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大奶總管 回去還是留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2日 19:08 新浪財經 | ||||||||
我驚訝于環武夷山的閩北農村,被綠水青山遮蔽的貧窮,超出了我的想像。可我不愿意再去痛陳“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過去兩年里,李昌平以“向總理說實話”的名義,陳桂棣夫婦以一部《中國農民問題調查》,向天下人道盡了中國三農問題的危機。2004年5月31日晚,撤出 “閩北農村調查”的最后一個驛站,我已知道,我要寫一本什么樣的書。
名義上還是政府官員的陳鴻輝,事實上已是一個道地的土“紅頂商人”。旁觀者說,名實不符的鬧劇,是歷史制造的一個小小誤會。若沒有下派民營企業助理的官方制度設計,他可能還在當他的鄉鎮長。被下派的他去一家被稱為“大奶”的著名龍頭企業,頂替了一個并不實用的“博士總管”的缺口,卻在半路上遭遇了中紀委和中組部的“清理令”,暫免遣返的他,內心世界反復進行著那個哈姆雷特式的抉擇: 留下,還是離去? 2004年4月以來,陳在反復的自我追問中猶豫不決。依據下派龍頭企業助理的年限規定,他只需在2005年4月前作出選擇就可以了。之所以在下派一半的路途中提前考慮,是因為中紀委和中組部聯袂發出了清理“紅頂商人”的指令。 此前一年,他從一個鎮長級的街道辦事處主任的位置上,以龍頭企業助理的身份,下派到有“大奶”之稱的長富集團,出任總裁助理、辦公室主任,成了名正言順的“大內總管”。“大奶”缺個“大內總管” 2003年4月17日,陳鴻輝在折騰了兩個月之后,順利地來到了“長富集團”,頂了一個“大內總管”的缺。 長富集團,全名叫“福建長富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大乘乳業有限公司,并稱為“南平二奶”。它們的出現,改變了閩北鄉村數百年來的生態鏈條,使閩北“一夜間”神話般崛起為中國南方最大的牧區。 學過中國地理的小學生們都知道,中國北方有一望無際的草原,自古就是游牧部落生長的地方,“天似穹廬,籠蓋四野”說的是北方,“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所指也是北方。草原部落的人們曾經相信,北方和草原與畜牧和牛奶聯系在一起,是上天的安排。事實也正是如此,中國南方,天氣熱,濕度大,發展奶牛業的念想,在氣候條件決定一切的前提下,無異于癡人說夢。 “大奶”的出現,兌現了“癡人”的夢想。1998年,中國糧食政策在鐵腕總理朱镕基的強硬意志下,開始放開。一個石匠出身的私營企業主陳學坤憑直覺意識到,圈地養育奶牛可能商機無限。他的理由是,中國人對牛奶的需求會在短期內激增,而供給則嚴重不足。 考察歷史,人們告訴他,早在清代光緒十二年,南平下轄的邵武市就有幾位基督徒,在家中飼養母牛。民國二年,南平的公牛還與荷蘭進口的母牛成功雜交。1960年代中期,南平成立了一個國營乳牛場。1980年代初,福建省府把從德國、丹麥進口的79頭奶牛,無償送給南平市飼養。據悉,同批進口的奶牛在廈門、漳州等地相繼死亡,唯有南平奶牛的規模和產量,呈正比例曲線緩慢上移。其間,雖有楊金鑫等人倡議發展奶牛業,然而,一個糧食緊缺的年代,十畝地養一頭牛的呼吁,只能是浪漫主義的笑談。 陳鴻輝是看著陳學坤的奶牛公司一天天從無到有,從空想到現實的。 1998年,長富集團的創始人陳學坤跟地方官員試探性地提出發展奶牛業的想法。消息輾轉至李川處,業已從市長轉任為中共南平市委書記的李,首肯了這個想法。 此前一年,李去了一次臺灣島,島上農業產業化的現狀,讓他感慨良多。前后幾天,他什么景點都沒有光顧,一心只是考察托起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以及背后的運行機制。 南平是一個農業市,其糧食、果茶、竹木、水產品總量,在福建稱得上舉足輕重。