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期貨滾動新聞 > 正文
 

解密亞洲溢價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18日 16:37 中國石油網

  “亞洲溢價”問題涉及政治、經濟、歷史、地緣等多種因素,需要亞洲各國民間和政府做出一致的長期努力,促使中東產油國對該問題引起高度重視。

  長期以來,出于政治、經濟等諸方面因素的考慮,中東地區的一些石油輸出國對出口到不同地區的相同原油采用不同的計價公式,從而造成亞洲地區的石油進口國要比歐美國家支付較高的

原油價格。這種不平等的價格,即所謂的中東原油“亞洲溢價”(AsianPremium)
,損害了亞洲國家的利益,越來越為亞洲國家的政府和石油消費者所關心。由于我國從中東進口的原油量逐年增加,“亞洲溢價”對我國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亞洲溢價”問題現狀

一般地說,在國際原油貿易中,不同原油的價格是不同的,同一種原油的價格也是隨時間變化的,這是原油品質差異和市場價格波動所造成的正常現象。然而,中東的一些石油輸出國(沙特、伊朗、

伊拉克、科威特等)對同一時間出口到不同地區的同一原油采用不同的計價公式,使得離岸價格產生明顯差異(見表1),造成亞洲地區的主要石油進口國(主要是日本、韓國、中國和印度)一直在為進口中東原油支付不合理的高價。從表1中不難發現,1995~2003年,亞洲國家進口沙特阿拉伯輕油的價格幾乎總是高于歐美,平均價差約為每桶1.3美元(約合78元人民幣/噸);而美國與歐洲之間的進口價差,雖然年度內存在,但通過年度間的調整,9年平均價差僅有0.02美元。從沙特阿拉伯輕油向亞洲和美國出口的價差變化趨勢更可以看出,在1996~2003年的8年中,亞洲與美國之間的價差已經由每桶1美元左右擴大到2美元,亞洲國家支付的“溢價”呈現出逐漸增加的趨勢。

 中國有關企業早就認識到“亞洲溢價”對我國進口原油成本的影響,曾多次在不同場合向沙特等中東產油國提出這一問題。亞洲有關國家也一直努力在“亞洲溢價”問題上尋求合作。2002年,菲律賓在“東南亞國家聯盟”與中日韓三國的共同會議上首次提出了“亞洲溢價”問題,得到了響應。2004年8月,在維也納舉行的歐佩克會議上,印度觀察員代表亞洲主要原油進口國與中東產油國又進行了磋商。一些專家還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解決辦法。但到目前為止,由于種種努力主要還是處于學術層面和民間層次的探討,所以收效甚微。

 “亞洲溢價”原因分析

 原油離岸價格由基準價格和貼水構成,其基本公式為:

 離岸價格=基準價格±貼水

 但中東出口到美、歐、亞三地的基準價格和貼水是完全不同的。表2列出了中東原油對不同地區計價公式中的參考基準價和計價時段,貼水則由出口國官方在裝船月前一個月或兩個月預先公布。

 從表2可以看出,中東主要產油國對原油的不同出口地區采用不同的計價方法。沙特出口原油的價格由官方按照卸貨地所在區域每月制定三個離岸價公式:銷往美國的與美國西得克薩斯輕質油(WTI)的普氏報價聯動,銷往歐洲的與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布倫特期貨價格聯動,銷往蘇伊士河以東地區的與阿曼和迪拜的普氏報價平均價聯動。伊朗、伊拉克和科威特的出口原油官價分為東方和歐洲兩個公式,作價聯動方式與沙特油基本相同。所有出口原油的卸貨地是在合同中定死的,不允許買家擅自改變。

 出口原油計價公式不一致,得出的價格自然不同。但是導致亞洲溢價的主要因素又是什么呢?圖1對比了沙特輕油出口到美國和亞洲的年平均貼水差和離岸價價差,從中可以明顯看出不公平的貼水政策。

 關于“亞洲溢價”的深層原因,可以從歷史、地緣政治和市場結構三方面找到解釋。

 從歷史原因看,西方“七姊妹”大石油公司最早在中東地區開始石油勘探開發作業,并在之后相當一段時間內壟斷了中東石油的開采業務。在石油產業成為中東產油國的經濟支柱以前,中東國家的政治經濟實力相對弱小,他們的石油政策完全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列強的控制。

 從政治上看,以沙特為首的幾個中東產油國有賴于美國的軍事援助,對美國在原油出口價格方面采取“優惠”政策,符合王室政府的長遠政治利益。同樣,歐洲主要國家與中東地區有著較深的歷史淵源,中東國家與歐洲,尤其與英、法這兩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間,存在著戰略利益。換句話說,歐美與中東產油國的談判籌碼要多于亞洲各國,而亞洲國家(除中國外)普遍在國際政治中的影響力較弱,在原油進口方面也就很難得到價格上的優惠。

