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國際原油價格一路勁升 中國如何趨利避害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19日 15:13 人民網

  

國際原油價格一路勁升中國如何趨利避害

國際油價一路勁升 導致第四次石油危機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國際原油價格一路勁升中國如何趨利避害

尼日利亞報紙都是有關油價持續上漲的報道

國際原油價格一路勁升中國如何趨利避害

石油價格長期走勢

國際原油價格一路勁升中國如何趨利避害

中國原油消費占世界的比重

國際原油價格一路勁升中國如何趨利避害

俄羅斯石油管線方案

 

編輯:莊紅韜

  進入2004年,國際石油價格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不斷刷新最高紀錄的油價令人緊張,令人擔憂,令人茫然。面對“烈火烹油”般的油價,中國,該如何應對?

    國際原油價格:一路向上攀高未有窮期

  今年以來一路上漲的國際原油價格,進入10月份后依然勢頭不減,15日紐約原油期貨價格在交易中更曾一度沖高至55美元,再創歷史新高。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15日表示,目前石油價格攀升值得關注,但與上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時相比,其對美國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的影響要小得多。盡管“格老”的講話起到了少許穩定人心的作用,但是與最近氣勢洶洶的油價走勢相比,顯然分量還略顯不足。再加上眾多專家學者關于油價未來仍將上漲的預測不絕于耳,甚至有著名能源市場經濟學家預測世界油價可能今后兩年漲到每桶70美元,從而嚴重動搖了市場對未來石油價格的信心。華盛頓著名的能源市場經濟學家菲利普.弗勒格就是堅信油價仍將繼續上漲的一員。弗勒格本人是國際經濟研究所的資深研究員和全國石油委員會委員,并擔任過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委員,他過去的預測記錄被公認是非常準確的。弗勒格表示,國際原油價格雖然在最近突破了每桶50美元大關,但這并沒有到頂,明年可能會達到60美元一桶,2006年還可能進一步攀升到70美元左右。

  油價走高并非對所有人都是壞消息,相反,有不少人從高企的油價中獲利頗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期將拉美地區2004年經濟增長預期由4月估計的4%調高至4.6%,其中,石油價格的飚升,為拉美多數原材料和原油出口國帶來豐厚的收入,可謂功不可沒。然而,盡管有報道警告說,世界“即將跨進第四次石油危機的門檻”,不少專家仍對世界經濟的未來發展表示樂觀,認為鑒于石油危機的嚴重教訓,從第一次石油危機開始,主要西方國家便開始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以減少對石油的直接依賴。盡管此次高油價將給發展中國家以及世界經濟整體帶來較大的不利影響,但對西方國家的影響有限,西方經濟乃至整個世界經濟不會因此再次陷入石油危機的泥潭。部分專業分析人員認為,未來全球石油供需情況將得到很大調整:一方面,如果油價長期脫離實際,在巨大利益驅動下,會有新的力量涌入上游。另一方面,伊拉克局勢不久將穩定,俄羅斯尤科斯的問題也有望得到解決,這些因素都將填補石油需求的缺口。

   中國應對:高油價會否成為“攔路虎”

  國際油價大幅上漲,對世界經濟造成了較大影響。世界銀行行長沃爾芬森指出,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每上漲10美元/桶并持續一年,世界經濟增長率就會減少0.5個百分點,其中發展中國家減少0.75個百分點。那么,油價上漲給我國帶來什么?國際油價上漲對我國經濟的影響表現為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兩個方面:直接影響表現為外匯支出增加、凈出口減少,進而降低GDP增長率,并拉動物價上漲。間接影響主要表現為產品出口面臨著下降的潛在危險:一是以石油為主要燃料、原料的產品,因生產成本上升導致產品競爭力下降,從而使出口面臨下降的潛在危險。二是出口對象國因油價上漲使國際收支出現困難,進而降低其進口能力。高油價使我國增加石油儲備大大增加了儲備成本。油價每上漲10美元/桶,儲備油采購支出就可能增加上億美元,目前40多美元/桶的油價顯然遠遠高于一般的價格預期,為我國增加石油儲備帶來了一定困難。

  面對高油價,中國應該采取什么措施來趨利避害?