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文件和會議,已多得不勝枚舉,可是每一次調整的議題,總是在“種植什么、種植多少”上徘徊,農產品的加工轉化和市場流通,始終是文件上有方案現實中沒解決的大難題。 李在一次會議上,跟主席臺下的官員們對比了一組數據: 南平農產品加工產值對南平農業總產值的貢獻率僅有40%,與發達國家相比,是10倍的差距。農民得到的只是種養環節上的收益,得到的是小頭,丟棄的是大頭。究其本源,龍頭企業少,弱小,農產品加工轉化難,是其一。 所以,李對“陳學坤們”表示了堅決的支持。陳學坤的第一桶金是從采石場挖得的,真正助他完成原始積累的則是房地產開發。得到地方政要扶持的他,將所有的資金轉移到奶牛業。仰賴于延平區官員們的鼎力相助,長富集團1998年度“娶”回奶牛523頭。 “長富”的誕生,同時宣告著福建省首家乳牛業民營企業的正式成立。它的猛然崛起,激發了國有南平市乳牛場的競爭活力。于是,引進新西蘭資金的“大乘奶業”得以重組構成。競爭沒有演變成“零和游戲”,雙贏的格局促長富、大乘雙雙成長為南平的兩大農業龍頭企業。 欣慰于兩大乳業企業的茁壯成長,南平市決策層開始將發展規模奶牛業提上議事日程。 2000年度,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劉振邦教授應邀赴南平考察。次年初,決策層在綜合考量專家意見的基礎上,權衡利弊,最終決定: 閩北農業結構以畜牧業為主,畜牧業以乳牛業為主,種植業以人工牧草為主。 且不論這樣的決策本身科學性如何,也不管它未來的前景怎樣,我在這里不厭其煩地紹介“南平大奶”誕生的過程及其背景,要旨在于循序漸進地道出龍頭企業助理的誕生背景。 為保證乳牛業的健康起步,南平市府從緊巴巴的財政資金中,撥出300萬元建立了“乳牛業發展基金”。出錢的同時,也考慮到“出人”: 選派富有市場經驗的政府公務員,去長富擔任龍頭企業助理,彌補他們管理粗放人才奇缺的不足,以及他們和政府對接過程中的缺陷。 市府號召黨政機關有企業經營管理能力和專業知識的公務員,脫離行政崗位,依照雙向選擇的原則,去民營的龍頭企業做總經理助理,一方面為龍頭企業提供管理和技術服務,另一方面協助龍頭企業理順與政府部門的關系,扶持龍頭企業的壯大。 市府的紅頭文件稱,企業助理任職一年,機關發放所有的工資、福利,保留一切待遇和職位,期滿后雙方愿意的可繼續留任。 2000年伊始,市、縣兩級政府分三批共派出138名龍頭企業助理。三年間,三個龍頭企業助理相繼派往長富集團。2003年初,第三撥第三個企業助理任期屆滿離開“長富”。等待第四批助理到來的長富集團董事長,突然間向延平區委的官員提請下派陳鴻輝。 頂了博士的缺 “長富”急迫呈請下派陳鴻輝,是因為一個引進的博士級“鳳凰”,不適應他們的“梧桐樹”,飛了。 2003年初的長富,已不復是“吳下阿蒙”。短短三四年,長富的擴張速度可謂勢如破竹。它的控股子公司有5個,僅閩北6個縣的牧場就有34個,8000余農戶為他們提供牧草種植和奶牛養殖,年產乳制品8萬噸,產品行銷至中國14個省份、87個地市。他們斥巨額資金配置了魚骨式自動擠奶器等設備,打造了標準國際化的牧場;創立了福建省第一家民營奶牛研究所;配備了美國SNAT抗生素快速檢測系統,采取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標準。國家農業部等九部委將之確認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 此時已贏得“乳業航空母艦”地位的長富集團,決意挺進內蒙古大草原。陳學坤敏感地意識到,最終能否成為盤踞草原的英雄部落,取決于長富有沒有第一流的人才。就長富而論,陳本人良好的企業家素質,保證了他們在戰略層面不輸于競爭對手,一百余名中高級技術人才,使得他們的技術創新能力遙遙領先于同行。過去的三年里,他們的人才戰略,吸聚了中國第一流的乳業專家: 中國乳業“有突出貢獻專家”孫榮鑫先生,東北農大博士生導師駱承庠教授。此外,一些中國頂尖級的乳品專家、畜牧師和營養學專家,相繼被長富聘請為高級顧問。 但,長富缺乏管理人才。陳學坤發現,長富的“攤子”大了,管理層面的弊端很快暴露出來。