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熱與躁動下的海南“私彩” 為何屢禁不止?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20日 10:24 經濟參考報 | |
本報記者 吳仕博 楊飛 在海南,每周的周二、周五,是廣大“私彩”民們的企盼之日。一股狂熱的躁動席卷著整個寶島,買賣“私彩”成為一道奇特的風景。在城市,在鄉村,人最多、最熱鬧的地方必定是買賣彩票的地方。每到開獎日,“私彩”攤前聚集著的眾多手持彩票的男女,都在做著一個同樣的夢,彩票成為不少海南人日常生活中最為重要的一件事情。 沒有人能說清楚海南的“私彩”市場到底有多大,但它與公彩相伴而生,蔚然成為龐大的“地下經濟”。“私彩”發行高峰期,全省“私彩”交易額每周高達4500萬元,全年交易額達18億元,在被取締的過程中,年交易額仍有7億至8億元。 悲劇往往是狂熱的孿生兄弟,“私彩”的癡迷者們帶著強烈的僥幸心理和占有欲望投入彩票潮,曾經中小獎的以為自己正在走運,未曾中獎的相信自己不會永遠倒霉,失之交臂更是欲罷不能。人們常可以聽到關于“私彩”癡迷者形形色色的悲慘故事,但教訓歸教訓,彩票還是要買。 “私彩”:龐大的“地下經濟” 所謂的“私彩”,其實就是個人自辦發行的非法彩票。海南“私彩”的發行方式一般是私人老板自己命名印制彩票,然后找人代銷,代銷點常以一個小雜貨店作依托,主要銷售給街坊鄰居。“私彩”一般20000元為一組,也分一、二、三、四、五等獎,中獎金額都是固定的,比如頭獎大都為8000-12000元。購買者花2元錢買一張“私彩”,任意填上一個四位數,銷售者蓋章后即生效,“私彩”每周隨公彩開獎,這也為一些海南媒體借報道公彩而大肆宣揚“私彩”埋下了伏筆。 彩票業的發展在海南島有著極其豐沃的土壤。1989年4月,剛剛建省辦經濟特區的海南,經國家批準,開始發行“愛島建設大彩票”和“公共建設彩票”,俗稱“大彩”“小彩”,募集資金建設公益事業。一時間,海南掀起一股強勁的彩票旋風。 而被業內人士斥為“輻射之廣、人數之多、影響之惡劣、在全國獨一無二的海南“私彩”始于1991年,始作俑者據說是來自新加坡具有傳奇色彩的白氏姐妹,她們在海南發行了“萬字票”“私彩”后,各種“私彩”開始流行。這種“私彩”的兌獎金額遠遠高于政府彩票所定數,但贏利為自己所有。因此,“私彩”有了自己的市場,有了敢于冒險的“私彩”經營者。但當時“私彩”的規模并不大,參與人數也不多。 1994年是海南彩票市場發展的轉折點,這一年,全國整頓彩票市場,海南停止發行“大彩”“小彩”,被勾起了買彩熱情的彩迷們轉向購買“私彩”,“私彩”規模因之迅速擴大,漸成氣候,三亞、海口一度形成若干條街道組成的“私彩”市場。最旺時全省各地銷售“私彩”的攤點多達2萬多家。有一個鄉鎮僅幾百米長的街道上竟排著百來家“私彩”攤點。 據海南省彩票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介紹,海南“私彩”發行高峰期,全省“私彩”交易額每周高達4500萬元,全年交易額達18億元,在被取締的過程中,年交易額仍有7億至8億元。以全省有1萬個攤點,一個攤點一期銷售額3000元計算,一期“私彩”總銷售額就高達3000萬元。 沒有人能說清楚海南的“私彩”市場到底有多大,但它與公彩相伴而生,蔚然成為龐大的“地下經濟”。公、私彩的比例,一般保守的估計是2:8,20%買公彩,80%玩“私彩”。在“私彩”和公彩的較量中,公彩四面受敵。