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期貨 > 國內期貨評論 > 正文
 

期貨業加速洗牌 績差公司何去何從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6日 12:05 第一財經日報

  占總數72%的公司只占27%代理市場份額

  本報見習記者 江光南 發自深圳

  今年以來,大多數虧損的期貨經紀公司,正在感受著行業洗牌的陣陣寒意。是在沉默中滅亡,還是在沉默中爆發?站在十字路口的大批績差公司們面臨著生死抉擇。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國代理額排名前50位的公司,占有期貨代理市場73%的份額。這意味著,在全國180多家期貨公司中,共有130多家公司(占總數的72%)在27%的市場份額里苦苦掙扎。

  “扶優限劣”,行業洗牌正在悄然醞釀。期貨交易所已將期貨結算準備金提高到200萬元,以凈資本為核心的期貨公司監管報表和指標體系也已明確。而港澳金融機構在內地成立合資期貨公司的腳步聲也越來越近。績差公司們一邊感受著來自監管層和交易所的“緊箍咒”,一邊不得不面對將來合資期貨公司的挑戰。

  “行政與市場的雙重力量,正在加速著國內期貨業的重新洗牌。”業內人士分析。

  眼下,曾經讓一些績差公司保留希望的期貨經紀牌照,似乎已難成為外資的香餑餑。

  目前,像300萬元、600萬元這樣的較低標價在業內流傳,一些期貨公司希望以低價得到外資金融機構的青睞。但資本的邏輯并非這樣簡單,審慎而長遠的打算促使外資機構不得不進行綜合考慮,它們希望與所選擇的公司能有一個良好的合作基礎。

  “盡管這些‘空殼資源’很便宜,但‘干凈’是我們的主要標準。”香港大福

證券董事總經理兼行政總裁黃紹開曾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廣州神通期貨副總經理戴鋒告訴《第一財經日報》:“績差公司要么被行政取締,要么被市場淘汰,否則就必須轉換經營思路,改變業務模式。”

  記者了解到,許多績差公司仍苦苦支撐的很大一個原因是在等待金融期貨推出,希望在金融期貨代理業務上占據一席之地。這些公司大都具備金融機構股東背景。據統計,目前國內共有38家期貨公司具備券商背景,而這些公司目前大部分都排名在50位以外。

  “國內也在積極研究推出新的商品期貨品種,但商品期貨新品種往往有2~3年的市場培育期,不能很快活躍。而金融期貨由于自身的特點,更容易被投資者接受。我們更看好金融期貨的帶動作用。”一位期貨公司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上周,記者在深圳的一家期貨公司了解到,公司管理層制定了從今年9月到明年6月詳盡的“指數期貨研究、培訓及市場推廣”計劃。

  公司內部正在對全體員工進行金融期貨知識培訓,并已刊登廣告打算招聘一位海歸派金融期貨專家。公司負責人說:“我們預計明年會推出金融期貨。盡管證券公司與期貨公司存在著對股指期貨代理業務的爭奪,但國債期貨、外匯期貨應該屬于期貨公司的代理產品。公司力爭成為金融期貨的專業代理公司。”

  

長城偉業副總裁王志斌指出:“依托行業背景走專業化道路”也是期貨公司走出困境的一條途徑。比如金瑞期貨、中糧期貨,它們的成功例子值得學習。

  期貨公司合并重組的方式也已經開始嘗試。本報曾經報道,在監管部門的努力下,濟南的

魯能期貨、齊魯期貨和泉鑫期貨已經醞釀合并。盡管這三家公司均實力不俗,但仍給績差公司們提供了一個生存的思路。

  業內人士分析,實力雄厚的期貨公司兼并績差公司將成為一個發展趨勢。

  多家小規模的期貨公司曾向記者表示,愿意專職做介紹經紀商(IB)業務,這樣可以節省大量的后臺業務成本,專心做好市場開拓、客戶管理等工作。績差公司成為績優公司的結算會員,而這對我國盡快建立期貨市場統一結算體系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