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期貨 > 國內期貨評論 > 正文
 

比高油價更可怕的是自亂陣腳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4日 16:24 《Value》價值

  木 喬

  進入8月份以后,國際原油價格竟然撒著歡兒一直向上沖,連續漲破65、68、70美元關口,這顯然出乎很多人的預料。而正在油價瘋漲之際,中海油高價競購美國優尼科公司的壯舉最終卻因“政治原因”受挫。由于原油和成品油價格長期倒掛,加上一些難為外人所知的微妙原因,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廣東、上海等地,竟然鬧起了局部“疑似油荒”。權威機構解
釋說,無論是在全球還是在中國,真正的石油危機并沒有卷土重來,所謂中國“局部油荒”也屬夸大其辭。但《亞洲華爾街日報》顯然還是深受觸動,廣東等地加油站前長長的汽車隊伍,讓美國記者“不禁聯想起上世紀70年代美國遭遇的石油危機”。

  可以說,中國不斷增長的原油需求終于讓消費者直接“感受到了痛楚”,而這也給政府調控經濟增長過熱的努力帶來了新的考驗。細究中國目前供油緊張的原因,道瓊斯通訊社引用專家分析認為,長期倒掛的原油和成品油價格體系表明“中國計劃經濟體制的殘余仍然存在”,如果政府不迅速提高成品油零售價,中國恐怕還會遭遇更嚴重的成品油供應短缺。

  戰略儲油何妨緩行

  一個大國的經濟騰飛,當然必須打通能源瓶頸。隨著中國對原油需求的不斷增長,作為全球第二大石油凈進口國,中國的能源戰略越來越受到關注。高油價鬧騰得如此厲害,許多人憂心忡忡,性急者則重提建立石油戰略儲備的緊迫性。但我們真的要如此心急嗎?

  大道理不用講,擁有一定的戰略儲油,當然是應對國際突發事態的必要舉措。綜觀全球,經濟大國往往會有比較充足的戰略儲油,比如美國,其戰略儲油量相當于158天的平均進口量,日本為160天,德國為127天。相比之下,中國的戰略儲油則嚴重不足,未經確認的傳聞稱,大約只相當于7天的進口量,要真出現什么“突發事態”,中國的確會比較被動。

  即便如此,中國其實也不必急著大干快上戰略儲油。這首先基于我們的基本戰略判斷,因為中國一直主張維護世界和平并促進全球發展,也就是認為發生全球性危機或戰爭的可能性不大,既然所謂的“突發事態”出現的概率極低,我們當然不必跟著滿世界樹敵的美國人跑。相反,如果中國忽然大搞戰略儲油,反倒會讓外人生疑,白白給“中國威脅論”以新口實。

  當然這并不是說,中國人連基本戰略防范意識也不要。戰略儲油必須要搞,關鍵在于何時搞、怎樣搞、誰來搞。從時機上看,當油價逼近歷史高位時,拼命買石油就不太劃算。有人引用高盛的預測說,油價還會升至105美元,現在買也許還是便宜的。但油價畢竟也是一種商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顯然沒有只漲不跌的道理。因此,即便中國非要買油、儲油,也應考慮到油價必然會出現的下跌可能,擇機而動,現在何必急著多花錢追漲呢?

  至于怎樣搞,那就更復雜了。中海油高價參與跨國收購的理由之一,就是要控制油源。而事實證明,這種高舉高打的能源控制方式最容易受到政治性干預,即使勉強收購下來,也可能后患無窮。除了收購,其實還有更多樣化的辦法,比如遠期原油交易、與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等近鄰互利合作、通過技術合作或聯合開采等,總之要讓有關政治風險相對可控。

  具體由誰來搞,就好比球場上的臨門一腳,最為關鍵。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巨頭似乎責無旁貸,政府給予那么多的壟斷性優勢,它們應為國家盡責,甚至間接為民生福利著想; 而作為獨立運行的石油企業,它們則必須確保自身發展,追求企業自身利益最大化,這就會產生很多具體矛盾,并會引發國際敏感反應,極易使國家戰略儲油難以落實。

