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期貨 > 正文
 

期銅暴跌前夜LME總裁意外辭職 巧合還是有玄機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4日 02:29 中國證券報

  

期銅暴跌前夜LME總裁意外辭職巧合還是有玄機

  本報記者 趙彤剛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首席執(zhí)行官(CEO)Simon Heale于5月11日意外宣布辭職,LME有色金屬期貨自15日開始暴跌。業(yè)內人士指出,這可能不僅僅是簡單巧合,其中也許另有玄機。

  CEO意外辭職

  根據(jù)LME官方網站的消息,任職CEO達五載的Simon Heale已于11日宣布辭職,并在2006年底前離開交易所,但其仍會堅守崗位直至繼任者被任命。在Simon Heale任職LME的五年期間,正值該全球最大金屬交易所進入又一個發(fā)展黃金時期。LME不僅在有色金屬交易量上繼續(xù)遙遙領先,從而確保其國際有色金屬定價中心霸主地位;其還于2005年先后推出了LL和PP兩個塑料品種期貨合約,并一直在嘗試引進鋼材期貨,向國際鋼材定價中心邁進。

  不過,Simon Heale辭職前LME已處于火山噴發(fā)口之上。負責LME市場清算的LCH.Clearnet于本月5日上調多數(shù)金屬合約保證金,這被一些業(yè)內人士認為是Simon Heale辭職的導火索。自視風險管理水平高超而奉行低保證金水平等寬松政策的LME,在銅價很快沖上每噸8000美元之時,已積聚了不可預料的結算風險。事實上,在SimonHeale宣布辭職后,15日LME又被迫提升期銅合約保證金,由每手14575美元大幅增加至25000美元。

  低透明度屢遭詬病

  百年老店的LME在此波大宗商品超級牛市中,因其傳統(tǒng)現(xiàn)貨遠期市場體系架構下交易的相對不透明性,及對國際基金的縱容,早已飽受爭議。2005年底中國國儲銅事件爆發(fā)時,即有國內知名學者在《中國證券報》發(fā)表透視LME系列文章,質疑LME為“大鱷出沒的沼澤”。即使面對國際銅加工協(xié)會(IWCC)不斷發(fā)出的請交易所高度重視受操縱的高銅價抑制下游用銅企業(yè)消費問題的呼吁后,LME管理層仍似乎無動于衷。實際上,業(yè)內人士評論,LME的CEO正是面臨上述種種壓力而宣布辭職的,但其辭職又恰成了上周國內外金屬價格急跌的導火索。

  據(jù)東銀期貨總經理劉仲元介紹,盡管不少人都將LME視作期貨交易所,但實際上并不完全如此,LME交易制度與期交所差別巨大。LME是以場外遠期合約交易為主,但又兼用集中交易方式的混合交易所。LME會員分為五類,第一類是圈內會員,現(xiàn)在共有11家,也被稱為場內結算會員,他們享有LME全部特權,只有他們可以在場內進行交易。LME對客戶幾乎放任不管,其特殊的交易方式和寬松的監(jiān)管制度對“國際大鱷”具有特別吸引力。在這種情況下,LME金屬價格經常違背實際供求規(guī)律而被扭曲,而又憑借著其影響力操控全球金屬市場。

  一百多年的期貨交易實踐證明,逐日清算制度是期貨市場控制風險的有效手段。然而,LME盡管其遠期合約是標準化,交易時也采用保證金方式,但在清算方式上卻仍舊停留在原始的遠期合同階段,即盈虧只有在合約到期時才實現(xiàn)。在不采用逐日清算方式情況下,交易虧損客戶依賴信用或銀行擔保來維持頭寸。初看上去,這種寬松方式似乎對虧損客戶很友好,但實際上卻是害人又害己,制造出了額外風險。

  行情轉折征兆

  青馬投資首席分析師馬明超認為,LME首席執(zhí)行官意外辭職,顯然與期銅等LME金屬期貨罕見的持續(xù)暴漲行情有關。LME三個月期銅曾于5月11日創(chuàng)下8800美元的歷史新高,若自2003年低點1600美元算起,倫銅近三年漲幅高達驚人的450%,而僅今年以來就上漲了近一倍;同時,LME交易的鋁、鋅、鎳、錫等其他基本金屬價格也都出現(xiàn)持續(xù)飆升。在市場風險陡增壓力下,LME首席執(zhí)行官選擇辭職。

  馬明超指出,LME首席執(zhí)行官的辭職,對投資者持倉心理產生了影響,導致部分與其有關的資金出現(xiàn)流動,加劇了近期基本金屬期貨波動。而且從歷史上看,交易所負責人的這種行為往往是行情轉折的征兆。尤其是清理整頓前的國內期市,曾經發(fā)生過類似事例。不過馬明超表示,面對前期瘋漲的市場,一向奉行市場化調控的倫敦金屬交易所除了調高保證金水平外,幾乎束手無策,又不能臨時更改交易規(guī)則。因此,不排除其通過交易所人事變動,達到影響行情、間接調控市場的目的。

  另外,LME首席執(zhí)行官的辭職,也許會引發(fā)倫交所革命性變革。LME能否就此拋棄遭人詬病的遠期結算制度,而引進符合市場發(fā)展潮流的先進的每日無負債結算制度,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fā)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