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期貨 > 國內期貨評論 > 正文
 

價格波動風險大增糧油企業期貨避險不可或缺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1日 07:43 中國證券報

  記者 趙彤剛

  繼去年因大豆大跌而損失慘重后,今年我國糧油企業再度遭遇寒流。近期大豆、豆粕持續下跌,大批壓榨企業嚴重虧損,風險控制迫在眉睫。在日前召開的全國糧油貿易規避風險研討會上有關專家指出,中國糧食企業要走向市場化、國際化,利用期貨市場回避經營風險是必須解決的嚴峻課題。

  市場波動風險大增

  近年來,國際市場商品價格波動劇烈程度前所未有,原油從二三十美元升至70美元,LME銅從1600多美元漲到3700多美元,國際航運市場價格也出現了近幾十年來最大波動。與這些商品相比,大豆價格波動幅度有過之而無不及。去年以來,CBOT大豆價格從500美分一度飆升至1000多美分,隨后又跌至500多美分。去年上半年,在CBOT大豆處于1000多美分高位時,我國壓榨企業大量進口大豆,造成嚴重虧損,大批壓榨企業瀕臨倒閉,整個壓榨行業陷入困境。從2001年開始,國內榨油行業在經濟大環境和國家產業政策影響下,掀起了一輪投資擴張高潮。而恰在此時,正趕上CBOT大豆走出了一波長達兩年多大牛市,漲幅高達156%,幾乎所有油廠都在這兩年擴張中獲得豐厚利潤。這種賺錢效應又吸引來更多資本,除外資以外,國內其他行業領域也轉而投資建設榨油企業,從而導致我國榨油行業在短短兩年多時間里,產能翻兩番多。當前國內沿海地區各大港口幾乎都建有大型榨油企業,現在我國總壓榨能力已超過7000萬噸,而現階段實際需求只有3000萬噸左右,形成了近60%的剩余能力。

  金海糧油工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李林指出,榨油行業在蓬勃發展表象下,潛伏著巨大經營風險:一是導致部分企業盲目進口大豆。很多油廠不是以銷售區域市場需求,而是以自身產能作為制定采購計劃依據。這種個體有序在產能嚴重過剩情況下,表現在整體上是無序的,后果是大豆進口量盲目增長。二是產能過剩,進口過量,市場供給嚴重大于需求,使市場風險大部分集中在榨油行業。特別是在大豆價格劇烈波動的時候,這種風險更是被放大。

  期貨套保必不可少2004年第一季度,CBOT大豆處于1000美分高價區,在買漲不買跌心理作用下,我國壓榨企業高價搶購美國大豆,進口量比2003年同期增長40%。一些企業大豆進口量同比增幅達60%到110%,個別企業庫存高達60萬噸-80萬噸。可以說美盤大漲,與中國買家瘋狂搶購有直接關系。即使剔除國內企業在4月份以后洗盤和違約數量,2003年到2004年度,我國采購美豆仍高達823萬噸,同比增長7%。與此相對,世界上其他國家采購量均大幅度下降。在中國大量高價采購美國大豆后,CBOT大豆開始高臺跳水。部分油脂企業通過期貨市場套保,成功規避了大豆價格波動風險;但很多未進行期貨套保的企業,都成了這輪大豆大跌的犧牲品。

  我國很多大型壓榨企業都是近幾年剛剛建成投產,企業缺乏有效避險機制。部分榨油企業在經營中沿用了前兩年方法,采購時只在現貨市場買進,很少在期貨市場套保。這種做法在牛市行情中嘗到了甜頭,不僅賺取加工利潤,還贏得了原料漲價的超額利潤。但是在去年大豆從歷史高位區跳水過程中,這些企業嘗到了忽略套保避險的苦果,在行情轉勢中承擔了全部市場風險。大連商品交易所副總經理曲立峰指出,實踐證明,善于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的企業,往往能夠將現貨市場價格不利變動帶來的損失,減小到最低程度;而那些不善于利用期貨市場,或者僅僅把期貨市場作為投機場所的企業,在發生價格波動風險時,容易遭受巨大損失。

  荷蘭銀行高級副總裁ToddGo l l 也指出,國外終端產品使用者,包括卡夫、百事等跨國大型公司,他們都大量利用CBOT期貨產品進行避險。另外一個使用者就是貿易公司,他們是最大的CBOT產品使用者。再一個使用者是大豆加工商,他們一般是買入大豆,賣出豆粕和豆油,這樣能夠鎖定未來壓榨利潤。

  套保能力急需提高

  雖然企業合理利用期貨套保可以有效規避風險,但由于一些企業操作不當,造成套保失敗的例子也時有發生。最近的事例是今年上半年,香港上市公司

中盛糧油在CBOT市場進行豆油套保失敗,造成公司虧損。而
中航油
去年在新加坡紙貨市場巨虧5.5億美元,其期權交易行為已不是套保,屬賭博色彩濃厚的投機行為。目前,我國已有包括中糧集團等糧油企業在內的26家大型國有企業,有資格從事境外期貨套保。而且隨著以后推出代理外盤期貨交易試點后,從事境外期貨套保公司將會大增。因此,提高企業期貨套保能力,無疑是當務之急。

  中國新良儲運貿易公司是近年來成功利用期貨套保者之一。據介紹,公司所有現貨業務都有期貨套保頭寸,總經理龐明虎說,糧食行業過去對期貨市場認識較膚淺,幾乎是“談期色變”。但現在逐漸認識到,參與期貨雖有風險,但不參與風險更大,若能很好利用期貨衍生工具,就有機會把風險變成利潤增長點。

  業內經驗首先是重視信息,其次是限制投機范圍,控制參與風險。該公司為此建立了完善的決策體系:從業務員、部門經理、主管老總到總經理,若任一環節有疑,就需集體討論,從而將決策風險降至最低點。當然,就多數企業而言,做好套保也須歷練,畢竟熟悉掌握期貨衍生工具需要一個過程。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