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美元是新的原油平衡價格上限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8日 08:13 中國證券報 | |||||||||
由于供需因素改變,全球現正處于尋求新的原油平衡價格的過程中。筆者認為,新的平衡價格上限,指能反映供需基本面狀況且能較長時間持續的價格,實際上是由原油需求增量和可接受價格增長幅度之間的關系決定,原油需求增長的主要貢獻國和需求變化相對價格波動敏感度較高的國家對新的供需平衡價格的確定將起重要作用。 中國對油價周期頂部平衡價位影響最關鍵
發展中國家是影響油價頂部拐點的重要因素。首先,發展中國家由于經濟預期增長快、原油消耗強度大,經濟、原油需求對油價敏感度高;其次,受到高油價本身和其對發達國家經濟影響而帶來的間接負面影響;第三,由于全球化,高油價可能通過先惡化發展中國家經濟進而間接惡化發達國家經濟。 而中國又是發展中國家中對判斷周期平衡價格頂點最關鍵的因素。 首先因為中國是全球原油消費增長的重要貢獻者。 中國2004年原油消費YOY同比增加89萬桶/日,在全球原油消費年度(YOY)增量中的貢獻達到36.2%;1995-2004年,中國在全球原油消費年度(YOY)增量中的貢獻平均值為28.7%。 其次是因為中國比其它各個OPEC成員之外的發展中國家的原油消費量大得多。 2004年中國原油消費量分別是印度的2.6倍、馬來西亞的13.7倍、菲律賓的20.5倍、泰國的6.8倍、土耳其的10.3倍、OPEC成員國印尼的5.5倍。而且,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泰國等國家經濟已經明顯受到高油價的損害:比如印度尼西亞雖是OPEC的成員,但現在它是一個原油凈進口國,同時由于長期向石油消費者提供補貼,目前每月在石油補貼上花費10億美元,如果持續這樣的話,金融危機風險將加大;菲律賓政府目前已實行四天工作制和石油配給制試圖緩解原油危機。但畢竟這些國家本身原油需求量相對較低,目前還難以對油價產生影響,不過如果加上中國需求趨勢發生質變的話,油價趨勢逆轉點也將迫近。 “世界通漲的屏蔽者”余力不大 值得注意得是,由于原油等資源能源價格不斷走高,同時內需增長不強勁、出口議價能力弱,導致中國企業利潤率不斷降低。以2002年凈利潤率大于零的1151家A股上市公司為例,這些公司的平均凈利潤水平從2004年起大幅下降,2004年中期業績顯示上述1151家上市公司平均凈利潤率已下降到負1.8%,中國企業利用低廉勞動力成本轉移生產資料成本的空間已被大幅削減。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作為全球制造業中心,為歐、美、日本等國提供了大量低價的基本生活和生產資料,如果油價繼續走高使中國難以承受”高油價之重”,那么全球通漲水平必然走向上升通道中。因為此前中國制造企業靠自身努力吸收了絕大部分不斷上升的資源和能源成本,但在當前這種利潤率水平下,如果油價繼續上升,發達國家也將不得不吸收其中的部分能源高價的負擔。 從目前經濟預測和油價水平來看,油價仍會有繼續上升的可能性,甚至還能突破70美元,但此時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就不會有太多潛力或余地繼續充當”世界通漲的屏蔽者”了,那么離油價頂點也不會遠。 中國原油供需仍處于可調節和控制范圍內 基于下游產業鏈需求分析,2005年國內原油需求增量約為31-40萬桶/日,同比增長6-8%。比2004年下降7-8個百分點。而2004年原油消費YOY增長15.5%,這么高的增幅應屬于非正常情況,主要是由于全球化、房地產投資過熱和高能耗、低附加值產品出口未得到控制的結果。 中國未來原油需求增長主要由兩方面構成,其中主要方面是原油實際消費需求增長,次要方面是建立戰略石油庫額外增加的石油進口需求。按桶數計算,過去10年中國原油消費年均增長7.9%;前述基于對石油加工產品的需求產業鏈分析預計2005年中國原油消費YOY增長率為6-8%;長期來看,由于中國將通過較長時間實現城鎮化水平提高和消費結構升級,基礎設施建設、重化工業、制造業景氣將在未來10-15年持續,因此預計未來10年中國原油消費需求增長率將跟隨GDP同幅增長,平均大約為6-8%的YOY增幅。 中國建立戰略石油儲備庫將提升原油需求量,但不會成為抬高國際油價的實質因素。 中國計劃中短期內建立4個戰略石油儲備庫,分別位于鎮海、浙江Aoshan 、山東黃島、遼寧大連,預計總儲量為1.02億桶,其中鎮海儲備庫2005年下半年即可開始注油,儲量為3300萬桶,其余三座儲備基地在2008年前完成建設。如果在今年8月至年底前完成儲備計劃,期間國內原油需求將增加25-30萬桶/日。如果在2015年前中國達到90天進口量的SPR庫存,并假定在SPR庫存在2006-2015年的未來10年內以均衡的速度逐步建立,根據我們測算,相應原油進口量大約為20-30桶/日。 由于美國目前已經基本完成2005年8月將戰略石油儲備提到7億桶的計劃,比2001年初的石油儲備已提高了30%,因而下半年美國將相應減少原油需求約20萬桶/日;加之國內原油需求增幅比2004年減半,而且中國決定以自產原油向鎮海儲備庫注油,因此中國從2005下半年往鎮海戰略儲備庫注油不會成為年內抬高國際油價的實質因素。未來中國石油儲備庫建設也是以漸進的方式在10年內完成目標儲備,對國際油價影響也是甚微。 供給方面,國家從加快西部新油田和沿海石油開發、拓展多元化進口來源、加強替代能源(尤其是大型天然氣項目)開發等方面著手,將改善原油供需緊張。我們認為中國能源供需前景仍在偏緊的前提下處于可控的動態調整范圍內,因此推測油價周期頂部平衡價格位置不會異常高。 70美元/桶是平衡價格的上限 一般認為,目前中國的產業特征正處于美國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水平,逐步以重化工業取代輕工業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導,而且我們認為中國是導致油價拐點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油價上漲幅度和中國原油消耗強度綜合狀況已接近70年代美國石油危機時的情況,而且結合國內企業利潤率水平和上半年中國原油消費增幅減速狀況,筆者認為,如果原油價格維持在70美元/桶左右(不考慮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經濟增長就會有明顯遏制的危險。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們推測新的平衡價格的上限大約在70美元/桶附近。不過天氣和產油地區的恐怖破壞活動等造成的供應短缺也可能使油價短期內大幅度突破該限度。同時,人民幣升值將使中國原油進口的本幣價格相對降低,也使中國的承受力提高,上述預計的價格上限將同步上升。 另外我們也注意到,原油運費指數近半年來一直較為平穩,反映國際原油市場需求緊張局面緩解,是需求增長減速的一個側面反映。 但廉價石油時代也將結束,能源緊張將長期存在。預計新的原油平衡價格的下限應該在大約40美元/桶左右。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