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期貨 > 期市要聞 > 正文
 

合資期貨公司呼之欲出 荷銀瑞富欲拔頭籌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01日 07:58 中國證券報

  記者 李中秋

  經歷了長達一年的等待,CEPA補充協議下港澳中介機構參股境內期貨公司相關細則終于出臺了。這標志著期貨行業QFII正式啟動,內地期貨市場對外開放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記者從多家境外機構處獲悉,目前他們正在積極備戰內地期貨公司外資股東資格申請。只要進展順利,首家合資期貨公司不久將浮出水面。

  境外機構積極備戰

  按照細則規定,只要持有香港證監會牌照、或在澳門金融管理局登記并符合中國證監會規定條件的中介機構,可以在內地設立合資的期貨經紀公司,其中境外持牌中介機構擁有的股權比例不超過49%(含關聯方股權)。這意味著只要在香港或澳門地區有注冊子公司的境外金融機構都有條件申請合資公司股東資格。

  細則出臺后,誰能夠率先獲得資格將成為焦點。在這些境外機構中,荷蘭銀行和美國瑞富集團(REFCO)無疑是最受關注的。荷蘭銀行權威人士昨日向記者透露:“早在去年8月底CEPA補充協議簽訂后,荷蘭銀行就已經與銀河

證券達成協議,準備籌建一個合資的期貨公司。而銀河證券今年三月份通過收購大連萬恒期貨公司,將其更名為‘銀河期貨’。下一步該公司有望與荷蘭銀行合作”。對于記者的采訪,這位權威人士直言不諱,“我們希望能夠順利成為第一家合資期貨公司股東”。

  這位人士透露:“此前,荷蘭銀行與銀河證券之間一直在培訓和客戶發展方面進行合作,雖然細則一直沒有出臺,但已經做了很多準備。目前我們正在研究相關規則,準備在合適的時機向監管部門遞交申請”。

  剛剛在紐約

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全球最大衍生品巨頭美國瑞富集團(R E F C O ),也向記者表達了希望成為首家外資股東的想法。REFCO新加坡公司執行副總裁、美國瑞富集團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汪炳良告訴記者:“我們一直在關注相關細則的出臺,先前和幾家期貨公司談過,其中有一家談得特別好,等細則出來后將探討如何取得股份的問題”。汪炳良表示,“目前我們正在研究相關細則,積極做申請準備。”

  “空殼”公司難被相中

  港澳機構有望設立合資期貨公司的消息,對苦苦等待并希望被外資相中的“空殼”期貨公司無疑是一針強心劑。一位通過收購而入主的期貨公司董事長向記者透露:“我們現在只有一兩個客戶了,原先收購就是為了等外資進來以后能夠賣個好價錢。說實話,像我們這樣的期貨公司并不少”。不過,記者獲悉,境外機構選擇的合作對象主要集中在管理水平較高和人才儲備豐富的期貨公司,這將徹底打消一些“空殼”公司的賣“殼”念頭。

  汪炳良透露:“REFCO在選擇合作對象的時候,最重要的不是看期貨公司的大小,而是考慮這些公司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事實上,僅靠一兩個客戶支撐的“空殼”公司顯然談不上有良好的管理水平。

  至于為什么要選擇此前曾經被托管的萬恒期貨,荷蘭銀行上述人士解釋:“我們看中的是銀河證券的強大實力和背景,通過與銀河證券以及管理層的接觸交流,我們發現銀河證券人才儲備非常充足,對今后的業務發展很有利”。

  臺灣知名期貨專家、上海中期公司高級顧問方世圣的觀點更是一針見血。方世圣說:“外資大多傾向尋找一家資質不錯的期貨公司合作。否則合資公司成立后需要重新打響知名度,在合作過程中會顯得步履艱難”。

  業界對此謹慎樂觀

  允許成立合資期貨公司,是內地期貨業對外開放邁出的第一步。老牌國際金融機構的介入,可以帶來先進的管理經驗,幫助內地期貨公司共同成長,同時也為境內投資者通過合法渠道參與境外交易奠定基礎。

  廣發期貨總經理助理田曉軍表示,從長遠來看,國內期貨業的對外開放勢在必行,內地期貨公司將體會到來自國際市場的競爭壓力。大型期貨公司可考慮選擇香港和澳門作為自身“跨國經營”的“旗艦”,將這兩個地區作為開拓國際市場的“橋頭堡”,并通過這艘“旗艦”來拉動內地期貨公司的整體改革。可以預見,在內地期貨公司“走出去”的過程中,香港和澳門將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但有不少人士對成立合資公司的前景表現得較為謹慎。方世圣指出,目前內地期貨公司有效客戶僅為17-18萬戶,數量并不多。而境外機構進入的主要目的是將來金融期貨、期權產品推出后的龐大市場潛力,但這些新產品的推出還是遙遙無期,所以實際上并沒有那么樂觀。即使有境外機構捷足先登,也會付出一定的代價,因此能否成為市場的贏家是關鍵。

  中國期貨業協會副會長,金鵬期貨公司董事長常清表示,雖然外資參股有利于提高國內期貨公司的管理能力,但這有待于進一步的驗證。其難點在于:內地期貨經紀業經過10多年下來,只有一年是贏利的,和其他行業相比,期貨行業是一個貢獻性的行業。外資股東進來之后是以賺錢為目的,所以在合資過程中會產生兩對矛盾,即資本追逐利益和為期貨市場作貢獻的矛盾、外資是選擇發展內地期貨市場還是將中國的期貨引向國際化的矛盾。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