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著進口油競爭 產能過剩榨油廠虧損狀況加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01日 09:59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 柏亮 發(fā)自北京 以加工進口大豆為主的中國榨油廠,4月以來,一直延續(xù)大面積虧損狀態(tài)。 “榨油廠是在扎扎實實地虧損。”三隆期貨總經理魯新說。6月以前,平均加工每噸大豆的虧損約為100元,6月份則上升到160元左右,進入7月中下旬以來更是高達200元以上
本報曾于6月底和7月初連續(xù)跟蹤國內榨油行業(yè)虧損問題,而直到現(xiàn)在這種狀況依然未見緩解,甚至加劇。 魯新認為,目前國內榨油廠的虧損很大程度上還是國內供大于求的環(huán)境造成的。 海關統(tǒng)計數據顯示,我國在今年上半年進口大豆數量達到了1201萬噸,較去年同期提高了33.6%。 魯新估計,4~7月份,國內每個月的大豆進口量都在250萬噸以上,而實際上加工量只有200萬噸,僅僅節(jié)余下來的這些進口大豆,就夠8月份加工了。 “但是這些大豆都是在每蒲式耳600美分以上的高位進口的。”東北一家大型榨油廠副總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而國產大豆現(xiàn)貨價格也一直在上漲。在有限的國產大豆中,食用豆價格高出油用豆,這拉升了油用豆的價格。 因此,這幾個月的大豆加工出來都不賺錢。 事實上,我國壓榨能力又是遠遠過剩的。據今年2月份的數據,截至2004年12月31日,全國共有日處理大豆200噸以上的大豆壓榨企業(yè)169個,總加工能力為日處理大豆23.37萬噸,按300個工作日計算,折合年加工能力7010萬噸。我國現(xiàn)有大豆壓榨能力是豆粕市場實際需求的2.6倍以上,大豆壓榨業(yè)的年綜合平均開工率不足40%。 從我國大豆壓榨的資源供給來看,2004年國產大豆1800萬噸,大約有900多萬噸用于榨油;同年進口大豆2023萬噸。2004年我國大豆壓榨業(yè)的原料供給為2900多萬噸,遠遠低于每年7010萬噸的大豆壓榨能力。 道通期貨北京營業(yè)部副總認為,各地集中建設榨油廠,造成了我國的產能已經足夠應付全球一大半的大豆加工要求。這種危機,在行情好的時候,市場有一定的利潤支撐,暴露不明顯,但當市場低迷時,將會立時顯現(xiàn)。 另外,大型大豆壓榨企業(yè)的布局不盡合理,一港多廠的現(xiàn)象已經在大連、東莞等港口城市出現(xiàn),加劇了企業(yè)的經營難度和經營風險。魯新告訴記者,在山東一些沿海城市,同一個港口并列著數家日處理量在1000噸以上的油廠,而且現(xiàn)在還在興建新的大型榨油廠。 上述東北榨油廠副總告訴記者,油脂行業(yè)規(guī)模大,但競爭不規(guī)范,當市場向好時,由于惡性競爭,會很快被打壓下來,各個榨油廠不考慮行業(yè)利益。 魯新說,我國豆粕今年的形勢嚴峻。一般來說6月是豆粕的消費高峰,但是今年的消費高峰卻遲遲未到,這說明飼料行業(yè)對后市沒有信心。今年飼料廠一改以前囤積部分庫存的做法,隨需隨買,比較零散,大量豆粕庫存在壓榨廠,而豆粕的保存期又較短,給壓榨廠造成巨大的壓力,不得不低價出售。 另一位期貨人士告訴記者,榨油廠現(xiàn)在還面臨著進口油的競爭,目前進口的一級豆油與國內的四級豆油價格幾乎持平,前者每噸5200元,后者5150元,這對國內榨油廠相當不利。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