  世界石油價格的波動,已經為世人矚目。各國紛紛擔憂不斷攀升的油價對本國經濟帶來不良的影響。油價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究竟如何頗為引人關注。油價上漲對我國GDP影響幾何?“我們假定每桶油上漲10美元,保持一年時間,按照1997年的投入產出表計算出來的結果是,油價上漲對中國的GDP影響有限,最多是0.5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鄭京平表示。

  另外,專家們普遍認為,由于中國對國際石油需求比較大,石油漲價將使石油開采、石油加工與煉焦業等石化上中游行業以及其他互補性能源產品,如煤炭、天然氣、電力等行業受益,但是國際油價的持續高位,將對我國石化下游產業帶來負面影響。石化、化工、化纖行業成本壓力會加大,效益可能下滑。油價波動除影響本行業的利潤走向外,還對其他相關行業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只是因為各工業行業的主要原材料距原油之遠近不同,在相互間的關聯性上、影響程度上存在差異。

  9月28日是中國的歡樂中秋節。這一天,另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是,中哈輸油管線(哈薩克斯坦阿塔蘇-中國新疆阿拉山口輸油管線)開始鋪設,管線全長1000公里。第一期輸油管線工程耗資7億美元,每年設計輸油能力為1000萬噸,將于明年完工。第二期工程計劃于2011年完成,完成后,哈薩克斯坦向中國的輸油能力將提高到每年2000萬噸。在中俄輸油管線項目一度因為日本因素而受挫之后,這成為中國能源外交方面值得歡欣鼓舞的消息。專家稱,中哈石油管道的建設必將使新疆成為中國油庫,其中的部分投資轉化為對當地產品的現實需求,也有利于相關產業發展,對于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爭奪最后的油氣資源的斗爭,很可能成為21世紀地緣政治的主題。”這是美國能源問題專家包羅.羅伯茨預言。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戰略研究室主任沈驥如表示,據英國一家能源機構預測,全世界已探明石油儲量還可用41年,也就是說到2045年,世界石油資源將消耗殆盡。當然,還會發現新的油田,但石油的消費也在迅速增加,大體上說,到21世紀下半葉,石油將不再是主要能源。時至今日,能源競爭不單單是一個經濟問題,而且是一個政治問題。中日、中美之間的能源競爭由于一些非經濟因素而顯得更為微妙。實際上,面臨嚴峻的能源危機情境,中國開始重視能源外交,實施“走出去”的戰略能源。中東、非洲、中亞、俄羅斯、蒙古、東盟,再加上中國早已開展的與南美洲國家的能源合作,中國目前的能源外交已基本呈現出“多元化”的格局

  油價中國禍水論——無知還是另有陰謀

  隨著近來油市再創歷史新高,“中國禍水論”又借石油問題有了新的表現。一種論調認為,中國是抬高國際油價的主要因素;中國的經濟增長和石油儲備導致很多國家不得不接受高油價。自從油價飆升以來,西方媒體的“中國禍水論”開始頻繁見諸報端。10月9日,美國的《波士頓郵報》記者發表了一篇題為《中國對石油的渴望與日俱增》的文章,文章指出,“美國消費者通常將油價的不斷攀升歸咎于伊拉克控制戰爭。但是能源專家說,中國石油消費量的猛增可能會破壞全球能源市場的穩定與安全。”文章援引美國美林公司資深能源專家的話說,“未來10年中國石油需求會翻一番”,“中國大量‘儲備’石油也會導致全球原油價格走高。”文章明確指出,如果不搞石油戰略儲備,“現在達到了創紀錄水平的每桶53美元的全球油價將會保持在每桶30美元。”提前出版的10月18日美國《商業周刊》也刊登文章指出,“事實上,較強的需求增長已經使全球價格有所上升,特別是石油。原因何在?所有這些變化的根源來自中國——一個正在崛起的經濟強國。”

  類似上述言論,最近頻頻出現在各類媒體上。顯然,這是繼所謂中國“輸出通貨緊縮論”、“中國威脅論”之后,“中國禍水”論的又一新版本。可事實上,對于國際油價的不斷飛漲,絕大多數國際和國內的專家認為,中國是高油價的受害者而不是制造者,油價上漲是多種因素拉動的結果。

  然而,綜合國內外多數專家的看法,國際油價上漲是多種因素導致的,中國不是導致國際油價上漲的主要因素。同時有專家甚至推測,美國才是當今世界上惟一一個能對油價問題具有發言權的國家。大部分國內專家大都認為,不管當前的所謂“中國禍水論”是出于無知還是另有陰謀,也不管西方大國對當前油價上漲有什么政治企圖,對于中國來說,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也許更加重要。我國所有的國內國際問題,最終將通過發展來解決。

  而實際情況如何呢?事實上,同國際上多數國家一樣,油價的高漲使中國的相關產業受到極大沖擊,使GDP增長數字有所下降。近期國際市場油價的大幅攀升,直接沖擊了中國的原油供、銷鏈條。根據摩根斯坦利的估算,國際原油價格(布倫特原油價格)每上漲1美元/桶,中國的GDP將損失0.06%。專家指出,作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國際油價持續上升已經使中國成了最大的受害者。能源成本高加大了中國經濟通貨膨脹的壓力,使一些企業的生產成本增加、產品價格上升、企業利潤空間縮小、競爭力削弱,直接增加了消費者的負擔,并將最終導致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亞洲首席經濟師陶冬就在最近一份分析報告中指出,中國將成為國際高油價最大的承受者。若以今年平均每桶原油價格為37至38美元,中國全年進口原油為1.2億噸,折合約8.8億桶來估算,由于國際原油價格高,將直接導致中國全年外匯損失達到88億美元。今年中國僅原油一種產品的進口就將造成30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高油價將拖累中國GDP下降0.7至0.8個百分點。

