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OT總裁伯尼·丹:中國大豆危機與美基金無關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7日 01:16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國際金融報記者 安明靜 發自北京 美國大豆(資訊 論壇)協會以及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1月14日在北京聯合舉辦大豆貿易風險研討會,旨在對去年的大豆危機進行反思。CBOT總裁伯尼.丹應邀進行主題講演。
發生在2004年5月的中國大豆貿易危機,令國內的眾多榨油商至今尚未恢復元氣。國際大豆價格在短短數月內如同過山車,使中國進口商在美國以及南美市場的大豆采購中遭遇重大損失。一些中小油廠出現虧損、停產甚至破產。 回顧大豆貿易危機的原因,有人認為是美國農業部先后發布的誤差過大的數據導致中國進口商的決策失誤,美國農業部的失誤則更加反襯出中國政府部門在信息供給方面的缺位;也有人認為國內企業沒有學會使用期貨這一風險防范工具,雖然政府嚴格限制了境外交易的企業名額,事實上大量的中小油廠已經通過種種途徑參與了CBOT的交易;還有一些人士認為,美國的基金利用CBOT市場阻擊中國買家,最終導致了這場大豆危機的發生。 本報記者在1月14日研討會期間專訪伯尼.丹。 國際金融報:去年CBOT大豆價格發生了很劇烈的波動,有一種說法是因為美國的基金造成的,您怎么看。 伯尼.丹:首先要指出的是,去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大豆交易中沒有市場操縱的情況,特別是在去年夏天大豆價格波動中,美國的基金所起的作用正在受到調查,監管部門現在已經把基金在去年夏天開展活動的數據統計出來了,結果顯示在當時大豆交易中美國的基金做的是多頭交易,所以它們對于去年夏天大豆價格的波動沒有影響。 去年夏天大豆價格的變化是一個經典的供需狀況變化的案例,因為當時出現了一些沒有預料到的大宗購買,中國政府組成大豆采購團,這一消息促進了價格在短時間內上漲;另外,世界一些大豆產區發生干旱,而且亞洲出現的一種大豆銹病也導致了價格的上漲,這些因素導致大豆供需狀況發生變化,從而帶動價格的波動變化。 國際金融報:您認為在美國市場,特別是在農產品期貨交易方面是否會存在市場操縱的問題,對于這種問題的日常監管是怎么樣的。 伯尼.丹: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農產品交易當中,有60%的交易是屬于保值套期的交易,也就是說,這些交易商都在做相應品種農產品交易,有30%的交易是屬于投機型的交易,正是這兩種交易的組合使我們形成價格的公開平臺,使我們的市場具有足夠的深度和緊密型。 對于這兩類交易者而言,特別是投機型交易而言,每一種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交易的商品當中用于投機交易的倉位有限,也就是說每一種商品當中可以進行投機的倉位是受到限制的,為了實現這一點,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每天通過自律機制進行監控,而且CFTC(美國聯邦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也要進行監控,因為我們要定期把我們交易所的大宗交易匯報給政府部門。 另外,對于風險管理我們要進行更多的教育。即使到了今天,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對于美國國內的農戶也仍然在就如何使用期貨市場來控制風險方面進行大量的培訓,我們在中國也召開了類似的研討會。我們一直在強調如何讓市場的使用者更好地了解風險,掌握風險管理的技巧,無論是在充滿波動性的時期還是在相對比較穩定的時期。 國際金融報:您在CBOT工作了長達28年,有很多的交易經驗,您怎樣看待中國大豆進口商在CBOT交易受損的問題。 伯尼.丹:我對于中國的進口商、加工企業采用什么樣的機制來防范風險不是很了解,我認為中國買方受損可能的原因是他們的風險防范機制不足,我不希望我這樣的回答是聽起來不禮貌的回答,但是從交易員的角度而言,這就是我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