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走高機會仍存 重點還在于國內大豆價格變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29日 10:23 中國證券報 | |||||||||
大通期貨 文竹居士 相對現貨市場來說,期貨市場的優勢一方面在于其價格具有較強預見性,另一方面可透過不同到期月份的合約和上下游產品期價間多層次價差結構,更充分地反映當前市場主要矛盾,從而為企業判斷市場形勢提供更為全面可靠的依據。
連豆9月合約與豆粕9月合約價差由最高峰511元,大幅下降至目前的250元以下,所反映出的市場信息值得仔細解讀。這一現象背后是國內豆粕市場的買方與賣方處于不完全平等的競爭地位,賣方大豆壓榨行業的產業集中度要遠高于買方飼料行業。國內幾家巨型壓榨企業在某種程度上處于半壟斷地位,在行情對自己有利時利用資金優勢壟斷原料擠壓小企業的生存空間;而在價格不利時又往往采取限產保價措施。而買方飼料行業由于過于分散,尚不具備與其充分競爭的能力。 從國內市場壓榨利潤看,04年下半年以來國內壓榨行業一直處于虧損邊緣,只有04年9-10月份和05年3-4月份盈利較為明顯。進入今年6月份后壓榨利潤再度為負。在成本壓力下豆粕壓榨企業更傾向于限產保價的經營策略。6月下旬國內豆粕生產企業大幅提高了豆粕出廠價。使7月份豆粕期貨近月合約表現較為抗跌。這也是7月份以來國內豆粕期價跌幅小于大豆價格的原因。但豆粕價格的根本決定因素還是成本。所以限產保價沒有阻擋住豆粕價格下跌步伐,只是減小了其下跌幅度。要想把握國內豆粕價格的走向,重點還在于國內大豆價格的變化。 從美國銷量及中國進口數據上可發現,每次CBOT大豆基金大幅推高期價的目的都是為了配合美國大豆供應商在高位集中大量銷售。從我國大豆進口統計表可看到,今年我國進口量最大的月份分別在3月份和6月份,而這恰好對應著CBOT大豆期貨價格和連豆期價的兩個顯著高點。而每次在國際大豆供應商集中銷售后價格都會出現階段性回落。6月20日后國際大豆價格回落正是基于集中銷售而產生的。海關總署7月11日發布在網站的數據顯示,中國在2005年的上半年進口大豆1201萬噸,較上年同期提高33.6%。這批集中進口的大豆在國內需要幾個月來消化,因此未來幾個月里國內大豆和豆粕價格將難有大的起色。其轉機只有在國際大豆供應商再次集中銷售即中國再次大量進口之前的一個月里才會出現。從以往三年中國進口數據看,11月份是中國再度集中進口的重要時間窗口。而國內養殖業如果能在11月份之前復蘇,則行情爆發的力度會更大。 對投資者來說,理解數據背后利益集團的博弈更為重要。數據本身并不能決定價格變化,決定價格變化的真正原因是市場參與者對數據的理解和所要采取的行為。從7月初的幾個交易日內國內豆粕和大豆期價變化和強弱關系看,價格區間震蕩特征非常明顯。近月豆粕滯漲滯跌盤中既沒有領漲合約也沒有領跌合約,而從大豆和豆粕漲跌的節奏來說,真正的牛市和熊市必備條件是在牛市中豆粕要領漲,在熊市中要領跌。本輪下跌豆粕價格并未起到領跌作用,總體應定位于震蕩下調。在4季度仍有較大走高機會。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