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期貨 > 期市要聞 > 正文
 

做市商像火柴:國內商品期貨期權要先試起來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16日 08:25 第一財經日報

  本報記者 羅文輝 發自上海

  作為國內三大期貨交易所期權市場百折不撓的拓荒者之一——鄭州商品交易所副總經濟師王學勤博士,日前就國內商品期貨期權試點條件是否已經成熟等問題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第一財經日報》:自1995年始,中國期權市場的研發已歷經10年。請簡單介紹中國期權市場的發展狀況。

  王學勤:10年來,中國期權發展步驟大致可分為1995~2000年、2001年前后和2004年以后3個時間段。

  中國期貨市場對期權交易的3個方面創新研究,貫穿于上述3個發展階段,形成國內期權市場發展的三部曲。第一部曲是期權制度建設,主要體現在期權交易規則的制定方面。第二部曲是期權市場開發,主要體現在對市場主體的宣傳和培訓方面。第三部曲是期權交易系統建設,主要體現在期權電子交易系統建設方面。

  《第一財經日報》:目前國內期貨市場發展正進入一個調整鞏固期,一切新品種和創新業務的推出均無時間表。請談談商品期貨期權試運行的必要性。

  王學勤:期貨市場本身即構成現代經濟平穩運行的“自穩定器”,而期貨期權不僅可有效回避期貨市場套期保值的不足,助推“訂單農業”的發展,還可以降低投機風險,提高市場流動性,即期貨期權又有期貨市場的“自穩定器”之稱。

  目前期貨市場運行環境較為穩定,為期權交易提供了一個較好的試點基礎,而中國加入WTO后,面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更需要期權進一步完善期貨市場結構,提高期貨市場運行質量,且統一的監管機構可以規范、協調期權交易的發展。

  中國期權需要一個實踐、實驗的平臺。實際上,期權市場的研究發展本身即是中國期貨業內在開拓創新意識和行為的集中體現。更為重要的是,這些開拓創新意識和行為將在恰當時機產生質的飛躍,即中國期權市場研究的“種子”必須經受期權交易試運行的檢驗,才能“開花結果”。

  而期權交易試運行的關鍵在于方方面面對期權市場功能的綜合認知水平,尤其是政府決策層的認知程度。

  去年“中航油事件”中缺乏有效監控機制約束的陳久霖,在場外交易的期權市場上大肆賣空看漲期權而巨虧5.5億美元,導致有關監管層誤認為商品期權風險比期貨還大。事實上,商品期貨期權的價格波動風險,由于套利者的存在不僅在理論上不會超過相應期貨的價格波動風險,而且實證數據表明一般僅及后者的一半。

  《第一財經日報》:各方面擔心,商品期貨期權會因缺乏流動性而失敗,尤其是在國內期貨市場做市商制度缺位之時。如何看待這個現實問題?

  王學勤:從國外經驗來看,商品期貨的流動性不如金融期貨,而交易量遠不及商品期貨的商品期貨期權在流動性方面更存在問題,美國主要農產品期權交易量是相應期貨的25%~50%,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有色金屬期權交易量僅為相應期貨的10%。相反,近年來迅猛發展的金融期權(如每手規模極小的韓國股指期貨期權),其交易量已遠非相應金融期貨可比。

  這就存在著一個正確認識期權上市后流動性預期問題。期權上市后,不同品種的流動性在不同時間內是不同的,但發展趨勢是逐漸成熟的。問題的關鍵是,期權市場所發揮的經濟功能,以及它所營造的風險管理平臺是非常重要的。盡管美國一些農產品、英國一些金屬產品的期權交易量是相應期貨的一小部分,但是,它們的經濟功能得到了一定發揮,又沒有出現風險事故,難道它們失敗了嗎?

  另一方面,我們也注意到,在商品期貨期權賣方稀缺時,尤其是在啟動期權市場的初期,特別需要連續雙邊報價的做市商參與。因此,我們設計的做市商制度,其功能重點有兩個:一個是報價作用,即在市場沒有報價的時候,由做市商報價,增加市場的流動性,使買賣報價的價差盡可能地縮小;另一個是“火柴”作用。在市場有行無市的時候,由做市商成交,啟動市場。也就是說,做市商像火柴一樣,點燃蠟燭。一旦點燃蠟燭之后,就不需要火柴了。早在2003年,鄭州商品交易所已對外公開做市商管理辦法,其制度的嚴謹性、創新性曾獲國外同行贊許。

  當然,在設計做市商的過程中,有人認為,“國家現行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禁止期貨經紀公司自營,資本薄弱的期貨公司和一般機構投資者無法承擔做市商的責任和壓力,而國內大型金融機構又不允許參與期貨交易,因此在期貨公司實行分類管理從而放開自營限制等相應開放措施實行前,很難指望商品期貨期權在國內期貨市場普遍推廣”。我認為,這只是一種不能影響上市期權交易的預期。這種狀況將逐漸得到改變。美國期貨市場的研究表明,只有一些金融產品在上市的時候采用做市商制度。商品期貨市場所說的做市商主要指的是場內自營商(LOCAL),與股票市場上的做市商含義是有區別的。

  《第一財經日報》:能否介紹美國在試點推進商品期貨期權方面的經驗?

  王學勤:事實上,美國期權發展史比期貨發展史更加充滿傳奇色彩。如今,美國期權市場已在全球遙遙領先,但商品期貨期權卻是自1982年起經歷10多年的試點推進而取得成功的。

  在美國商品期貨期權歷史上,至少發生過3次產生深遠影響的法律禁令。即1874年、1936年和1978年的期權交易禁令。法律禁令歷時104年。而小規模法律禁令比比皆是。1921年期貨交易條例規定,對期權交易征收每蒲式耳20美分的稅收,而當時玉米價格在每蒲式耳60~70美分。

  同時,美國解除商品期權禁令的過程痛苦而漫長。從1982年期貨交易條例準許開展場內和場外商品期權交易試點開始,到1997年最終全面解除所有商品期權交易禁令為止,歷時15年。

  同時,在美國商品期權歷史上,還發生過4次政府推動期權交易的試點項目。即1982年場內非農產品期權交易試點項目;1984年場內農產品期權交易試點項目;1993年場內政府補貼期權交易試點項目和1998年場外農產品貿易期權交易(ATO)試點項目。

  從美國商品期貨期權發展歷史看,盡管場外期權交易發生許多欺詐和操縱,但是,自從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成立以后,在其監管之下,場內商品期貨期權的試點是非常成功的。根據美國歷史經驗,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一是加強對美國期權市場歷史經驗和教訓的研究;二是一定要按照市場規律嚴格監管期權交易;三是采取試點的形式,謹慎推進,逐步擴大;四是選擇合適的品種分批上市交易;五是加強對市場參與者的培訓等。

  愛問(iAsk.com)
  期權 相關網頁約1,251,784篇。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