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4年大豆市場發生價格“地震”
2004年以來,國際市場大豆價格大起大落,呈倒V型走勢,前4個月連續上漲,4月份達到16年以來的高位,5月份以后持續下降,目前已經降至兩年以來的最低水平。10月份,國際市場大豆現貨平均價格為210美元/噸,比4月份的最高價下降了48.1%,比年初下降了30.3%,比2003年的平均價格還低18.5%,是2002年5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大豆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走勢基本相同。
圖1:2004年CBOT大豆連續周線圖
全球大豆產量、需求、庫存不斷變化,影響了市場對價格的預期,是大豆價格劇烈波動的主要原因。
2004年前4個月大豆價格連續上漲,主要原因是2003/2004年度全球大豆產量下降,產需關系出現了逆轉。2003/2004年度全球大豆產量為1.89億噸,比上年度減少3.7%,大豆消費量為1.91億噸,提高0.6%,產需關系由上年度的產大于需638萬噸轉變為缺口190萬噸。同時,2004年年初亞洲銹菌對南美大豆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美國大豆庫存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局部地區出現了供應緊張的狀況,市場開始擔心后期大豆的供應能力,對價格的預期不斷上調。
而5月份以后,禽流感疫情對大豆消費的負面影響開始顯現,同時2004/2005年度全球大豆產量預期大幅提高,大大快于需求增長速度,是大豆價格持續下降的主要原因。受2004年年初亞洲地區爆發禽流感影響,從5月份開始,市場對豆粕的需求不足,影響了大豆需求,大豆的飼料需求也有所放緩。同時,5月份以后全球大豆主產國天氣情況持續良好,全球大豆產量預期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2004年9月份,美國農業部首次對2004/2005年度全球大豆產量做出預測,大豆產量增長到2.23億噸,提高19%,直接影響了市場對后期大豆價格的預期,11月份的預測值再次上調到2.31億噸,比上年度提高了22%。預計2004/2005年度大豆需求量在2.07億噸左右,比上年度增長8.4%。12月份預測2004/2005年度期末庫存為6057萬噸,比上年度增加57%。
二、2005年影響大豆市場的政策經濟因素
1.2005年中國經濟將會維持較高增速
從中國、美國及全球經濟來看,2004年的經濟增長速度是1996年以來最高的一年,中國GDP預計增長9.3%以上,美國GDP預計增長4.3%,全球GDP預計增長4.9%。2005年雖然GDP的增速將會有所下調,但可能仍處在高位,成本的推動、基礎建設的擴張、第三產業的上升仍然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助推劑,而標志著物價上升的指標CPI仍將維持在3.5%以上的增長水平。可想而知,中國作為全球的加工廠和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其經濟增長拉動商品價格總體上升將會是不可避免的。
2004年的中國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是在糧食供求關系發生變化的形勢下進行的,以放開收購市場、直接補貼糧農、轉換企業機制、維護市場秩序、加強宏觀調控五大方面為改革的主要任務,大豆市場作為重要的經濟類糧食作物市場也不例外。目前國家農業政策一方面是積極做好糧食收購工作,切實做到糧食增產與農民增收;另一方面,保持物價基本穩定是目前宏觀調控的重要任務,要進一步加強對糧價調控使市場糧價在合理水平上基本穩定。因此不難看出,國內政策相關因素對于大豆期價起到一定支撐作用。而連豆市場上,盡管2004年國內大豆豐產以及預期短期內進口大豆到港將較為集中,然而元旦和春節之前的傳統性消費旺季的到來,會推動大豆價格短期上漲。
