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銅市研究 > 正文
 

宏觀背景良好支撐銅價 近月升水持續基礎仍穩固(4)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4日 08:36 瑞奇期貨

  三、供需狀況

  很多人認為05 年銅價的漲幅嚴重偏離了供求關系。消費大幅下降,供給增長雖然緩慢,但畢竟在增加,供需缺口逐漸縮小并走向平衡,這種情況下銅價不但沒有回調反而暴漲,這令很多持戰略性拋空觀點的人大失所望。于是“擠倉中國”、“價格嚴重扭曲”、“市場操縱”等字眼頻繁出現,妄圖這樣迫使銅價下跌,顯然并沒有成功。

  05 年銅的漲幅確實出乎意料之外,傳統的分析模式也不好用了,但不能因此就去試圖證明市場現在出了什么錯。我們要做的是分析市場對于供求關系的理解出現了什么變化,對價格的理解出現了什么變化,這樣對于以后價格變化趨勢的分析才有積極意義。首先還是要從商品價格的決定因素供求關系說起,因為05 年銅的供需狀況和預期確實有一些變化。

  供給增長緩慢

  05 年下半年以來,不停的有罷工、減產等消息傳出配合著銅價上漲。智利國家統計局6 月份就開始宣布銅產量下降,至10 月份產量共計下降13 萬噸。

墨西哥集團美國子公司Asarco 罷工達4 個月。還有一些諸如檢修、
地震
、燃料問題等導致的生產中斷,使得預期會大幅提高的精煉產能利用率并沒有得到改善(圖12)。據預計05 年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精銅產量損失約40-50 萬噸,對于本來很微弱的平衡來說顯然是很大的沖擊,銅價上漲并不奇怪。

  需求并不弱

  國際銅研究組織(ICSG)11 月發布的報告顯示,1-8 月全球精銅消費下降2%,歐盟、日本、北美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我們認為消費并不弱,首先,在04 年很高的消費基數下,同比小幅下降很正常,并不代表消費不濟。其次,去年下半年經濟開始回調的背景下,由于預期銅價下跌,有很多消費商有清出庫存的行為,所以真正的消費狀況可能沒有得到反映。

  ICSG 的庫存消費比變化也印證了這一現象(圖13)。而從全年的需求來看,消費情況可能更好。一方面,由于前期的清庫,而價格并沒有下跌,可能引發一些補庫行為。另一方面,下半年工業活動開始復蘇,需求將會上升。因而我們認為05 年的消費應該是溫和增長,至少相對于供給來說,消費并不弱。

  庫存仍在低位

  不管05 年供給和消費的真實情況到底怎么樣,當前全球精銅庫存處于30 年以來最低水平是事實。盡管LME 庫存在7 月份觸底后(最低為25525 噸)到現在已經升至7.5 萬噸,比04 年底增加了2.6 萬噸,上海較04 年也增加了近4 萬噸庫存,但COMEX 庫存僅剩不足4000 短噸,交易所的顯性庫存總共也才15 萬噸,對于消費來說微不足道。即使是ICSG 公布包括隱性庫存的全球期末庫存也僅84.4 萬噸(11 月發布截至8 月份的數據),可供消費周數仍只有2.7 周左右,處于市場認為的警戒線以下。這種情況只要一直持續得不到改觀,銅價就沒有大幅回調的可能。

  小結:

  1、盡管05 年的消費有所下降,但供需缺口仍然從04 年持續到了05 年。根據ICSG 的預估05 年供需缺口為12.2 萬噸。

  2、從庫存消費比情況我們可以發現(圖13),05 年精銅供需一定程度比04 年緊張。因為05 年平均庫存消費比水平要低于04 年,從供需原理看價格上漲是正常現象。

  3、庫存還是關鍵因素,供需情況將直接反映到庫存水平上來,所以它決定了銅價的變化周期。但要避免被其小的、短期的變化所影響。

  圖12:世界精銅冶煉產能利用率
   宏觀背景良好支撐銅價近月升水持續基礎仍穩固(4)
世界精銅冶煉產能利用率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數據來源:ICSG 瑞奇期貨)

  圖13:庫存消費比和LME 銅價
   宏觀背景良好支撐銅價近月升水持續基礎仍穩固(4)
庫存消費比和LME 銅價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數據來源:ICSG 瑞奇期貨)

  精銅的冶煉狀況沒有得到改善。 全球期末庫存可供消費的周數持續下降。
 
  圖14:交易所庫存
   宏觀背景良好支撐銅價近月升水持續基礎仍穩固(4)
交易所庫存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數據來源:LME COMEX SHFE 瑞奇期貨)

  圖15:銅材和汽車產量
   宏觀背景良好支撐銅價近月升水持續基礎仍穩固(4)
銅材和汽車產量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數據來源:中國國家統計局)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