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FII來到期貨業 國內存在的代理外盤企盼合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04日 09:59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李欣 唐君燕 北京、上海報道 外資借道港澳進入內地期貨市場變成現實,內地期市對外開放由此邁出實質性步伐。 2005年8月26日,中國證監會網站上《港澳服務提供者申請期貨經紀公司股東資格審核》(以下簡稱:《審核》)悄然發布。這一審核細則的出臺,終于讓“港澳和內地合資期貨公
此時,距監管部門最近一次關于境外投資者參與國內期貨市場的表態僅僅三個月。5月28日,中國證監會期貨部主任楊邁軍在第二屆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上透露,證監會將研究允許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參與國內期貨市場,盡快出臺港資、澳資參股國內期貨公司的實施細則。 一年等待 《審核》的問世,終于讓徘徊于內地期貨市場門外的港、澳服務提供商以及外資不再等待。 本報從多家境外機構處獲悉,目前這些正在積極備戰內地期貨公司外資股東資格申請。只要進展順利,首家合資期貨公司不久將浮出水面。 按照細則規定,只要持有香港證監會牌照、或在澳門金融管理局登記并符合中國證監會規定條件的中介機構,可以在內地設立合資的期貨經紀公司,其中境外持牌中介機構擁有的股權比例不超過49%(含關聯方股權)。這意味著只要在香港或澳門地區有注冊子公司的境外金融機構都有條件申請合資公司股東資格。 細則出臺后,誰能夠率先獲得資格成為焦點。在這些境外機構中,荷蘭銀行和美國瑞富集團(REFCO)無疑最受關注。荷蘭銀行有關人士向本報表示:“我們希望能夠順利成為第一家合資期貨公司股東”。 而在目前尚未完全開放的中國期貨市場外面,卻早已門庭若市。各大公司的分支機構、代理處早已完成了各自在中國內地期貨市場的前期布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國內期貨公司名義上是與港資公司合作,但有一些(港資) 背后都是歐美公司,而幾乎所有的知名海外期貨經紀商或交易商在港澳地區都有自己的分支機構。 美國瑞富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辦事處總裁汪炳良先生曾向本報表示,希望通過和中國期貨公司的合作,瑞富能夠給中國期貨公司帶來如下的改變:首先是向國內一些公司提供先進的管理和運營體系,特別是在風險控制方面。第二,對國內期貨公司的一些新技術的運用方面。第三,對公司的產品線以及員工的培訓,服務客戶和銷售上的技能,研發研究和市場分析方面帶來瑞富的幫助。 國內期貨公司亦對《審核》充滿了期待。經易期貨副總表示,“在中國期貨市場經歷了8年治理整頓、前兩年剛剛走出低谷,今年重新陷入市況迷茫的時候,中國證監會及時出臺《審核》,對于中國期貨經紀行業,無異于大旱甘霖、雪中送炭。” 港澳熱情 或許是內地太大的市場實在充滿誘惑。早在CEPA出臺伊始,已有心急的港資公司就已經在公司內部成立相關部門,專門研究內地期貨公司有關資料,和進入內地市場的路徑。 “針對內地客戶比較關心的商品期貨和能源期貨,我們也想在內地做相應地經紀服務。”一位香港知名投資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 “香港期貨行業本身并不是很發達,主要經營的是外盤。盡管如此,從人才角度來說,還是比較有優勢的。有一些公司也會聘請香港高管過來,進而嘗試‘港’的管理經驗和經營理念。”一位國內期貨人士指出,“但就目前來看,內地期貨公司的洗牌還沒有結束,因此對港澳資本的吸引力還很有限。” 北京德潤林公司期貨專家李磊認為,國內期貨界普遍對香港本土期貨公司不是很感興趣,原因有兩個:一是港澳的經紀商和國內的經紀商之間,業務本身沒有太多的重合點。國內公司只是希望借助國際公司的通道、借鑒公司管理經驗,特別是風險控制,內控制度等;二是國內的期貨公司如果要合資,基本上是希望先引進資金和客戶資源,然后才是能夠走出去。國內公司希望在證監會發放境外期貨的經紀牌照之前,先擁有一個公開牌照,以吸引目前國內眾多的地下客戶,以及那些有意做外盤或者已經做外盤的企業。 反觀港澳期貨公司,一方面,他們沒有內地需要的客戶源,即企業級客戶。因為企業級客戶如果做外盤,最終還是繞到那些歐美國家的全球性的公司。另一方面,港澳資的公司中,真正的本土港澳資本,就是以從事所謂的二級代理公司和炒匯居多。而做商品期貨代理的公司,絕大部分還是外資在港澳的分公司。 某業內權威人士為此提出質疑,究竟如何定義港澳公司的范疇?外資機構在港澳的分公司,算外資還是算合格的港澳公司?港澳資公司的定義還沒有明確出來。“事實上,現在所有投資中國的境外期貨公司,幾乎沒有一家是所謂的港澳資本,基本都是美國和歐洲的分支機構。”該人士進一步表示,“這個細則的實際意義有待觀察,至少要看到更多細則出臺后,才能體會出來到底政策是個什么意思。” “現在內地證券市場上投資品種也越來越豐富了,因此我們更感興趣的還是和境內券商合作,而非期貨機構。目前,總部對投資內地期貨公司這塊也持暫緩態度。”香港某投資公司上海地區業務總監則告訴記者,公司希望能夠在持股比例上占多一些。目前政策雖然有了,但公司對只參與一點點的股份不感興趣。畢竟期貨業務風險很大,希望能掌握控制風險的主動權。 細則愿景 業內人士透露,制定CEPA方案以來,內地已經有眾多期貨公司和香港期貨行業頻頻互訪。尤其是在北京、上海、深圳、浙江等發達地區的期貨公司,有的甚至和香港期貨公司進行了實質性的接觸。 上海期貨同業公會秘書長沈杰向記者表示,公會準備在11月1日組織上海期貨公司參加香港和上海經貿交流。我們還是走積極交流的方式,主動同港澳等地公司、機構進行金融交流。 證監會也一直在制定相關政策,放寬代理外盤交易。國內期貨公司目前沒有代理資格,需要借助國外公司進行代理。在國外做套期保值的國內企業,都是與境外期貨公司合作,相應的傭金都被國外的公司賺取。內地期貨公司希望通過合資,為國內企業和個人提供外盤代理服務。 中國期貨業協會副會長,金鵬期貨公司董事長常清告訴記者,從理論上講,外資進入中國期貨業面臨兩個矛盾。十年來中國的期貨業務,其中只有在一年當中是盈利的,國內期貨公司一直是在為市場和交易所做貢獻。那么,以逐利為目標的外資公司是否一定具有國內期貨業的貢獻精神?再有,外國企業由于都是全球性企業,他們都是在全球市場的運作。這便涉及了進和出的問題。究竟是把國外資本引進來,還是把國內資本引出去?這兩方面還有待于未來實踐中的觀察。 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教授指出,近期看,《審核》的推出,對中國期貨市場發展有實質性的推動。“《審核》允許港澳資本參股國內市場,并不意味著它們可以參與內地期貨交易,目前只是參股,而不是投資。參股后的合資公司運營規則,還有待相關細則出臺。” 面對今年內地期貨交易的尷尬局面,胡俞越表示,希望借助此次準入契機,進一步活躍市場,將內地市場規模做大。同時盤活國內一些資產,帶來一些增量資金進場。希望可以借CEPA的東風,將國內市場上存在的“代理外盤”交易真正地“合法化”。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