2.物價走勢仍是影響大豆價格的主要因素
我國的物價走勢一直是各方關注的焦點。我們可以看到,官方和半官方的觀點大多認為物價不會繼續上漲,但是以國外大投行為代表的市場機構則傾向于物價會進一步上揚,亞洲開發銀行就預測2005年我國CPI將上漲4.9%。
上述觀點的分歧,實質是對推動今后物價上漲的主導因素有不同的認識。前者主要看老的因素(投資膨脹和糧食漲價),后者則看重新的因素(國際油價)。實際上,自2004年初開始的投資過熱和物價上漲,有一個深層次的背景:中國的要素市場化進程嚴重滯后。包括土地、資金、勞動力和資源在內的生產要素價格被嚴重低估是導致投資過熱的重要誘因。如這種狀況得不到徹底改變,市場自身就不能對投資過熱進行有效抑制,宏觀調控就永遠走不出行政手段的迷宮,就會造成事實上的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并存。
因此,物價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對農產品的成本會有很大影響。如果經濟的發展導致物價出現波動,會直接導致豆農的生產成本出現變化,也會導致需求方(如榨油廠)的需求水平變化。物價變動引起的雞蛋、豬肉等商品的價格變化對大豆的需求量也會有間接影響。
三、2005年大豆市場無法回避的現實——超產因素將制約豆價的上漲空間
2004/2005年度北半球大豆創紀錄高產以及南美洲巨大的增產潛能,是壓制期價走高的主要利空因素。USDA預測2004/2005年度全球大豆總產將達到2.30億噸,比上年度增產21.4%。上年度美國和中國大豆已經收獲完畢,總產分別達到8574萬噸和1800萬噸。而巴西和阿根廷大豆總產預計將達到6450萬噸和3900萬噸。主產國的大豆增產幅度皆超過兩位數,其中美國增產幅度最大,比上年度增加28.4%。在產量大幅增長的同時,同年度的消費量預計為2.07億噸,僅增長8.8%,其幅度遠低于產量增長幅度。由此預計2004/2005年度全球大豆期末庫存將高達6140萬噸,比上年度銳增57%,是5年來的最高庫存水平。這是影響價格中長期走勢的主導利空因素,限制了2005年大豆價格的反彈空間。
圖2:近10年美國及南美大豆產量走勢圖
產量增加的同時需求一般都會同步增加。全球商品市場的基本格局一直都存在這樣一個普遍規律,大豆也不例外。USDA估計美國國內的需求在2005年將只增加9.6%,出口的需求將只增加14%。全球總需求增加了8.8%,而全球的總供應增加了22%,因而庫存將大幅度增加。2004年的美國的庫存比2003年的341萬噸增加了3倍,全球大豆的庫存也增加了57%,大豆數據顯示價格中期利空。
圖3:全球及美國大豆期末庫存走勢圖
表1:全球大豆超產情況對比表
今年上半年,我國和美國大豆受供給影響下跌的可能性非常小,更可能的是供給方面的不利消息入市推動價格上揚。同時市場對南美大豆的供給估計也較為充分,目前價格的變化主要取決于需求方面的變動,需求方面微小的變化都有可能引發價格的波動。2005年初大豆需求會出現季節性增長,這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大豆價格上漲。春節后大豆需求會出現小幅回落,隨后會持續增加,直到2005年的收獲季節。如果供給出現問題,比如美國大豆銹菌病對2005年大豆產量產生實質性影響,今年的大豆價格也只能走出一波小牛市,不可能大幅攀升。這主要是由于我國推出黃大豆2號合約以后,南美大豆也可用于國內交割,平抑了美豆產量對大豆價格的沖擊。
四、2005年國內大豆需求分析
1.關注我國大豆需求的強弱
一是目前我國大豆消化能力達到6000萬噸以上,而近兩年來實際消費大豆僅在3800萬噸左右。我國年產大豆約1800萬噸,尚需進口2000萬噸左右。預計2004年我國進口大豆不會超過1800萬噸,加上國內存量,供需剛剛平衡,隨著一季度飼養業存欄量提高,可能會出現供應短缺。
二是豆油價格大幅下跌后目前回到了5800元/噸的低價區,價格隨時可能出現反彈,這也會刺激國內大豆的加工需求。
