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內盤資訊 > 正文
 

棉花后市不宜過分樂觀 后期消費主導棉花價格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0日 10:08 證券時報

  華聞期貨 鴻盛

  9月份以來,新棉收購價格從前期的2.5元/斤左右到10月上旬已經上漲到3元/斤。鄭棉期貨價格則從9月下旬的14025元/噸上漲至10月上旬的15680元/噸。在市場看多人氣被極度調動起來之際,主力601合約期價面對16000元的重大關口開始止步不前,并于近期向下突破前期跳空缺口的支撐,短期走勢明顯走弱。

  市場格局沒有改變

  從目前國內紡織企業采購棉花的實際狀況來看,由于我國中小型紡織企業相對較多,企業資金普遍緊張,部分紡織企業“先拿貨后付款”的心理仍比較重。另外,大型紡織企業單次采購棉花數量大,其產品配方以及同批次產品對原料棉花質量穩定的要求也相對較高,紡織企業十分關心所提期棉倉單的產地、質量以及同一批次的數量。因此我們認為,除非期貨價格低于現貨價格很多,否則由于期貨棉花的標準相對較高、批次雜等因素,大規模的倉單棉花購買情況將較難出現。

  另一方面,由于期貨市場的資金信用比較好,現貨商不用為貨款回籠擔憂,而現貨市場由于紡織企業的效益不佳,貨款拖欠十分常見,現貨商對此十分頭痛。如果在期現兩個市場能夠取得相同的利潤,現貨商一般首選期貨,然后是撮合,最后才是現貨市場,有時候盡管現貨利潤更高一點,但是為了資金的回籠,現貨商還是更愿意選擇期貨市場進行賣出。面對巨大的期現價差,由于去年是棉花期貨開出的第一年,許多現貨商還沒弄清注冊倉單的具體要求,導致現貨拉到倉庫注冊失敗的情況時有發生。預計今年有更多的現貨商參與鄭棉市場的“期現套利”。

  總的來看,鄭州棉花市場在農發行的政策沒有放開以前,仍將保持“投機買方”對“實盤賣方”的格局。

  后期消費主導棉花價格

  我們認為,今年棉花收購的“高開”,為棉花經營造成了很大的風險。本年度中國市場的確存在較大缺口,但就全球棉花而言,是供求大致平衡。當前影響棉花價格的主要因素是籽棉的收購情況,但收購期過去之后,影響棉花價格的主要因素將主要取決于消費量。籽棉的價格只是影響棉花的收購價格,而消費才最終決定銷售價格。當消費不理想之時(消費是有價格彈性的,消費量并非一成不變),市場是不會考慮籽棉的收購成本的。應該冷靜看到,今年的形勢并不同于2003年度的形勢,不具備上沖17000元/噸的條件。今年大多數的企業謹慎收購,加上棉農惜售,棉花收購進度緩慢,市場供應量不足是近期棉價上漲的主要原因。

  對于政府而言,在棉花行業,主要考慮的是兩方面利益不受大的損害:農民和紡織企業。目前的棉價已經完全不會傷害農民的利益了,但若棉價進一步上漲的話,紡織企業的利益就會受到威脅(江浙地區大量的紡織企業出口利潤平均只有5%-8%,如果棉價持續上漲并保持漲幅10%以上,這些企業將被迫停工,造成大量員工失業,從而影響社會穩定)。這是一個巨大的、潛在的問題,并且只要棉價過高就有可能轉變成巨大的利空因素,即:政府拋售儲備棉或增加進口配額。

  中美

紡織品談判依然沒有進展。即使今后中美談判成功,也很難回到今年1-5月份那樣的出口增幅狀態了。棉花的總消費量的確是增加的,但這種增加不會對棉價形成很大的影響。從時間上來看,在收購期結束后消費的影響將開始顯現。就目前的情況來說,我們還很難看到任何消費提速的因素存在,紡織行業還很難承受14000以上的棉花(3級)。當前外棉3級報價在13000元/噸左右,如此大的內外價差必然使國內用棉企業開始增加進口量,但同時也開始抑制國內棉價的上漲,待國內用棉企業庫存得以補充,國內棉花的銷售價格必然下降。

  后市價格展望

  一般來說,當現貨價格在13000-14000元之間時,籽棉對價格的影響是主要的,但當現貨價格在14000元以上時,籽棉的影響將淡化,而消費將成為影響棉價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們認為:當現貨價格超過14000元或期貨1月合約的價格接近16000元時,買進將是有風險的。預計2005/2006年度棉花期貨價格的運行區間應該在13000-16000元之間,短期走勢應以繼續向下調整為主,調整目標可初步看至14500-14800元。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