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期貨 > 期市要聞 > 中國股指期貨觀察 > 正文
 

股指期貨之爭 上海證交所期交所展開德比大戰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30日 12:12 《全球財經觀察》

  雖然上證所和期交所都想讓股指期貨在自家田地里開花,但是最終的結果還是要看金融監管方式的走向

  崔萬俊

  好像一切都是為股指期貨的推出做準備。先是世界最大的期權交易所芝加哥期權交易
所,正式推出中國股指期貨;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也隨后上市同類產品。而新加坡交易所也正在緊鑼密鼓地計劃推出中國A股股票指數期貨。

  境外機構紛紛搶注中國股指期貨,在國內一片金融安全憂患聲中,上證所在推出上證50ETF后,又宣布成立股指期貨項目小組。

  戲臺已經搭好,關鍵是主角何時上場。業內所共知的是,由于股指期貨可能帶來的潛在收益,上海證券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都在暗自叫勁,爭取股指期貨在自家上市。

  “選擇在上證所還是期交所上股指期貨,要受我國的資本市場監管方式影響。雖然現有兩個市場都在證監會監管之下,但一直是期、現貨市場分開監管。由哪一家上股指期貨,首先取決于我國將來的資本市場監管方式。”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期貨證券研究室主任廖英敏認為。

  據了解,上證所早在1993年推出國債期貨之時,就開始研究股指期貨,之后對該產品的研究和準備從未中斷。到1999年,上證所就推出了股指期貨研究報告,但股指期貨的研究就此中斷,直到最近才重新啟動。

  上證所研究中心總監胡汝銀稱,此次成立項目小組,主要是希望能根據市場新變化,完善設計,“畢竟市場條件已改變,現在標的指數、合約大小、清算交割制度等都要重新設計。”對于股指期貨被推遲的原因,胡汝銀解釋說,“主要還是中國股價高估,有關當事人行為短期化,對股指期貨有恐懼感,擔心影響市場穩定。”胡一直堅持,中國資本市場應四個輪子走路,少了股指期貨,就像少了一個輪子,怎么能形成完整的市場結構呢?

  相比之下,上海期貨交易所的研究要快半拍。據悉,期交所早在2002年就完成了股指期貨的方案設計、論證、規則制定和技術準備,同年,期交所將該品種的上市合約申請上報證監會,但后來因各種原因,被推遲了。

  “周小川在任時,是想讓期交所上這個項目,說是考慮到期交所盈利等方面不如上證所,做個平衡。但后來,商品期貨發展起來了,期交所經營得到改善,再就沒有下文了。”上海期交所一內部人士向《全球財經觀察》透露。

  那么,上證所此次高調宣布成立股指期貨小組,是否意味著,掌控審批權的證監會將天平傾向了上證所?問題似乎并不簡單。

  雖然業界都認為,現在股指期貨推出的市場環境基本具備,中國證監會期貨部主任楊邁軍年初時也曾明確指出,股指期貨的推出只是個時間問題。但迄今仍沒有一個推出的時間表,而且在哪個交易所上,將意味著中國在資本市場監管方式上的不同選擇。業內認為,如果在上證所上股指期貨,就相當于在上證所重新設一個期貨交易所,給現有的分業監管方式帶來困難。

  “在哪一家上,各有利弊,在上證所上,離現貨市場更近一些。在期交所上,可以利用現有的交易規則、交易系統和風險控制制度,以及現有的分業監管體制,成本更低一些。”廖英敏說。

  中國期貨業協會副會長常清認為,在期交所上可能性大些。他從1988年開始,就一直從事并關注中國的股指期貨研究。對股指期貨上市后的監管體制,常清對《全球財經觀察》說,“如果新上一個期貨品種,就應成立相應的交易所、期貨公司、監管部門,那么僅證監會就會有幾十個監管部。”

  對業內有人提出,要在證監會設立指數期貨部、由其負責草擬規則并監管業務活動,常清對此并不認同,“即使在期貨市場發達的美國,也沒有聽說期監會內部按品種設立部門搞什么“指數監管部”,更何況我國實行的是證監會證券期貨監管職能合并的體制。”他認為,在現有的監管體制下,不管是從規模效益(成本)還是從監管上考慮,股指期貨在期交所上更合適。

  相關報道:

  2005:股指期貨能否有重大進展?

  股指期貨:想說愛你不容易

  境外機構搶注我股指期貨 威脅中國金融體系穩定

  中國股指期貨屢被海外搶注 上證所奮起直追

  資本市場各方力量厲兵秣馬 誰在備戰股指期貨

  股指期貨倍受關注 業內分析推出尚待時日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股指期貨新聞




新浪財經24小時熱門新聞排行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電影《天下無賊》公映
楊振寧登記結婚
健力寶事件資本謎局
意甲在線足球經理游戲
年底多款國產新車上市
網友幽默汽車貼圖欣賞
經濟適用房該怎么買
精彩家裝圖片選
天堂II 玩轉港澳指南



      •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