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進口減速可能增加芝加哥大豆的下跌風險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03日 14:16 世華財訊 | ||||||||
前期中國已定購的大量美豆將逐漸到港,而國內新大豆(資訊 論壇)供給量也較大,目前海運費也有所走高,近期中國政府有實施升息的宏觀政策,均將減緩進口大豆進程,這將使美豆價格下跌風險加強。 綜合外電11月2日報道,最近中國壓榨廠可能將10月下旬裝船的兩船大豆推遲到11月。市場分析員認為在國際船運費高漲的背景下,美灣大豆到中國的成本增加,將減緩中國的采
一、銷售速度保持穩定 最近公布的出口銷售報告顯示,截止10月14日,美國2004/05年度(9月--8月)大豆累計銷售量為1136.31萬噸,低于2003年同期的1275.56萬噸水平;累計出口裝船量為265.42萬噸,2003年同期為219.46萬噸。美國農業部預測的2004/05年度大豆總出口量為2790萬噸,截至當前大豆的累計銷售和出口速度分別為40.75和9.5%,2003年同期分別為52%和9%。從數據來看,2004年的銷售速度遠遠低于2003年的水平,但是如果將時間延長到前三年,2004年的銷售和出口速度還是較為正常的。 二、地區速度存在差異 從出口的地區看,截至10月14日,中國累計購買404.4萬噸,是美國對外銷售最多的國家。除此之外,日本、墨西哥、臺灣地區和韓國分別購買89.35、75.46、26.87和33.5萬噸,這四個地區一般是緊跟中國之后的四大進口地區。雖然美國大豆整體銷售速度正常,但是地區銷售卻存在差異。2004年美國制定的出口目標是向以上五個地區分別銷售940、400、420、170和125萬噸,按此計算,五個地區目前的購買速度分別為43%、22%、18%、16%和27%。中國的定購速度最快,臺灣的定購速度最慢。 三、差異背后暗藏危機 美國大豆出口地區結構分析顯示,正是中國的定購超速彌補了其他地區定購的不足。日本、臺灣和韓國同屬東亞地區,它們采購延遲的原因基本相同。第一,東南亞禽流感未能徹底根除讓該地區養殖業主難以消除謹慎心態,豆粕(資訊 論壇)需求并沒有出現反彈,豆粕價格也一直處于弱勢;其次,油脂價格受到棕櫚油沖擊。2004年馬來西亞和印尼的棕櫚增產,便宜的棕櫚油沖擊到上述三個地區的油脂市場。本周二(10月26日),印尼國家營銷中心兩次拍賣棕櫚油都因出價低于最低要價而流標,棕櫚油市場的低迷連帶拖累了豆油和其他油脂。下游產品的不活躍會削減最終的壓榨利潤,而最近海運費的高企更是增加了進口成本,壓縮了利潤。本周三(10月27日),由于中國重燃對原材料的旺盛需求、港口堵塞和國際原油價格創造歷史記錄,美灣到日本的關鍵路線上,巴拿馬級貨輪運價從兩周前的63美元上漲到65--67美元。所以該地區的壓榨商在“圍追堵截”下陷入了觀望。 后市來看,該地區壓榨商等待海運費回落的時候,也可能選擇其他油籽或者貿易商直接進口下游產品滿足國內需求;另外,貿易商預計到2005年下半年之前,貨輪供給會較為緊張,不排除海運費繼續上漲;因此要想吸引這個地區的需求,美國大豆只有降低價格。 中國在這幾個地區一支獨秀,獨撐美國出口市場,但是目前中國大豆進口已經出現了減緩跡象。首先,中國的定購峰值和壓榨利潤密切相關。如9、10月定購高潮正是在高的壓榨利潤背景下完成的。如9月下旬,進口大豆的壓榨利潤在300--400元左右。但此后豆粕價格回落,壓榨利潤也萎縮到100--200元左右,推遲船期即是明證。其次,正如開始所言,高的海運費也同樣影響到了中國市場。進口成本增加會擠壓壓榨利潤。 以上分析總結,在美國大豆市場和豐產抗衡的出口前期給予期價以支撐,但是結構分析顯示,除中國外的其他地區支撐力度較弱,海運費居高不下會更加削弱他們的支持力;中國在豆粕價格回落和進口成本增加后,進口也將減緩,所以后市期價下跌的風險會增加,可能試探關鍵的5美元支撐位。 (梁杰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