三是進口中的不確定因素和市場因素。進口大豆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這些因素在近幾年的進口中均對大豆價格的漲跌構成了很大影響。雖然后市在國內外大豆供給均增強、國內進口趨于理性的情況下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減少,但不時仍有發生的可能。
在上述因素中,供給因素已基本確定,后市大豆價格仍將繼續維持弱勢振蕩;而隨國內大豆需求特別是豆粕、豆油需求的有效放大,將引導大豆價格產生中級回升走勢;進口政策的不確定性將影響大豆價格的波動。
2.下游產品的需求一直不旺
目前各地養殖場生產規模還沒有明顯復蘇。近來周邊國家出現禽流感也給養殖戶補欄造成壓力,國內豆粕需求低迷的形勢一時難以改觀。另外,經過數輪搶購,國內市場對豆油的需求也已經基本飽和,目前市場交易已經非常冷清,今后還有可能影響節日備貨進展。可見,2005年上半年國內豆油和豆粕需求仍不太樂觀,下游產品的銷售不暢將直接會影響后市大豆價格的上漲,大豆價格將可能因此失去支撐。
3.中國2005年的進口需求分析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大豆生產國,美國大豆的出口情況對美國乃至全球的大豆價格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04/2005年度,美國大豆產量達到了創紀錄的31.5億蒲式耳(8574萬噸),大豆出口量的多少對市場的影響更為重要。我國作為美國大豆的最大買家,需求動向值得關注。
美國農業部預計2004/2005年度有34%的出口大豆將運往中國,即美國對華出口量將達到940萬噸。本年度,中國的采購高峰進一步提前,以美國農業部預計的940萬噸推算,中國還需購買274萬噸,即按平均采購速度最多還需要8周的時間就可以完成年度采購,也就是說最晚到1月中旬就可結束本年度的采購計劃。
在中國采購了如此多的美豆之后,我們認為很有可能出現一個結果就是后勁不足。首先,近期的大量裝船使得進口豆到貨量龐大,估計僅去年11、12月份就有將近500萬噸大豆運抵,供應遠遠超過需求。其次,壓榨廠的利潤空間在縮小,以目前的CBOT大豆價格及升貼水來測算,大豆的進口成本較前期增加了200~300元/噸,而豆粕和豆油的價格卻保持疲軟,壓榨廠的利潤將逐漸下降,采購興趣會減弱。其三,今年1、2月份是豆粕的消費淡季,對進口大豆的需求也相應減少。其四,國內農民的惜售心理正在消退,預計創國產大豆上市量將開始增加,北方地區對進口豆的依賴也會減少。由于農民惜售導致國產大豆的供應時間延長,這將進一步壓制對進口豆的需求。因此,我們認為今年1、2月份,美國大豆出口將失去中國的支撐而面臨困境。
綜上所述,中國對進口大豆的需求可能出現后勁不足、中國以外其他市場對美國大豆的需求呈現下降態勢以及全球海運費高漲將在近期內抑制進口國的采購興趣使得美國大豆出口前景并不看好。但隨著美國農民銷售步伐的加快,南美為了給新豆騰庫,陳豆也會傾巢而出,南北美大豆同時大量上市使大豆價格的壓力再次加大。
五、影響2005年大豆價格的其他因素
1.亞洲銹病加大大豆種植成本
目前美國已有9個州發現亞洲銹病,這一方面將影響其單產水平,另一方面由于使用除菌劑,可能會大幅增加種植成本。從目前看,亞洲銹病的影響尚難預計,但必將成為2004/2005年度的重要題材。大豆銹病曾在上年度給南美大豆造成較大損失。
目前,惟一保護大豆農田的方法就是殺真菌劑,但這意味著每英畝大豆的成本要增加25美元,占到大豆生產成本的15%~20%,合每蒲式耳40~60美分。銹病的影響可能還不止于此,由于擔心銹病的危害,農民可能轉種其他農作物來取代大豆,這些因素將可能影響2005年大豆的產量、單產和種植成本、種植面積。
2.人民幣升值、加息對大豆價格的影響
綜合各方面的情況分析,人民幣升值將不可避免。人民幣升值將對國內大豆價格造成一定的利空。同時加息因素也將對豆價構成一定利空,只是程度上較輕。
3.海運費
海運費的高低將直接影響進口大豆的數量及成本。目前國際船運費已經從高點75美元下降到65美元,大幅下降了15%,這有利于美國大豆出口需求的增長。預計2005年海運費可能會高位振蕩,估計平均在50美元左右。其升勢將減弱,對大豆價格的壓力也稍有緩解。
4.CBOT大豆價格