  那么,中國搞石油戰略儲備是否將國際油價每桶拉高20多美元呢?中國國務院國資委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白津夫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這更是無稽之談。因為中國石油戰略儲備當前仍然處在剛剛起步的階段,中國政府不到一年前才正式宣布要建立石油戰略儲備,此后組建機構、制定方案等工作到前一段才剛剛結束,油庫建設也剛剛起步,位于中國浙江的第一個石油戰略儲備油庫要到明年才能竣工使用,距離真正到國際上大批量地買油搞儲備還有相當長一段路要走。從另一個角度說,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國際油價是起伏不定的,中國在如此高的價位進行戰略儲備,不符合中國的利益。白津夫說,“從當前的情況看,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國際石油供應中斷是不可能的,中國對建立自己的石油戰略儲備具有充分的耐心,會等到合適的價位再購入的。所謂中國建立儲備拉高國際油價,純粹是天方夜譚。”

  中國需警惕“石油訛詐”

  對于新的石油危機對中國產生的影響,有關專家對此持謹慎樂觀態度。專家認為,首先,中國仍有2/3的石油能夠自給,這與高度依賴進口石油的西方國家,尤其是歐洲部分國家,不可同日而語。其次,由于中國成品油定價機制雖然已經與國際完全接軌,但國家仍然保留了在危機時期調控油價的政策空間,尚可以由國家政策與大型國企充當的中間主體進行緩沖。再次,中國近年來的“走出去”政策已取得一定成效,中國對中東石油的依賴程度正逐漸下降。

  雖然經過理智分析我們得出了未使人悲觀、絕望的答案,但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油價的不斷上漲給我國所帶來的真正危機在于,中國可能正面臨一場在劫難逃的“石油訛詐”。對此,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對于西方石油消費國來講,將中國列為油價上漲的“罪魁”之一,不僅可以有效地轉移國內民眾對于政府控制油價乏力的指責,更能從政治與經濟兩方面,實現“訛詐”中國的目的。

  據介紹,隨著伊拉克形勢的惡化,“中國應為國際油價上漲負責”的言論首先從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中傳出。這顯然表明,美國在國內大選期間,有急于轉移選民注意力的用心。而在經濟上,迫使人民幣升值,一直是西方國家抑制中國出口強勢、復蘇本國經濟的既定目標。此次油價上漲,正好給了這些國家說服中國改變現行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最好理由。在他們看來,中國迫于石油進口費用的高漲,最終將向西方做出人民幣匯率制度方面的讓步。(上右圖:俄羅斯石油管線方案)

  可事實上,雖然中國的進口能源消費有增無減,但石油并非中國惟一進口的初級產品,而考慮到諸如糧食這樣的進口農產品(資訊 行情 論壇),那么,做出人民幣匯率制度的讓步,將直接有礙中國“三農”問題的解決。另外,考慮到出口創匯在中國經濟中的重要作用,西方國家的“如意算盤”也難以實現。與此同時,也有分析人士認為,西方國家在實施“訛詐”中國險惡用心的同時,也意欲延緩、打亂以中國為主的亞洲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是其遏制中國戰略的一步棋。

  當前,美國是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和消費者,而且美國具有政治、經濟的、國際的、國內的種種手段來抑制油價飛漲,如向中東國家施壓、動用戰略儲備、開啟封存油井等,但目前情況來看美國似乎在“坐視”油價上漲,這不能不讓人感到其中“大有文章”。

  墨西哥《千年報》日前刊登了一篇題為《布什家族樂見石油漲價》的文章,文章說,“最近30年來美國謹慎地支持國際市場油價居高不下,以此作為其能源安全戰略的一部分,以便使美國石油利益集團沾到利益,這些集團同美國共和黨政客,特別同布什家族有著密切聯系。”文章認為,維持高油價對于美國恢復伊拉克的秩序至關重要。

  中石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表示,現在石油圈內已經有人推測,國際油價上漲可能是美國遏制中國戰略的一部分。因為由于美國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的調整,油價的上漲對其本國的影響已經大大小于當年兩次石油危機時期;而中國卻處在由經濟增長帶動的石油需求的增長期。同時,雖然美國消費者在高油價時期受到了損失,可美國的大公司在全球從事石油開采,這筆損失又從其海外業務中得到了一定補償。所以說,高油價對美國影響不大,但對中國卻影響很大。不能不警惕西方大國借高油價遏制中國發展的可能性。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NBA中國賽打響
協處罰國安罷賽事件
北京新交法聽證報告
考研大講堂 報考指南
2004中華小姐環球大賽
京城劣質樓盤備忘錄
調查:南方周末創富榜
安妮寶貝筆記連載
全國萬家餐館網友熱評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