各類小道消息的傳播,個別工作人員的瀆職行為,加上別有用心的人渲染造勢,讓彩民們對公彩心懷疑慮。海南公彩的公信度有時反而不如兌獎有風險、操作不規范的“私彩”。 “私彩”:瘋狂的金錢游戲 1、狂熱 在海南,彩票的買賣是一道奇特的風景。在城市,在鄉村,人最多、最熱鬧的地方必定是買賣彩票的地方。買“私彩”的人群中,上有七八十歲的老人,下有剛上學的孩子,不僅有大批海南本地居民,還吸引了不少外來打工者。 每到開獎日,“私彩”攤前聚集著的眾多手持彩票的男女都在做著一個同樣的夢,彩票成為不少海南人日常生活中最為重要的一件事。在海南,很多人都是彩票迷,他們在家談彩票,在單位想彩票,在茶館里商量彩票。工作沒心干,滿腦子的阿拉伯數字,一個車號、一個手機號碼、家人的生日、一個夢等等都可以成為企盼的理由。 一股狂熱的躁動席卷著整個寶島,城市人買彩票,農村人也買彩票,連一些中學生上課做的也是如何進行彩票號碼的排列組合。工薪階層將工資的一部分拿來買了彩票,一些并不富裕的農民為了買彩票,不惜節衣縮食,花去個人一年大部分的勞動所得去從事博彩活動,有的人甚至變賣了自己的家產。 東方市的“私彩”迷姜某在縣城開著一家水果店,生意不錯,但很辛苦。姜某經常買彩,希望中了獎下半輩子享清福,但屢買不中。姜某兼收并蓄,收集所有能收集到的彩票研究資料,在家里專辟一室,結合周易八卦潛心研究,研究室里敬奉觀音菩薩和善財童子。某一日,姜某白日做夢,夢見一只八腳八眼烏龜,夢醒后,豁然開朗,悟出一個號碼。當即騎摩托上街買彩,不料縣城上百個彩票點都沒有這個號碼,于是他請朋友開車到鄰縣去買,也沒有,他更覺蹊蹺,打電話給海口的表弟,偏偏表弟出差了。無限悲痛持續到開彩之日才算平靜下來,原來那個號碼與中獎號碼毫不相干。姜某閉門反省,研究越來越深入。但他的水果店生意越來越差,虧損數萬元。姜某仍不死心,找銀行貸款50000元,沒多久,50000元的貸款就盡數送給了“私彩”老板。姜某徹底絕望了,在家中“彩票研究室”里自縊身亡。 悲劇往往是狂熱的孿生兄弟,“私彩”的癡迷者往往都把中獎當作生活的惟一目標,他們帶著強烈的僥幸心理和占有欲望投入彩票潮,曾經中小獎的以為自己正在走運,未曾中獎的相信自己不會永遠倒霉,失之交臂更是欲罷不能。人們常可以聽到關于“私彩”癡迷者形形色色的悲慘故事,但教訓歸教訓,彩票還是要買。 2、暴利 一位了解“私彩”經營內幕的人士透露,“私彩”有3個特點:一是定出固定的高額獎金,用“萬字號”4個號碼出獎,一彩一中,以此吸引彩民。二是推出不同面額的購買方式,如2元一張的四位碼、1元一張的兩位或三位碼、2毛錢到5毛錢不等的“鐵率定位”。三是給代銷者高額代銷費,可達銷售額的15%至20%。總體算下來,除去代銷費、上繳費和打點茶水費外,“私彩”老板幾乎沒有其他支出,可以取得總收入的60%,利潤高得驚人。 在最火爆的時候,一個“私彩”銷售點一期能賣8000元甚至上萬元,即使現在一期減少到2000-5000元,一個點連續幾期沒被人買中,“私彩”老板便賺飽了。正是這樣的暴利,吸引了很多人進入“私彩”行業當老板。據了解,海南的“私彩”老板有本地人,也有廣東和廣西人,還有港臺甚至海外的一些老板也攜巨資進入這個行業。一些地區甚至被一小撮“私彩”老板壟斷,形成了龐大的銷售網絡。有的“私彩”老板,一期便推出幾十甚至上百個攤點,并將這些攤點層層承包下去。從大老板到小老板,一個“金字塔”就有五六層之多。 當然,高回報總會伴隨著高風險。一旦彩民集中中獎,“私彩”老板資金再多,同樣也會面臨巨大虧空。