去年11月中旬以來,CBOT大豆穩步上漲。其原因有四,一是美國豆農惜售和國內壓榨利潤良好;二是主產區銹菌病蔓延對后期種植產生影響;三是尚未確認的瘋牛病事例;四是美元匯率的下跌。
可以看出,目前支持CBOT大豆繼續上漲的主要因素是美元匯率下降。但從長遠看,美國、中國大豆產量大幅增加,巴西、阿根廷目前氣候良好,全球結轉庫存達到歷史最高水平這一根本因素很難扭轉。目前的反彈很可能導致將來更深幅的下跌,如果CBOT大豆重歸熊途,國產大豆也必然與之同行。
5.各地油廠采購態度
由于去年上半年國際市場大豆價格出現了巨幅上漲和大幅下跌,國內眾多大豆加工企業遭受重創,同時受國家緊縮銀根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大部分油廠收購資金短缺,因此今年到產區采購大豆的廠家與上年對比明顯減少。產量的增加和采購廠家的減少,必然導致油廠采購策略的改變。最近,雖然CBOT大豆出現反彈,但進口大豆成本相對于目前的國產大豆價格應具有優勢。由于擔心CBOT大豆再次出現下跌、擔心壓榨能力過剩和國內豆粕價格下跌等現象出現,目前北方油廠采購國產大豆慎之又慎。
六、2005年大豆市場趨勢分析
大豆在過去兩年來經歷了一輪少見的大牛市,在美國以及全球大豆豐產的情況下,CBOT大豆步入了一輪大熊市。由于CBOT大豆對國內大豆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因此,我們將通過對CBOT大豆的分析來預測國內大豆未來的走勢。
2004年4月以來的CBOT大豆呈現較為明顯的5浪下跌結構,其中第3浪出現了延長,目前有可能處于第4浪的整理之中或者第5浪的開始階段。由于第3浪出現了大幅的延長,因此第5浪的下跌空間并不大。若第5浪的幅度與第1浪相當,則第5浪的目標僅為492,即小幅跌破去年11月的低位502。而由于3浪極其長,所以第5浪出現衰竭而無法創下新低也是有可能的,即第5浪也有可能已經完成(見圖4)。
圖4:CBOT大豆走勢及預測 仔細分析圖5中第2浪的浪型結構,可以發現第2浪呈現較為明顯的5浪結構。因此浪2也有可能是大牛市中衰竭的某個級別的第5浪上漲。也就是說,CBOT大豆連續可能已經完成完整的5浪下跌,后市將不再創下新低。
圖5:CBOT大豆走勢及預測 無論是上述哪種情況出現,CBOT大豆都已經處于底部區域,下方500美分一帶具有強大的支撐,后市期價即使跌破500美分也很可能只是假突破,2005年CBOT大豆絕大部分的時間應該在500美分以上運行。
但是,熊市的結束并不意味著牛市會馬上到來。從歷史走勢上看,大豆從牛市到熊市的轉換是比較快的,但是從熊市到牛市的轉換一般要經歷數年的時間。因此,相信大豆的牛市不會馬上在近年內出現,2005年出現的將會是低位振蕩的走勢。作為一個完整的5浪下跌后的反彈,一般反彈的幅度至少能達到整個5浪下跌的0.33~0.382,即688~715美分之間,即700美分左右。下一個阻力位在整個5浪下跌的0.5位置,即782美分,此位置正好是過去兩年以來的牛市中的一個整理區域,也是1996、1997年的牛市頂部區域,CBOT大豆在2005年有效突破這一區域的可能性不大。
國內大豆將和CBOT大豆一樣在2005年出現低位振蕩的走勢。由于連豆價格的走勢相應較強,反彈的高位應該在熊市下跌幅度的0.382~0.5之間,也就是3000點附近。此區域正好處于2004年5、6月份的整理區域,反彈有效突破此區域的可能性不大。
總之,2005年CBOT大豆很可能在500~700美分之間振蕩整理,有效突破782美分的可能性不大,大幅跌破500美分的可能性也不大。而國內大豆則很可能相應的在2500~3000點之間振蕩整理。
圖6:CBOT大豆30年月線圖
在CBOT大豆的近30年的連續圖表中,大致可以看出底部振蕩和突然沖高兩種行情的交替出現。在經歷了自2003年8月到2004年8月的突然沖高和快速回落之后連豆很可能追隨CBOT大豆進入底部振蕩階段,目前振蕩區間尚難以確定,但由于美元貶值和油價高企等宏觀經濟因素的影響,2005年的底部區域可能與2002年之前相比將有所抬高。
(摘自:期貨日報 以上內容不代表大連商品交易交易所觀點,僅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