林造林任務,地方完不成要受罰,林業部門也承受很大壓力,最后不得不將天然次生林砍掉,改種漿紙林,甚至五指山封山區也發生了這樣毀林造林的事。 他認為,這樣惡性開發,是以海南的生態環境為代價去滿足少部分人的經濟利益。 經濟突圍面臨兩難 不久前,由國際綠色和平組織公布的金光在中國“圈地”及砍伐森林行為的調查報告,再次引起各界的嘩然。報告稱,海南金海漿紙有限公司在其運轉的第二年,這個年生產量為110萬噸的漿紙廠需要250噸的碎木作為原料,這是海南現有出口量的12倍。設想最好的情況是,如果金光能夠將其在海南、廣西和廣東的人工林擴大一倍,并且將這24萬公頃的人工林進行可持續的管理和經營,這么也只能滿足海南漿紙廠原料需求的72%。現在這個廠的產量增加到160萬噸,所需的原料將遠遠不足。報告指出,這個供給缺口將有可能導致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其它地區的森林破壞。 綠色和平組織的此次調查,以云南為主,在揭露了金光在云南的動作情況后,對金光在海南的行為也作了介紹。據稱,金華林業的負責人甚至雇用當地的農民砍伐和焚燒森林,從2001年至2003年間,金華林業的行為引發了57場森林火災,破壞森林達3658畝。 海南島自然資源得天獨厚,極為珍貴。這里是否可以發展工業?這曾經是引起學界和政界激烈爭論的話題。直到后來“一省兩地”戰略的確立,才算是塵埃落定。把大工業放在土地貧脊的西部,一是因為有深水港,二是因為在那里發展工業,所付出的環境成本相對要低得多。然而,金海漿紙項目的引進,讓海南的工業選擇面臨一個新的課題———漿紙廠雖然在西部的洋浦,而其速生林基地卻遍布全島。一方面,要防止漿紙生產過程本身造成的污染;另一方面,更要防止在速生林基地建設過程中造成的生態破壞。目前的指責主要是針對后者。 從海南省政府方面看,可以說,引進金海漿紙項目是一個非常矛盾的選擇: 第一,由于沒有大工業的帶動,海南僅靠熱帶濱海旅游和熱帶農業,并不能給地方財政帶來多少支撐。自1988年建省以來,除了短暫的泡沫經濟時期外,海南的地方財政一直捉襟見肘。泡沫經濟破滅后,海南的經濟一直處于低谷,光消化半拉子工程就用了十多年時間,近年來才有所好轉。2004年,海南省GDP實現790.12億元,比上年增長14.4%;地方財政收69億元,同比增長21.2%。這只是內地發達省份一個地級市的水平。 而年產100萬噸的金海漿紙項目,其年產值約50億元,近年內其年納稅額可達6億元。加上正在抓緊籌備上馬建設的160萬噸造紙項目,金海漿紙年產值可達200億元左右。目前,海南省的工業總產值約400億元,2004年海南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上繳的稅金總額是25億多元。該項目的分量和未來的帶動促進作用顯而易見。此外,由于近年來大項目的投產,洋浦的資金流和物流的增長也十分明顯,每天的運輸量達1萬多噸;洋浦港年吞吐量從80多萬噸躍升到200多萬噸,昔日冷冷清清的洋浦港開始出現“塞港”現象。投產以來一直“吃不飽”的天然深水港開始扭虧轉盈———這對急于擺脫困境的海南來說是難以抵御的誘惑。 第二,對于金海漿紙廠這樣一個投資上百億元的企業來說,一旦引進,就勢成騎虎,不可能有別的退路,任何動搖和退卻都會付出巨大的社會經濟成本,帶來無窮的后患。海南省目前的選擇只能是勇往直前,將該項目的正面效應發揮到最大,而把環境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重新檢討金光集團豐產速生林基地建設,堅決制止濫伐天然叢林和公路防護林現象。 可持續發展是關鍵 從近期海南省有關方面對媒體批評的回應來看,令人有些放心不下。記者注意到,首先,政府方面一味強調金海漿紙項目是經過科學論證、科學決策的項目,速生林基地建設有利于生態省建設。而對于有關媒體披露的濫伐天然林的行為沒有多少正面回應。其次,據一位曾經在海南金華林業有限公司工作的人士透露:速生林每六年砍伐一次。而在所有給媒體資料中并沒有提到這一點。人們不能不擔心:即使是現有的公路防護林“大部分已進入過熟期需要更新”,而一旦栽上速生樹木,六年之后是否又得“更新”? 金海漿紙項目對環境究竟造成多大的影響,不是政府說了算,也不是項目負責人說了算,而是它曾經是怎樣的,今后會怎樣。 提出這樣的問題,只是為了讓海南在環境上付出更小的成本。 有關資料顯示,中國造紙業的瓶頸在原料供應上,目前,我國紙和紙板的年產量為4300多萬噸,漿的年需求量約4000萬噸,其中木漿約800萬噸。相比之下,國內木漿的年產能力僅為200多萬噸,一年要花費大量外匯來進口約600萬噸木漿。2002年,中國木漿的進口量已躍居世界第一,更嚴峻的是,如果2010年要達到近7000萬噸的紙和紙板產量,按15%的木漿自給率計算,就要求國內的木漿生產能力達到1000多萬噸。 對此,有關人士指出,中國造紙業能否可持續發展,關鍵在于能否長期地解決木漿(木材)供應問題,必須自己創造資源,建立循環經濟模式,走漿紙林一體化的道路。目前,全世界紙和紙板每年的產量達3億多噸,每年消耗的木漿近2億噸。2003年,中國的紙業生產量和消費量分別約占世界總量的10%和14%,僅次于美國,列世界第二位,且正以超過兩位數的幅度增長。據中國造紙協會預測,2005年我國紙和紙板的消費量將達5000萬噸,至2010年將高達6800多萬噸。 這都是金海漿紙項目的利好消息。但愿海南在其發展的道路上一路走好,既發展經濟,又不犧牲環境,協調發展,做到“魚”和“熊掌”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