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內盤資訊 > 正文
 

季節性因素與大豆走勢 區別對待近期熱炒因素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27日 09:34 證券時報

  華聞期貨 烏繼恩

  近期季節性因素再次成為影響豆價的主要因素。國內外對于產區天氣的炒作究竟影響豆價幾何?播種預期、南美大豆(資訊 論壇)上市等等,都可以歸為季節性因素的范疇,無時無刻不在牽動著投資者的神經。對于投資者來說,如何區分季節性因素,對于把握期豆走勢至關重要。

  傳統性季節因素左右近期走勢

  筆者所說的“傳統性季節因素”是指南美干旱、南美大豆上市、大豆銹病等從年初就開始影響豆價的季節性因素。從傳統性季節因素來看,南美干旱及南美大豆上市對于庫存的影響是重要的炒作題材。從去年和今年的連豆走勢對比我們不難發現,春節后到近期是上述因素炒作最為巔峰的一個時期。由于該題材的炒作已使目前全球大豆供應過剩的局面慢慢因南美大豆的減產向著供需平衡的方向過渡,雖然全球大豆供大于求的基本面格局還沒有徹底改變,斷言CBOT大豆和連豆價格重歸牛市還為時尚早,但是庫存問題影響全年大豆的價格走勢已是不爭的事實,后期國外基金和國內主力資金依然有望借助與庫存相關的類似題材再次發動大豆的行情。

  大豆銹病是近幾年來影響大豆走勢的重要季節性因素之一,今年上半年與往年有所不同的是,由于銹病登陸美國本土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解讀一下亞洲銹病在美洲的發展史我們就會發現,該因素對于大豆產量以及價格走勢的影響很大,這主要源于其爆發與否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如果大豆銹病繼續威脅全球大豆市場,這樣一個良好且持續的做多題材相信基金是不會錯過的,也不僅限于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炒作,而將貫穿今年全年。這充分體現出傳統性季節因素對于豆價定位的深遠影響。

  區別對待近期熱炒因素

  筆者將產區天氣、產區播種預期和疫情爆發等近期熱炒的季節性因素,與傳統型的季節性因素進行區別,它們對于豆價的作用也不盡一致。認清近期熱炒的季節性因素的本質,有助于投資者對于基本面的認識更深一層,避免“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對于近期熱炒的美國產區天氣、播種面積預期題材的理解,筆者認為它們對豆價走勢影響僅次于上述傳統型季節因素。因為從歷年的大豆行情走勢來看,此兩因素都是長線題材,而非短線題材,且與大豆銹病,減產等因素本就融合為一體,其中投機性的成份很少,代表了大豆主流的基本面變化。從往年的行情上來看,美國產區天氣的炒作延續時間很長,橫跨兩個季度左右,不可等閑視之。一旦出現不可預計的災害性的氣候,那么帶動美豆轉勢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美國產區播種面積在以往是作為短線題材進行炒作的,但是在今年情況明顯有所不同。這與這個市場中的絕對主力———美國商品基金高度重視息息相關。5月是美國大豆播種時期,播種面積、天氣等諸多因素都存在不確定性,通常這個炒作期將持續至6月初,6月初美國農業部將發布大豆種植報告,大豆種植面積將確定,市場中不確定因素暫時消失,大豆種植期炒作將階段性結束。但是由于2005年美國大豆存在著大豆銹病擴散情況這一變量,而且美國新年度大豆播種面積將比上年度大幅減少,因此估計5月份播種期炒作將比往年力度要大,延續時間要長。這與前文提及的大豆銹病因素密不可分,都是基金做市最好題材。

  但是近期炒作的國內疫情就不如上述兩因素對于豆價的影響長遠,或可謂之短線題材。由于疫情對家禽沒有影響,而國內的飼料消費結構中,家禽為52%、豬29%、牛7%,因此疫情對飼料消費的影響是十分有限的。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其實每年國內都有類似的疫情,只是今年由于疫病檢報制度的落實才顯得嚴重。近期CBOT大豆走勢強于連豆的特征,和該因素有一定的關系。當市場意識到其對大豆市場的影響僅在心理層面時,該題材的效力就趨于終結。另外,那就是去年禽流感如此之重,對豆價的影響依然有限,可見疫情在豆價上掀不起多大的風浪。

  綜上所述,對于季節性因素的走向把握準確,區分中長期題材和短期題材的影響,從某種意義上說就等于把握住了大豆相關的基本面變化。投資者在后期應對于影響豆價的季節性因素進行區分,牢牢把握CBOT大豆和連豆的中長期走勢,而不應眉毛胡子一把抓,在紛繁蕪雜的各類消息中迷失了方向。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繽 紛 專 題
周 杰 倫
無與倫比時代先鋒
Beyond
Beyond激情酷鈴
圖鈴狂搜: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