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企業大量集中采購埋隱患 供大于求將再出現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27日 09:42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 ||||||||
9月中旬以來進口大豆(資訊 論壇)成本不斷趨降,國內油廠壓榨利潤明顯改善,油廠開工率增加,采購美國大豆的積極性也開始增加,近期國內油廠已累計購買美國新大豆404.39萬噸,較去年同期上升20%。但是,在豐產的新豆上市之際,油脂企業不顧國內基差及需求,大量進口大豆,可能導致后期大豆市場再度出現供大于求的局面,從而重創國內大豆和豆粕(資訊 論壇)價格。
自今年第二季度開始,由于國際大豆市場價格連續暴跌,國內豆粕需求持續低迷,以及國家宏觀調控的壓力,油脂企業大量進口高價大豆導致行業嚴重虧損。很多中國油廠無奈對進口大豆合同大量毀約,導致一度進口不足,國際谷物公司也因此蒙受2到3億美元的損失,由此帶來的后遺癥是油廠進口目前受限美國貿易商制定的苛刻銷售條件,具體包括:其一,如果中國買家要采購一船5萬噸的大豆,就要支付至少250萬美元的定金(相當于整船大豆成本的20%,而以前最低只有5%);其二,要求中國買家在簽訂合同后的一個月到一個半月內接貨(以前可以在到貨期的前幾個月就訂貨);其三,要求中國進口商在合同簽署后的三天內就開具信用證(過去是幾周)。 國內油廠資金周轉的傳統模式為:銀行開出信用證→油廠加工進口大豆→銷售豆油和豆粕回籠資金→歸還信用證資金,依次循環。接受新合同條款后,油廠購買升貼水后再點價的周期縮短,資金要求也進一步提高,其操作時機、手段等技術水準面臨考驗,競爭也將加劇。而且,歷年來,中國買單大量出現在芝加哥大豆市場的時候,價格總會上漲,油廠的采購成本總會增加,須轉嫁給后續產業的風險自然增加。在年初,油廠采購南美大豆操作不當,自己承擔了大幅虧損,付出大量學費后,此次再次大量集中采購北美大豆,其行為依舊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 近幾個月,CBOT大豆從年初的16年高點下跌了50%左右至500美分/蒲式耳一線時,美國農場主開始申請政府貸款補貼,出現惜售行為。美灣升貼水上漲,加上船運費率達到60美元,中國買家采購積極性開始出現,種種因素帶動了CBOT大豆期價出現接近30美分的反彈。在南美大豆今年銷售情況不佳導致庫存大增,北半球豐產新豆集中上市,未來世界大豆供給壓力大增的市況下,基金態度鮮明,依舊持有4.7萬余手的凈空頭寸,后市不容樂觀。然而,各油廠在有微薄壓榨利潤之際迫不及待大量點價,唯恐再次被國際炒家阻擊,而不顧國內基差及需求等實際情況,很可能再次埋下隱患。 國慶節前,油廠有高達500元/噸甚至600元/噸的壓榨利潤,目前,盡管豆粕豆油相繼回落,但油廠利潤依然在200元/噸(國產大豆壓榨利潤目前明顯高于進口大豆,在300至400元/噸左右)。在豆粕現貨價格繼續下行之際,禽、肉、蛋等下游產品的消費在節后開始出現下降,其他相關飼料原料玉米(資訊 論壇)、小麥(資訊 論壇)近期價格也大幅下跌,面臨著需求淡季,飼料企業觀望心理更加濃厚,空倉和輕倉現象較為普遍。 近期大量采購后,估計10月份和11月份的進口大豆到港量將會超過預期,可能將達到180萬噸和200萬噸,到港成本2760元/噸附近,按近期已經大幅下跌500元以上的豆油成交價格5750元/噸推算,豆粕成本價格在2350元/噸。如果CBOT大豆期價繼續下探,國產大豆價格也不免會受拖累一路下行,屆時,產區農民可能會大量出售新豆,加上成本低廉的進口大豆的大量涌入,后期大豆市場很有可能再度出現供大于求的局面。而且,中國近期采購了7萬噸廉價豆粕,加上今年同比增長70%以上的豆油進口情況,后市供給風險不容忽視。 相關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