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不掩瑜瑞富事件非主流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8日 08:34 中國證券報 | |||||||||
記者 王超 近日美國瑞富公司信用危機成為焦點,關心期貨界的人士非常擔憂它對行業的負面影響,畢竟,經過多年清理整頓的期貨業再也經不起折騰了。但欣喜的是,市場對此頗為客觀,反映也較冷靜。
期貨市場出了問題一點也不奇怪,這是由期貨市場自身的特點所決定的。期貨市場在形成價格的過程中,交易雙方有著巨大的利益關系,價格的每一次波動都會對一方產生很大影響,有的交易者為了謀取利潤可能會不擇手段。不僅市場經濟體制最為成熟的美國如此,日本期貨市場也無法獨善其身。日本社會環境好,誠信度高,期貨交易歷史悠久,距今已有100多年,從來沒有發生過經紀公司挪用客戶保證金事件。當年中國期貨監管層東渡日本取經,求教如何防止挪用保證金等惡性事件,日本人覺得非常奇怪,他們認為這些事情怎么會發生呢?然而最近這些事情確實發生了,并且發生在一家大型期貨經紀公司,對期貨治理毫無經驗的日本期貨監管層來說,中方反而成了他們的老師。 “分清主流與末流,莫把開頭當過頭”。盡管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期貨市場的功能和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是不可否認的。在發達的市場經濟中,商品定價已經由現貨市場完全讓位于期貨市場,現貨交易僅是一個物流的過程。在現貨交易中,雙方并不談價格,只對不同地區、不同質量的商品談一個升貼水,即對期貨價格的升水或貼水,現貨價格完全由期貨市場來定(現貨價格=期貨價格+—升貼水)。此外,通過套期保值可以使企業規避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維護國家的經濟安全。近兩年國際原油價格暴漲,中國為此多付出了100多億美元,而日本大企業都在12美元左右買入大量的中長期期貨和期權保值,也就是說,至今日本仍消費的是十幾美元的石油。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加工業大國,我們在主導生產的同時,也要通過期貨市場主導貿易,主導貿易中的定價權,否則,我們永遠只是“加工車間”,只是國際資本的“打工仔”。而且,談期貨市場的功能,還是個發展成本的問題。如果不通過期貨市場來鎖定進口商品價格,大豆、原油、鐵礦石和銅精礦等進口成本會越來越高,最終經濟的發展會不堪重負而陷入停滯。 我國對期貨市場的認知度不高,除了誠信度較低、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外,還有著先天的歷史原因。我國期貨市場的產生有三個特點:首先是先有期貨公司,后有交易所,與國外正好相反;其次,我國最初沒有自己的交易品種,所交易的都是國外的上市品種;第三,期貨市場的產生是從沿海向內地蔓延。權威人士解釋,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沒有任何監管措施的大陸市場無疑是一片處女地,對那些幻想通過期貨一夜暴富、且熱衷于不正當手段的部分港臺商人來說,大陸市場無疑是首選。盡管他們對催生大陸期貨業起到重要作用,但在此過程中,泥沙俱沉,一些陳規陋習也不可避免地帶進來。中國期貨業之所以在初期就進入清理整頓,就在于這些港臺商人一開始就把不好的一面帶入大陸,造成許多大陸客戶上當受騙,出了很多問題,使得期貨市場一開始就留下不好的印象,人們對其正面功能知之甚少,而負面功能知道較多,在許多人心目中,期貨=“欺”貨。 對媒體而言,在宣傳報道時,不應忽視期貨市場還是一風險投資的場所。過去,交易所和期貨公司及媒體在宣傳推廣時,總是過多地強調發現價格,套期保值及風險管理功能,卻對固有的風險性講的太少,忽視期貨市場也是風險投資場所這一客觀事實。實際上,無論是企業和投資者,進入期貨市場后,必定要有相應的風險承擔者。我國期貨市場投資者95%是個人投資者,他們主觀上希望以小博大、獲取盈利,但客觀上卻成為風險承擔者。如果市場上90%的投資者都是虧損的,那么大講特講期貨市場功能如何完善都沒用,投資者入市后很快就會發現期貨市場和宣傳的并非一樣,從而對市場產生負面理解。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