難以想像,一個年銷售收入37億元,欲圖進軍中國乳業十強的企業,竟然發不出一個規范的企業文件,拿不出一個統一的對外介紹的材料。陳相信,他們在人才方面上的“短腿”,就是管理人才。他必須鋸除這根短腿,破這個局。 幾經周折,陳學坤尋覓到一位管理學的博士,談妥年薪15萬元。當時,長富集團有一個行政部和一個總經辦,運行中發現兩者的職能有很多交叉重疊的部分,時常打架。陳意圖將之合二為一,成立一個完整的辦公室。陳學坤對博士說,希望他先做好機構調整與改革這篇文章。 據稱,博士剛從高等學府出來,身上還有一股儒雅俊逸的氣息。面對一個山溝里冒出來的民營企業,博士一開始可能并未意識到管理上的艱難。長富的員工,沒有多少是真正訓練有素的產業工人,中層管理人員大多是土疙瘩里鬧革命殺出來的,農民的習氣尚未蕩滌完畢。博士和他們對話的時候,常給外人以秀才遇到兵的感覺。 客觀地說,博士的才學和管理上的個人能力,與自己的學位沒什么脫節。倘若他面對的是一個現代企業制度完好的工業企業,他可能做得很好。但,長富不是這樣的以管理見長的企業,它提供給博士的平臺,從文化上說,與現代管理文明格格不入。博士和辦公室人員合不來的現狀,讓陳學坤傷透了腦筋。不得已,他給博士重新調整了一個崗位,年薪7萬元。 陳學昆的人力資本似乎節省了8萬元,但問題并沒有解決。怎么辦? 集團班底一碰頭,結論是: 還得從本土人才中招賢納士。 應該說,在注重人緣、地緣、血緣、親緣的閩北,招納本土管理人才,作為職業經理人團隊的中堅力量,是一種和地緣文化相匹配的正確選擇。 接下來的問題是,去哪里尋找本土管理人才? 陳學坤考慮到政府機構。然而,在一個被官本位文化浸染數千年的山區,有幾個官方機構的人才愿意舍棄鐵飯碗,捧上一個市場風云中隨時可能被雨雪冰雹砸爛的泥飯碗呢? 班子成員中有人說,反正政府下派民營企業龍頭助理,我們就循這個心思去找,不就得了? 集團一鄧姓副總裁,原是長富集團所駐扎村莊的支部書記。博士離任后,辦公室主任一職由他兼任,焦頭爛額的他,一直在尋覓合適的替代人選。 鄧反復思量,進而將目光鎖定在往昔的老領導——延平區水南街道辦事處主任陳鴻輝。 由此,陳鴻輝走進陳學坤的視野。 鄧和陳開始了試探性的接觸。陳有些拿不定主意,或者說信心不足。1980年從南平師范專科學校物理系畢業后,他就去了機關,二十余年沒有離開過。先是中共延平區委,后是水南街道辦事處,挪來挪去,都是這么大個地方。當辦事處主任,他不得不和稅收打交道。陳說:“這是我二十余年來唯一和經濟打交道的經歷。” 陳學坤可不這么看,他的企業在水南街道,地緣上的便利,讓他們謀過幾次面。陳董事長對陳主任的行事風格和做事章法頗為欣賞。或許為表禮賢下士,陳董事長數次給陳主任打電話。 陳鴻輝覺得本家的盛情難卻,加之“見識一下企業”的心理渴望,他最終決定出任長富集團的企業助理。 然而,“二陳”都明白,雖說下派龍頭企業助理有個雙向選擇的原則,但陳鴻輝和一般的機關公務員不同,他是街道辦事處主任,水南的行政一把手。再者,他是選民選舉的街道辦事處主任,如果人大不通過,他的離任就不符合程序。 果然,中共延平區委對長富集團要求陳鴻輝下派的請求,有不同的意見。分歧在于他是一個正科級官員,法人代表。一個簡單的問題是,如果他下派了,水南街道辦事處出了什么需要問責的事故,怎么執行? 事情就此擱淺。 兩個月后,中共延平區委率四套班子成員,去長富集團征求“扶持意見”。此前一年,長富上繳區地稅12億元,加上國稅,不下2個億。這樣的企業,在地方官員眼中是一定要扶持的。 作為小地方官,陳鴻輝必須陪同前往。在長富集團三樓會議室,董事長快人快語: 企業的事情,沒有多少需要領導們費心的,如果真要問需要什么扶持,那我需要你們提供一個下派企業助理。 中共延平市委負責人一愣:“你要誰下派?” 陳董事長當即攤牌:“有關部門應該知道,他就在現場,我們的申請報告已經遞交了兩個多月。” 順著陳學坤手指的方向,大家看到了陳鴻輝。 延平區區長考慮了一下,說: 他是主官,不能說走就走了,我們回去開個會,很快就給你們長富一個明確的答復。 一周后,陳交出印章,離開水南街道辦事處,將人事關系遷移到中共南平區委辦公室,只身去長富上班了。 陳鴻輝就這樣頂了博士的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