  由此觀之,中國當前最需要的恐怕是常規商業儲油,也就是首先要充分鼓勵石油企業基于自身發展的需要在全球進行適當擴張。因為與應對戰爭等突發事態相比,保證中國企業的原油供應、確保與石油相關的各產業順暢運行,從而確保中國經濟持續發展更是頭等大事。至于國家的戰略儲油,則要在深度調整石油產業結構和社會能源消費方式的基礎上,真正從國家根本利益出發,由政府主導、精心設計并慎重實施。

  而在此之前,我們最需要的恐怕還是認清形勢,不要急于搞戰略儲油而自亂了陣腳。

  高油價影響了誰的生活

  當然,現實是非常殘酷無情的。面對國際油價持續高位運行,還有誰可以置身于受影響范圍之外?8月10日的英國《衛報》感嘆說,從汽車、飛機的燃料箱到玩具店、寫字樓,大多數英國民眾的生活已大受影響。當然最直接受到損害的還是“有車族”,因為汽油不斷漲價,英國的新車價格已連續4年走低; 而為了促進小型汽車的使用,英國公路稅也不得不開始削減。法新社也呼吁,“現在應該舉起警示紅旗,提醒消費者改變行為”。

  同樣的困擾,自然也存在于世界頭號石油消費大國,不過美國人的應對之策比較多樣化。8月16日的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介紹說,面對油價不斷高升,美國企業涌現出許多頗具創造性的節能舉措,比如鼓勵員工不要單獨開車上下班或靈活實施遠程辦公計劃等。該報援引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在長期習慣了大手大腳消耗能源之后,64%的美國人認為,“高油價將給他們帶來經濟問題”,如何節省用油開支正變得越來越現實。

  高油價的現實壓力,的確誰也無法忽視。當美歐等經濟發達國家都不得不想方設法“建設節約型社會”之際,經濟發展水平遠不如它們的發展中國家當然更不應例外。雖然大家都相信,中國成品油定價體系勢必會全面調整,不過“這個調整肯定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現在的問題也許是,政府和民眾之間能否形成良性互動?成品油價格上揚可能造成的一系列經濟和社會問題正在促使中國政府采取緊急措施,爭取把影響降到最低程度。至于從長遠看,要解決這樣的問題,當然需要政府和民眾共同努力,全面展開節能運動。

  高油價和成品油局部供應緊張,其實只是中國煤電油運諸多資源限制性問題的一個突出例子。實際上,在中國的一次能源構成中,占三分之二以上比重的卻不是石油,而是煤炭。由于去年以來持續不斷的惡性礦難事件,公眾終于知道了圍繞煤炭開采、運輸和銷售所形成的種種利益鏈條。對此,8月16日的《落杉磯時報》評價,急于發財的煤礦老板們,以近似“賭徒的心態”瘋狂開采,致使很多礦工付出了慘重的生命代價。

  該報引用的有關統計數據也是觸目驚心的。中國生產的煤占世界總產量的35%,但同期中國礦難造成的死亡人數,卻占世界礦難死亡總人數的80%!如果按死亡人數與煤產量之比來看,中國是印度的10倍、南非的30倍、美國的80倍!更可怕的是,由于存在著許多結構性問題,“中國一再發生的礦難幾乎無可避免”。因此,如果說高油價可能造成民眾支出增加,生活不便; 那么,高增長的煤炭需求則

  可能摧毀那些弱勢礦工的生命和家庭。

  利益與生命之輕重,穩定和發展的兩難,也許都是沉重無比且影響深遠的話題。而專家們的思緒飄得更遠; 類似煤礦老板們那種“賭徒心態”和短視行為,實際上在中國許多經濟領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其實都屬于我們自亂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陣腳,由此造成中國經濟結構中許多深層次問題難以化解,而這才真正令人擔憂。

  中石化是什么標桿

  具體到各行各業,往往還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比如,在滿世界的抱怨聲中,誰會對70美元一桶的國際油價暗暗叫好呢?除了歐佩克,有人可能會想,也許還應當包括中石化吧。是這樣嗎?實際情況其實要復雜得多。