 從經濟角度分析,市場不對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中東產油國認為,按照目前的三種計價公式計算出的價格可以保證他們的原油在三個市場都有競爭力,并可確保銷路暢通。歷史數據(見圖2)反映出,亞洲主要石油進口國對中東原油的依賴程度很高,而美國和歐洲的原油來源較分散,特別是美國有來自南美、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原油作為主力油源,歐洲有來自俄羅斯的原油作為穩定的油源。為了保證自產原油在歐美市場的競爭力,中東國家必然要在價格上讓步;而對于亞洲原油市場來說,中東原油處于相對的壟斷地位,中東產油國在定價問題上有主導權。特別是像日本這樣的國家,由于原油幾乎完全依賴進口,原油資源的穩定對其十分重要,它知道在價格上吃了虧,也不愿因此而得罪中東產油國,以避免對石油資源的穩定供應構成威脅。中東產油國也正是抓住了亞洲用戶的這一心理特點,對亞洲用戶的價格意見反應十分冷淡,甚至借此壓彼。

 “亞洲溢價”的不利影響

 2003年我國從中東相關國家進口原油2847萬噸,按2003年與歐美相比平均溢價2.56美元/桶計算,中國石油企業當年多支付了約5.4億美元,而日本則多支付了約22億美元。相比之下,美國卻因不必支付“溢價”而獲得了可觀的額外利益。

 亞洲地區

能源產品的價格是以原油價格為參照的,原油的高價必然會影響到液化天然氣、液化石油氣和煤炭等其他能源產品的價格。由于我國對石油的需求急劇增加,從中東進口的原油量也在逐年增加,因此“亞洲溢價”對我國的影響越來越大,它不僅無形中提高了煉油企業的成本,影響了企業的利潤率,更為嚴重的是,其連帶效應最終會對我國的經濟競爭力產生不利的影響。

  2004年我國進口原油達到1.2億噸,2005年預計將達到1.4億噸,到2010年可能達到數億噸,而中東原油在我國進口原油中所占比重很難改變。如果不盡快解決“亞洲溢價”的問題,我國石油企業的損失必然會加大,甚至會影響到國家的外匯平衡。因此,我國應更加積極地加入到解決“亞洲溢價”問題的國際合作中去。

 應對措施

  中東原油“亞洲溢價”問題由于涉及政治、經濟和歷史的原因,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解決,也不是通過某個層面或單個國家的努力就能解決的。

  (1)應對“亞洲溢價”的根本辦法在于加強亞洲國家在國際政治中的影響,同時擴大有競爭力的油源,一方面通過加大對區內石油勘探開發的投入,獲取新的儲量發現,另一方面通過更多地進口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以及非洲、美洲等地區的原油,減少對中東地區原油的依賴。

 (2)隨著亞洲石油市場規模的進一步擴大,亞洲石油消費國應加強合作與政策協調,讓中東產油國充分認識到,堅持與亞洲國家雙贏互利,不僅完全可以確保中東石油的需求安全,而且可以給他們國家的石油化工產業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3)對于“亞洲溢價”問題,不能只靠企業對外交涉。中東產油國越來越看重與中國發展長期穩定的貿易關系,因此,建議在利用民間途徑的基礎上,通過國家在政治、經濟和外交層面對外開展工作,直接向中東主要產油國表示中國政府對“亞洲溢價”問題的關注和立場。同時,應聯合深受“亞洲溢價”之害的其他亞洲國家,成立區域性工作組,研究、討論改變現行原油作價機制的問題,促使中東有關產油國對這一問題引起高度重視。

  (4)在具體操作上,相關企業和研究機構已經提出了一些解決辦法。例如,一是放棄以阿曼/迪拜原油價格為基準的定價,改用布倫特原油價格作為定價基準,貼水則依照原油品質的差異和運輸成本的差異來設定;二是改用歐美兩地的月平均計價作為基準定價;三是采用適于亞洲地區的更為靈活的貼水政策。以上三種方式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但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布倫特原油本身也容易被操縱,而靈活的貼水政策很難掌握。業界認為,從公平貿易的角度出發,任何買家在同一時間、同一產地購買同種原油的離岸價格應該是一致的,這也是世界原油貿易普遍遵循的原則,譬如在同一地區的阿曼、阿聯酋和也門等原油貿易,遵循的就是這個原則。因此,包括亞洲國家在內的任何買家都應有權在現行的三種計價方法之間進行自由選擇,這樣就可以保證世界各地區買家計價的公平合理,從而根本解決“亞洲溢價”問題。

  愛問(iAsk.com)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