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的亞洲溢價問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18日 16:42 新浪財經 | |||||||||||
對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長導致中國石油進口的節節攀升,國際石油價格的波動對中國的影響將受到世界上愈來愈多的關注。長期以來,出于政治、經濟等諸多因素的考慮,中東地區的一些石油輸出國對出口到不同地區的相同原油,采用不同的計價公式,造成了亞洲地區的石油進口國(或地區,下同)要比歐美國家支付較高的原油價格。這種不平等的價格,即所謂的中東原油“亞洲溢價”,嚴重地損害了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利益。
在2003年,中國從中東相關國家(主要是沙特阿拉伯和伊朗)進口原油2847萬噸;與歐美相比,平均“亞洲溢價”為2.56美元(桶);由此計算,僅僅因為“亞洲溢價”,中國當年進口石油多付金額就達到5.4億美元。“亞洲溢價”的存在,嚴重地影響了亞洲的經濟競爭力。 中東石油對歐美和對亞洲存在價格歧視 關于“亞洲溢價”的深層次原因,可以從歷史、政治和市場結構等方面找到解釋。從歷史來分析,西方的大石油公司曾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影響、甚至控制中東石油政策;從政治上分析,中東國家的政治與經濟實力相對弱小,有賴美國和歐洲的軍事援助來維護在動蕩格局下本國的安全;從經濟角度來分析,歐美市場和亞洲市場對中東原油的依賴程度不同,對中東原油的需求彈性及對中東原油價格的承受能力也不一樣。 基于以上原因,中東原油的重要地位使其可以對歐美和亞洲市場分別定價,實行“價格歧視”的策略。 應對“亞洲溢價”的根本辦法,在于加強亞洲國家和地區在國際政治中的影響力,亞洲石油消費國和地區應加強合作與政策協調,促使中東有關產油國對這一問題高度重視。 原油出口收入是中東原油出口國的主要國民收入來源,其穩定的增長也是他們非常關心的。作為中東原油最大的進口區域,亞洲國家和地區應該聯合起來,讓中東產油國充分認識到,堅持與亞洲雙贏互利,不僅完全可以確保中東石油的需求安全,而且也可以給他們國家的石油化工產業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對中國而言,除了加強與中東國家的政治合作外,我們還可以從減弱對中東石油的依賴程度和成立原油期貨市場兩個方面采取措施來應對“亞洲溢價”。 減弱對中東石油的依賴程度 中國要減弱對中東石油的依賴程度,改變當前不對稱的市場結構。方法有二: 一是擴大具競爭力油源。一方面,要通過加大對內地石油勘探開發的投入,獲取新的儲量發現,增強原油的自給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可以利用本身技術及資金,到俄羅斯、非洲、南美等國家去開發石油,在勘探、開采等領域與外方進行合作,更多地進口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以及非洲、美洲等地區的原油,減少對中東地區原油的依賴。 二是開發其他替代能源。大力發展節能技術,減輕對石油的過度依賴。當前中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主要依賴于煤和石油,能源消費結構的多元化還有相當大的潛力,應該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積極推動能源消費結構的多元化。 中國在能源利用方面效率低下,必須大力發展節能技術,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通過降低對石油的過度依賴,也可以增強抵御國際石油價格波動風險的能力。 成立原油期貨市場 中國要建立原油期貨市場,參與游戲規則的制定,爭取石油定價權。亞洲市場至今沒有一個能夠與美國紐約商品交易所和英國國際石油交易所相競爭的、反映亞洲原油供需情況和代表亞洲利益的原油期貨市場。至于杜拜原油,由于其產量的急劇下降,其價格變得更易被操縱,基準原油價格的作用受到了質疑。日本和印度先后推出了自己的原油期貨,意圖爭奪定價權和改變亞洲在原油進口貿易中的被動局面。中國也應該考慮建立和發展自己的原油期貨市場,利用監管權和規則制定權來對市場施加影響,使油價的形成能反映中國石油市場的供求關系。 事實上,從參與原油定價角度來說,亞洲地區缺乏一個原油定價中心。內地巨大的原油需求及由此產生的套期保值和投機需求,足以支撐中國來建立自己的原油期貨市場,進而成為亞洲地區的定價中心,使得在原油進口貿易中有中國的聲音。 此外,從風險控制角度來分析,原油期貨可以給中國涉油企業提供套期保值的場所。原油期貨的本國交易將企業套保及投機行為置于內地監管體系之下,可有效地控制其風險暴露和防范違規操作,避免海外交易信息不對稱、監管環境不適應等不利因素(如中航油事件),有利于減小中國企業在市場操作方面所面臨的風險。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