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均GDP的合理區間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12日 15:44 《新財經》 | |
文 魏鳳春 于紅鑫 中國人均GDP到底是多少?有多位學者的研究都力圖對匯率法和購買力平價法進行修正,以破解中國GDP之謎,中國人均GDP的合理區間約為3000~3600美元。 市場化指數法 首先,我們對中國的基礎數據進行修正。許憲春的研究結果,即在中國官方公布的2003年人均GDP1100美元的基礎上上浮2%,結果為1122美元。 如果采用市場化指數與購買力平價指數做出的計量檢驗的結果來對中國的GDP進行估算。中國的人均GDP的合理值約為3523美元GDP總量為45526億美元。這一數值只是從市場化的角度對中國GDP進行了修正。由于統計工作的質量與一國的經濟發達程度呈正相關關系,而市場化程度的高低又直接影響到經濟發展的水平。因此,在進行國家之間的相互比較時,從這個角度對購買力平價進行修正的結果是可信的。 加工深度系數法 徐滇慶教授認為,不論用匯率法還是用購買力平價進行核算,在產品選擇、價格、產品質量、匯率變動方面,都存在一些難以統一、引起爭論的地方。要解決這樣的矛盾就必須選擇完全相同的產品,要讓產品質量基本一致,要采用同一組價格,做到完全不受匯率影響。比如,不論在美國還是在中國生產一噸鋼就是這個價格,生產一噸煤就是這個價格,不受匯率影響,不受相對價格影響,因此,我們在選擇產品時要選同質性最高的產品。目前在世界范圍內,能滿足這個要求的就是工業原材料和基本農產品。美國生產的小麥和中國的小麥沒有什么本質上的區別,中國的煤和美國的煤也區別很小,特別是石油,各個國家的石油區別是很小的。同樣,像農產品中的棉花、大豆、玉米……工業產品中的發電量、燒堿、粗鋼等等都不存在重大的質量上的差別。因此,選取一組原材料和農產品作為統計對象就可以避免因產品質量和選取統計樣本不同而產生的誤差。因為大多數國家和地區作為一個完整的經濟體都生產這些東西。所以,挑選出這些原材料來作為統計對象,對各國和地區來說,大體上是公平的。 用這種方法,徐滇慶創造了一個“虛擬原料價值”。由于世界各國和地區的原材料價格各不相同,如果采用各國本地的價格仍然會掉進歧義的陷阱。為了克服這個弊病,選取一組虛擬的國際市場價格,用這個價格來乘以各國的原材料產量,得出一組數據。用一個固定的價格來乘以各國的原材料產量,徐稱其為虛擬原料產值。在這里面,不論產地在美國、中國還是津巴布韋,每類產品只對應一個價格,此價格參考芝加哥期貨市場價格得到。此方法的衡量標準是原材料和農產品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比重越高,意味著該國的工業化程度越低,反之工業化程度越高。方法確定后,徐選取了37個經濟部門比較完整的國家,選擇了17類農產品和13類工業原材料進行比較。在他的研究中,假定別的國家的數據準確,以便找到衡量的標準,然后以中國在發展水平上肯定低于美、英、日等發達國家,但肯定高于阿爾及利亞、津巴布韋、菲律賓等國家為根據,推算出中國GDP的合理范圍。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