  中國企業聯合會和中國企業家協會今年8月21日聯合公布的“2005中國企業500強”名單顯示,中石化以

  6,342.8709億元的年度營業收入,超過國家電網公司(5,900.5564億元)和中石油(5,712.5749億元)而高居榜首。而在此前三年的同一排名中,國家電網公司曾在2002、2004年兩度奪冠,中石油是2003年的魁首; 中石化2002、2003年均為“榜眼”,去年則排名“探花”。

  如今,中石化不僅成為中國企業營業收入的老大,在最新的《財富》全球500強座次表上,中石化也以750.77億美元的銷售額坐上了第31把交椅,而上一次中石化還排在全球第54位。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中石化的飛躍?油價猛漲當然會拉高其營業收入,但中石化更強調:過去幾年苦練內功和核心競爭力的增強,使得他們可以抵抗國際油價一路攀升帶來的挑戰。

  這樣的解釋當然也可以接受。作為1998年才完成重組的超大型國企集團,中石化所擁有的政策性優勢之多、資源之豐富以及內部整合之艱難均有目共睹。幾年來,中石化為優化公司治理而采取的諸多策略中,最引人注目的當數其旗下股份公司迅速在紐約、倫敦、香港和上海四地上市,開了超大型國企四地上市融資的先河。

  上市給中石化帶來了龐大的資金,當然也逼迫其必須加快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相應的經營理念、企業文化乃至用人之道均在悄然發生變化。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其有針對性的業務梳理,煉油、

化工、成品油銷售逐漸成為中石化的核心業務,隨著對這些領域資本投入的加大,到2004年年底,中石化已成為亞洲最大的煉油企業,其核心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和持續盈利能力也得到增強。反映在近幾年的業績增長上,中石化更表現出明顯的高歌猛進的態勢。

  由此,中石化不僅躍升為中國企業的翹楚,也成為我們縮短與世界大企業差距的生力軍。不過,在為中石化迅速發展感到振奮的同時,一些客觀存在的實質性差距仍不容忽視。比如中石化本身所擁有的產業與資源優勢,并非市場自由競爭的結果,而在很大程度上是其作為超大型國企與生俱來的; 再比如其在原油、成品油等領域的專買專賣權更是如此。

  這樣的情況,在中國超大型國企中并非個別現象。還是在這個中國企業500強名單里,排在前8位的均是壟斷行業的大型國企,像電信、民航、鐵路、

郵政等,基本上是國資“一統天下”。因此,像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企業的競爭優勢無人可比,做大是理所當然的。這樣看來,排名第9的寶鋼似乎更有理由感到自豪,畢竟鋼鐵業的投資主體多元化早已成為現實,而且因鋼鐵投資過熱,這一領域還成為近兩年宏觀調控的重點之一。

  相比之下,中國單個民營企業的規模就顯得過于弱小。這至少表明,單靠市場競爭本身而謀求發展壯大的企業,由于面臨的挑戰和不確定風險太多,要迅速做大做強還比較難。與此相對應的則是,掌握著政策與資源壟斷性優勢的大型國有企業,只要能在公司治理、核心業務等關鍵問題上理清思路,策略對路,在中國仍比較容易迅速取得或鞏固其市場優勢。

  不過凡事都會有代價,商業上從來信奉“沒有免費的午餐”。還是回到中石化的例子,其擁有的政策和資源優勢同時也可能成為拖累其業績持續增長的隱患。由于改革相對滯后,中國成品油定價機制還未與國際接軌,國際油價漲跌因此并不必然會帶動國內成品油價格的變化。按這一扭曲的價格體系,中石化煉制的成品油內銷時,一旦碰上

原油價格飛漲,其利潤損失就顯而易見; 即使是中石化直接進口內銷的成品油也可能出現購銷價格倒掛的情況。而要改變這一狀況,中石化只能不斷向有關部門陳情,爭取推進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

  但問題在于,看似簡單的成品油價格市場化僅僅關乎中石化本身的業績增長嗎?當然不是,因為這也是民生的一部分。從維護居民相對穩定的生活與工作秩序考慮,像中石化這樣擁有壟斷政策與資源優勢的超大型國企,其所思所行當然就不能只基于企業自身。更何況,中石化之上還有國資委和國家發改委,他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中石化這類企業的命運,而其政策制定過程的透明度及公平性又受到太多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所謂改革之難,也就盡在不言之中了。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