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價瘋狂上漲下游企業欲走高端求生存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0日 05:45 中國證券報 | |||||||||
本報實習記者 蔣家華 前天結束的國儲糖拍賣,出人預料地以4871.98元的平均拍賣價成交,引起了糖價的大幅上漲。很多人預測,食糖下游產業在成本與競爭的雙重擠壓下,走“高檔”路線和開發新品開拓市場,是生存和發展之路。
業內人士分析,幾乎100%的用糖企業都受到糖價上漲的影響。糖的成本約占整個食品成本的30%左右,糖價上漲導致企業成本每月增加近10個百分點。隨著飲料等產品消費旺季的到來,一些企業可能適當漲價。 上海杭州飲料價格全線上調 事實上,面對糖價的不斷上漲,下游企業已有所行動。從3月份開始,上海、杭州等超市以前賣37元一箱(24罐)的罐裝可樂要賣到近40元,每罐貴了一毛多錢。由于糖、鋁和塑料粒子等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兩家公司在當地幾乎同時上調了全系列碳酸飲料的出廠價。涉及品種包括可口可樂、雪碧、芬達近30款,調整后的價格達到近五年來的最高水平。 在上海,百事可樂有限公司上海公司已經宣布上調全部碳酸飲料的出廠價,其中供應杭州市場的罐裝可樂每箱上調2元、600ml瓶裝飲料每箱上調4元,其他飲料每箱也有1至2元的上漲。 “兩樂”調整出廠價后,杭州各大超市迅速對部分碳酸飲料的零售價格作出了調整,許多超市將罐裝可樂的售價由1.9元/罐調到2元/罐(近年來最低賣過1.5元/罐),600ml碳酸飲料由2.3元/瓶調到2.45元/瓶,1.25L裝碳酸飲料由4.5元/瓶調到4.7元/瓶。 據了解,包括啤酒果汁等廠家也正在醞釀漲價。 廣州促銷退燒變相“漲價” 雖然廣州許多涉糖企業聲明近期不會上調產品價格,但記者在超市、商場走訪中卻發現,從一些商家的促銷力度和方式來看,一些含糖類食品的銷售價格已有所上漲。 在廣州的一些商場、超市中,飲料、餅干和蜜餞等一些含糖食品的降價促銷,現在已失去了往日風風火火的勢頭。比如果凍、蜜餞貨架上再也看不到過去醒目的促銷廣告。而那些仍在促銷的產品價格也比往日有所上漲。據了解,2250毫升的可口可樂促銷價,已從春節期間的5.20元上漲到現在的5.90元,2500毫升的百事可樂,也從5.40元上漲到5.60元。在廣州一家大型超市的餅干銷售區,記者看到包括“康師傅檸檬夾心餅”,“曲奇花生酥餅”,“達能奶油餅”,“康師傅蘇打夾心餅”雖然打出了促銷的宣傳單,并且都擺在售貨區的中心點,但包裝都有了明顯變化。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一些企業采取這種“加量不減價”的方式來替代過去的降價促銷方式,實際上是不愿意明著漲價,寧愿打一下“擦邊球”。 此外,記者在超市中還發現,平日里價格戰打得十分激烈的酸奶等乳制品,過去被擺在中心特價區域的“待遇”也被取消了。 深圳涉糖產品價格按兵未動 但記者走訪深圳的商場、超市等一些地方發現,除麥當勞將旗下的甜筒、脆皮甜筒、新地統一上調0.5元之外,其他食品大多數并未跟風。包括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等在內的食品飲料風平浪靜。糖果、冷飲價格也是基本“按兵不動”,甚至大白兔奶糖、部分餅干還在進行降價銷售。一位商場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他們還沒有接到有關部門上調價格的通知。 而記者在電話采訪一些食品制造企業時,他們的負責人表示,由于競爭壓力太大,在利潤和市場占有率之間,不敢輕易取“利潤”而影響市場占有率。由于夏季飲料市場需求旺季到來,目前沒有對飲料價格調整的計劃。 記者采訪了飲料行業等方面的負責人,他們表示,深圳市場近期沒有調價計劃。可口可樂中國飲料有限公司負責人解釋,由于可口可樂在全國各地擁有近30家裝瓶廠,每家裝瓶廠都是獨立的,負責一塊市場,價格是各地生產商綜合了市場因素作出的決定,各地生產成本存在差異,所以調價范圍不盡相同,并不是全國的可口可樂統一漲價。 記者致電百事可樂中國飲料有限公司深圳分部,其工作人員亦表示,由于百事可樂在各地都有裝瓶廠,它們會根據當地不同的情況來調整價格。在深圳市場,糖價上漲所帶來的成本壓力還是在企業能夠承受的范圍之內,公司可以“內部消化”,“不過未來是否會對價格做出調整,還要視市場的情況而定。”這位負責人補充到。 欲走“高端”變中求存 糖價瘋漲,給不同的企業帶來了不同的命運。 業內資深專家李女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次白糖價格上漲,其實也算是行業內的一次“洗牌”,會刺激下游產業開發、整合有利資源。有不少小企業以及一些違法生產企業將面臨著“生死坎”,很多無力解決漲價壓力的企業將會被淘汰出局,而大中型企業可能會在“磨煉”中開創出更寬的路。比如在企業管理制度、生產技術、市場營銷等層面上更科學化更有效率。從這個角度而言,糖價上漲對大中型企業反而是一件好事,而他們以后的競爭環境也將更加規范化。 還有專家表示,面臨成本與競爭的雙重壓力,企業不得不采用通過其他方式來“自救”。從目前一些企業的做法看,更多的是希望通過走高檔路線和開發新品開拓市場。據悉,玉米糖漿、葡萄糖、淀粉發酵等食糖替代品的比重及低糖或無糖食品的開發,都已提上議事日程。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