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訊(記者趙孟軼) 現代化的新北京應該是什么模樣?昨天,致公黨北京市委和市政協提案委員會共同舉辦的現代化指標系研討會,對現代化的北京作了一番勾勒:她應該是以人為本,市民生活滿意度和舒適度較高,首都文化得以積極發揮作用,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方面具有極強的國際競爭能力的新型大城市。按照國際慣例,衡量一個城市是否達到現代化水平參考的是英克爾斯指數,其中的十項標準北京大部分已經達到。也就是說按照過去的標準,北京的現代化水平不僅在國內已屬一流,在國際上也排中上等。北京明年將制定新的現代化指標體系。昨天公布的研究成果對過去沿用的指標體系做了較大變動,像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百分數、非農業總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數、每一位醫生服務的人口數等指標,有的已經達到,有的則缺乏真實性和可比性,可能不再采用。一些突出反映市民生活滿意程度和舒適程度的指標可能被納入衡量的范疇,如人均居住面積,每萬人口的警察數和犯罪案件數、每萬人口的律師數,水和空氣質量、綠地面積等。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基礎設施投資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研究與開發投資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等可能也會成為衡量北京現代化程度的標準。像研究開發投資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一項,目前我國的平均值只有0.6%而美國是2.5%,作為新型大城市,北京的這一比重不應低于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