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線資金鬧騰市場 天膠牛市將往何處去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02日 05:54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 |||||||||
伴隨滬膠持續性牛市行情運行至17000元高位區域,滬膠逐漸吸引外圍增量資金積極進駐,并引發多空雙方主力資金展開激烈爭奪,致使以成交量和持倉量為標志的交易規模得以顯著拓展。而從交易所公布的RU510多空成交持倉排行榜顯示,滬膠主力資金結構仍以短線投機性資金為主、中長期投資性資金為輔,同時成交量及其增幅顯著大于持倉量及其增幅,這也說明滬膠短線交易活躍,中長期交易依然略顯不足。
成交量遠大于持倉量 今年7月29日,滬膠成交量增加至211146手,較1月6日增長幅度達到79倍,僅次于連豆(1號)成交量,從而使滬膠成為國內期市中第二大成交量品種。而外圍少量增量資金緩慢進駐,持倉量緩慢擴增,7月28日突破4萬手。對比可見,滬膠成交量及其增長幅度遠遠大于持倉量及其增長幅度。由此說明,滬膠日內短線交易活躍,中長期建倉資金依然較少。其原因是,其一,滬膠自去年RU407高位交割后,始終缺乏激勵政策的扶持,而國內期市不但原有品種銅、大豆交易依然活躍,而且新品種玉米、燃油、棉花等交易漸趨成熟,量倉規模不斷拓展,分流了滬膠場內沉淀資金,致使滬膠資金不斷流失,成交漸趨低迷,即使受到多年難遇的持續性牛市行情,也難以吸引外圍增量資金積極進駐,甚至當投資投機價值逐漸顯現之際,量倉交易規模也未有顯著拓展,僅有場內少量規模較小的主力資金根據國內外膠市供需關系、滬膠與周邊膠市膠價關系,將期價由4月中下旬的12500元低位推漲至7月中下旬的16000元,漲幅已達到3500元。其二,而當投資投機價值逐漸顯現之際,滬膠牛市運行至中長期歷史高位區域,順勢做多將可能面臨較重技術性回調壓力,逆勢做空則可能面臨牛市價格繼續上漲的交易風險,因此滬膠雖然吸引主力資金進駐,但多空雙方主力資金均以短線低吸高拋為主,獲取短線交易的盈利。盡管如此,資金作用仍使期價由16000元運行至17000元。因此,高位放量增倉成為滬膠盤面交易的主要特征。而由于目前滬膠成交量及其增幅遠遠大于持倉量及其增幅,可以推測,如果滬膠受到激勵政策支持,持倉量可能拓展至10萬手甚至20萬手以上,則成交量甚至可能拓展至40-50萬手規模。 滬膠市場投機氛圍濃厚 滬膠主力合約RU510多空成交量和持倉量排行榜顯示,成交量排名第一的主力席位成交量達到1萬余手,而其持倉量甚至不足1千手,成交量超過持倉量的10倍,由此說明,主力以大量資金反復多次地低吸高拋,進行日內短線交易,搏取短線價差盈利,而僅以小量資金進行中長期建倉,搏取中長期價差盈利。由此可以推測,滬膠成交量較大、持倉量較小的主力對期價推動作用較強。 同時該排行榜還顯示,多空雙方排名前20家主力,竟有多達9家、接近一半的主力資金同時持有多空雙向持倉,反映主力通過雙向持倉的增減,獲取日內短線價差盈利。多空雙方主力重短線、輕長線的操作策略,顯示滬膠價格投機氛圍活躍,但價值投資氛圍依然不足的特點。 另外,大多數主力資金依然是期貨公司的投機資金,缺乏輪胎制造商、輪胎出口商、天膠現貨批發商、天膠進口商等相關行業單位資金的積極參與,由于滬膠交易標的依然是制造斜交胎的5號標膠和進口3號煙片膠,而未擴展至生產輪胎主流品種子午胎的原料20號標膠,因此難以吸引諸多子午胎制造商積極參與,由此導致滬膠投資投機功能較強,避險功能較為薄弱,并成為滬膠持倉量始終難以拓展的直接原因。 量大倉小不利于長遠發展 考慮各種利空因素的影響,未來滬膠牛市行情將充滿不確定性,雖然繼續大幅上漲并創新高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但高位區域性劇烈震蕩整理,甚至深幅弱勢回落整理的可能性也依然較大。而目前滬膠成交量拓展至5-10萬手,持倉量卻尚未突破5萬手,因此較多主力資金將通過盤中短線交易及時回避漲跌停的交易風險和市場風險。 從長遠看,2003年天膠被積極啟動之際,得益于國內期市僅有7個交易品種,上海期市也僅有銅鋁膠等三個品種,天膠市場地位較高。而目前上海期貨市場也已將戰略發展重點轉移至銅鋁現有品種,及原油、鋼材、鋅及銅期權等新品種,今年下半年,國內三家期貨交易所可能分別上市新品種,而目前隨著期市交易品種數量顯著增加,天膠期貨的戰略地位也將隨之下降,因此,全面重新啟動天膠期貨,仍有待于市場各方的共同努力。目前滬膠在資金沉淀規模較小背景下,交易漸趨活躍,得益于國內外膠市演繹持續性牛市行情所致,而當牛市行情結束,滬膠走勢陷于區域波動,甚至納入深幅下跌趨勢,滬膠成交量和持倉量又將如何變化?滬膠避險功能又將如何發揮?值得密切關注,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作者:方粟 (來源:上海證券報)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