海口市靈山鎮一女子曾劍湘,從2002年12月初開始,在海口市美蘭區靈山鎮非法經營“私彩”,并通過其親戚歐某先后將“私彩”發放給陳某等12人銷售,銷售額的8%至10%作為銷售“私彩”人員的收入,其他“私彩”款則歸曾劍湘所有。2003年5月6日,曾劍湘經營的17個“私彩”點的頭獎有12個被彩民買中,每個頭獎為12000元,曾劍湘需賠付給彩民中獎款14.4萬多元。面對巨款,曾無力賠付便攜款潛逃。當中獎的彩民到指定地點領獎時,銷售員告知老板已攜款潛逃。憤怒的彩民要銷售員墊付。12位銷售員只得各先墊付了1.2萬元。2003年6月11日晚,曾劍湘被銷售人員在海口龍昆南路一大排檔找到,扭送公安機關。同年8月4日,海口市美蘭區檢查院以非法經營罪對曾劍湘提起公訴。 3、“預言”制造財富 “私彩”孕育了一個叫做“解碼大師”的怪物,如同算命、測字一樣靠出賣“智慧”乘機謀財騙錢。一些人對“私彩”達到了癡迷的程度,博彩成為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常常在坐落于大街小巷中消費1元、2元的“老爸茶坊”里,三五人一桌,人手一杯茶,一張彩票信息圖,便可以研究、閑聊一上午。于是,海口市東湖、西湖和五公祠一帶,一批自稱神奇的“大師”應運而生,他們云里霧里、神乎其神地向彩民提供有償的彩票信息。這些“大師”自稱有“特異功能”,善于托夢,什么國家領導人專機號碼、李自成誕辰幾百周年,都有可能成為中獎的號碼。一些彩民盲目跟從,大喜大悲,搞得神魂顛倒,有的竟然精神失常,有的甚至傾家蕩產。 這些不過是“預言”的零售,還有一種“預言”的批發,即各式各樣聲稱能夠準確猜出開獎號碼的“私彩”非法出版物。在海南銷售的“私彩”報刊多達300多種,總發行量在50萬份左右。在這個灰色產業鏈條之上,分布著編制、印刷、批發、零售等多個環節,“私彩”報刊每份成本大約2角錢,批發價為5角錢,零售價往往被炒到1元左右,每個環節都有100%以上的利潤。 其中最有名的是被彩民稱為“鬼才”的“海南體福文化信息有限公司”董事長文天才(2004年6月30日,瓊山區檢察院對文天才等人以涉嫌非法經營罪向海口市瓊山區法院提起公訴)。文天才,1971年6月出生于海南省萬寧市后安鎮,當他從海南大學畢業的時候,海南的體彩正蓬勃發展。與此同時,“私彩”也應運而生。迷戀于彩票的文天才在研究彩票規律的時候,突然想到,何不出版一些彩票信息方面的東西,以這些東西來賺取彩民的鈔票?1996年,文天才開始編排彩票信息,印刷后在瓊山府城一些地方發售,以后越做越大,發展成了產、供、銷一條龍的地下經營網絡。當然,這個網絡也給文天才帶來了豐厚的利潤。1999年,“文鬼才”突發奇想,要讓自己經營的彩票信息變成合法公司,于是注冊成立了海南體福文化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自己出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公司設在府城中介路,表面上銷售合法的彩票,暗地卻繼續非法經營“私彩”信息。其自1996年以來長期非法經營《彩票周報》《周報副刊》《彩票信息報》《海南權威彩票報》等二十幾種非法出版物,數量達300多萬份,經營數額120余萬元。文天才經營的非法出版物不但覆蓋海南,而且遠銷廣東。文天才還私自成立“海南彩迷協會”,以“內部信息”騙取彩迷高額會費。 “私彩”:為何屢禁不止 在海南時時可以聽到因買“私彩”而造成的悲劇,時時可以看到有關“嚴厲打擊”“私彩”的報道,然而,“私彩”在海南卻屢打不滅,嚴重擾亂了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廣大群眾對此義憤填膺,強烈要求有關部門嚴禁“私彩”。然而“私彩”卻“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海南“私彩”為何屢禁不止?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海南“私彩”的頑強存在自有其適應的土壤和環境。 其一、一些市縣對“私彩”實行地方保護主義,向“私彩”收費,無形中承認了“私彩”的合法性。 據了解,海南的一些鄉鎮對“私彩”采取“以罰代沒”,罰款理所當然全歸地方。一些部門甚至以“地方財政開支緊張,單位發不出工資,職工生活困難”等為借口,采取“收費放行”的做法,為“私彩”大開綠燈。無形中,這些地方、部門成了“私彩”老板的“保護傘”,使許多本該屬于全社會的公益資金流向了地方小金庫。 其二、“私彩”高額獎金誘人。 人人都有發財夢,花錢博彩的群眾當然希望獎金越多越好。公彩的傳統型體育彩票是彩池分獎,多人中獎金少、少人中獎金又不明確。而“私彩”老板打出的頭獎有的10000元,甚至更多,部分市縣還出現過一注頭獎22000元。除獎金高外,買“私彩”不僅領獎方便,且可以逃稅,不少彩民便抱著這種心理“棄公取私”。當問一些彩民為什么喜歡買“私彩”而不買公彩時?得到的回答幾乎千篇一律:買“私彩”方便,出門就有,中獎金額是固定的,而且“私彩”只填四個碼,簡單。而公彩太復雜,銷售點也少,獎金在彩池分配,不固定,誰都不知道有幾注,也不透明。 其三、管理法規有漏洞,對“私彩”打擊力度不夠。 早在1993年4月4日,《海南省彩票管理辦法》就開始施行,1997年進行修改,到2004年3月此辦法取消。所以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個可依據的法律條款。有人指出,“私彩”管理法規存在漏洞,對私人彩票性質沒有具體定性,也沒說明買賣“私彩”的行為到底違反哪個條例,具體如何處罰。 對于“私彩”定性,海南彩票管理中心稽查科李科長表示,不經國家批準的民營彩票都是“私彩”,到目前為止公彩只有兩種:一種是國家福利彩票,包括雙色球。其二是體育彩票,有足彩、4加1和6加1。 關于對賣“私彩”行為的處罰,2004年3月以前抓到的銷售“私彩”人員最多就是按《海南省彩票管理辦法》的其中一條進行罰款處理:“沒收非法所得,罰款三倍以下。”2004年3月后,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條理》32條1款進行處罰:“賭博或者為賭博提供條件的,處15日以下拘留,可以單處或者并處三千元以下罰款;或者依照規定實行勞動教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但派出所民警反映說,這些辦法條例伸縮性太大,容易讓人鉆空子,削弱了打擊力度。而且每次省里布置打擊“私彩”,各市縣都立即行動,取締銷售點,抓捕銷售人員,但沒有去深挖“私彩”的幕后老板。對銷售“私彩”者處罰一般只是處以罰款或治安拘留,這根本不能對“私彩”活動起到震懾作用。在暴利的驅使下,風聲一過,“私彩”老板便馬上雇用人手,組織銷售,不少“私彩”代銷人員交完罰款從拘留所出來后又繼續做老本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