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交易的基本戰術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24日 01:38 美爾雅期貨 |
一、金字塔式加碼 在帳戶出現浮動利潤,走勢仍有機會進一步發展時加碼,是求取大勝的方法之一,加碼,屬于資金運用策略范疇。如何分配,要講技巧。 增加手中的交易,從數量而言,基本上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是倒金字塔式,即是每 次加碼的數量都比原有的舊貨多;第二種是均勻式,即是每次加碼的數量都一樣;第三種是金字塔式,即是每次加碼的數量都比前一批合約少一半。如果行情是一帆風順的話,那么上述三種處理都能賺錢。如果行情逆轉的話,這三種處理哪種比較科學、哪種比較合理就立見高下了。 假設我們在1920元買入大豆(資訊 論壇)合約,之后價格一路上揚,隨后在1955元加碼,到2005元又再加碼。又假設手頭上的資金總共可以做70手合約,如果以上述三種方式分配,就會產主如下三個不同的平均價: 倒金字塔式:在1920元買10手,1955元買20手,2005元買40手,平均價為1978元。 均勻式:在1920元、1955元、2005元三個價位都買入同等數量的合約,平均價為1960元。 金字塔式:在1920元買40手,1955元買20手,2005元買10手,平均價只為1942元。 如果大豆期價繼續上揚,手頭上的70手合約,均勻式加碼比之倒金字塔式每噸多賺18元的價位;金字塔式加碼更是比倒金字塔式多賺36元的價位。賺也是金字塔式優越。 反過來,如果大豆期價出現反復,升破2010元之后又跌回1965元,這一來,倒金字塔式由于平均價高,馬上由賺錢變為虧錢,原先浮動利潤化為烏有,且被套牢;均勻式加碼雖勉強力保不失,也前功盡棄;唯有金字塔式加碼的貨由于平均價低,依然有利可圖。 做空頭時也是同樣道理。在高價空了貨跌勢未止時加碼,也應一次比前一次數量要減少,這樣,空倉起點時的數量保持最大,最后一次加碼數量最少,維持金字塔式結構,這樣平均價就比較高,在價格變動中可以確保安全。 二、累進戰術的應用 越來越多的交易者意識到孤注一擲的危害,分兵漸進的原則已成為大家的共識。但是,要真正落實分兵漸進仍有一個如何加碼問題。而累進(PYRAMID)戰術,正是分兵漸進原則的具體應用。 所謂累進戰術,就是:假設你在A點買進,剛好被你抓住的是谷底,接著行情上揚到日點,你覺得漲勢才起步,無理由急于套利,又在B點加入第二支兵買入乘勝追擊。行情漲至C點,認為不過是一個大升浪的中間點,再加碼第三支兵擴大戰果,臨近浪頂才“鳴金收兵,班師回朝”。因此,累進戰術也可以稱做順勢加碼。 正確應用累進戰術有三點是必須要注意的: 第一,賺錢時才加碼,因為賺錢時加碼是屬于順市而行,順水推舟。買入之后漲勢凌厲再買或賣出之后跌風未止再賣,這樣可使戰果擴張,造成大勝。如果虧錢時加碼卻是逆市而行,在錯誤的泥潭越陷越深,所以,經驗豐富的交易者都有一股加碼的狠勁,但“只加生碼,不加死碼”。 第二,不能在同一個價位附近加碼。譬如你在2090元/噸時做了一筆大豆空頭合約,應該等行情跌至2050元再空第二筆,跌破2000元大關再做空第三筆。如果在2090元/噸時賣出第一筆,在市場牛皮之際,2080元時又賣空第二筆,2065元你再空第三筆;價位在2080元左右,這樣一來豈不是變成孤注一擲了嗎?一個反彈上2100元怎么辦? 第三,不要倒金字塔式加碼。當你準備做累進戰術的時候,資金分配很重要,第二支兵應要比第一支兵少,第三支兵又應比第二支兵少。這樣三支兵的平均價比較有利。相反,每次加碼都比原來的多,做多頭的話,平均價就會拉得越來越高;做空頭的話,平均價就會壓得越來越低,行情稍微反復,就會把原先擁有的浮動利潤吞沒,隨時由賺錢變為虧錢。這是極為不智的做法。 分兵漸進是正確的原則。一個正確的原則必須配以正確的策略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做好上述三點事項,累進戰術方可發揮威力。否則,“正經也會被歪嘴和尚念歪”,適得其反。 三、平均價戰術不可亂用 期貨買賣一般策略中,平均價戰術被很多人奉為經典,不少專業書刊、訓練教材都列入介紹,相當部分交易者亦以這套戰術從事期貨買賣。 平均價戰術要點是:當市價于A點時,根據所搜集的資料判斷行情會上升而買入,但可能基于某些因素而暫時下跌。故當市價下跌至B點時,更應買入(因原有資料顯示行情會上升),這樣,總體買入的價位就是A點與B點之間的平均價,比A點為低。一旦行情漲回A點,便可反敗為勝。依照這個策略,如果行情從B點繼續下跌,則在C點再買,再跌又在D點再買……總之平均價越拉越低,只要市價回升至平均價以上則可獲厚利矣。跌市做法亦同此理。 這套戰術是否確實可行呢?雖不排除有時會成功的可能,但基本上相當危險。 首先,這種做法屬于逆市而行,并非順市而行,既然在A點買入后而行情下跌,已證明了原先認為大市會升的判斷是錯誤的。“不怕錯,最怕拖”是期貨交易首要原則。無論你信心有多大,只要你手上的合約出現浮動損失,就應按事前設好的止損點迅速認賠出場。如果太堅持自己最初的看法,一而再、再而三的逆市投入,只會招致越來越大的損失,期貨是信用擴張10倍以上的生意,當你在B點再買時,你要先補足在A點買入的浮動損失;又跌在C點再買時,又要先補足在A點和B點買入加起來的浮動損失……這樣就不是什么兩套本錢、三套本錢所能應付的。有些人沒有想到這一點,往往資金預算無法控制,半途就被斷頭。 有人說,資金充裕就可以用這一招平均價戰術,在一段小反復當然可以,但遇到周期性轉市,這套平均價戰術就變成擔沙填海,等于踏上不歸路。例如1996年9月,當時國內大豆期價在3500元/噸以上。如果當時你在3500元價位買大豆,大豆跌至3300元、3100元、2900元,你都堅持平均價戰術,三年來大豆價格江河日下,最低跌至1850元,不破產才怪呢!所以,平均價戰術真的不可亂用。 四、反轉戰術的運用 當期貨市場出現重大的突發性新聞時,行情就會大幅波動。如果原來已持有的合約剛好與消息市走勢相反的活,就有必要運用“反轉”(SWITCH)戰術了。 反轉的做法是:比如在A點做了多頭之后,新的刺激因素使價格下挫,對行情重新檢討,確認原先的判斷是錯了,則立即在B點雙倍賣出,變多頭為空頭,當價位下跌至C點時,除彌補原先的虧損外,尚可獲利。 反轉其實包含了兩個層面:一是原先的合約作認賠處理,符合“不怕錯,最怕拖”的原則;二是掉轉槍頭,爭取反敗為勝,符合順市而行的原則。 反轉戰術在大市發生轉折,即由上升軌道轉為下降或由下降軌道轉為上升時,具有特別的效果,可謂扭轉乾坤全靠它。 反轉戰術井非時時可以使用。遇到反復起落市或牛皮行情等等,就不能亂用了。當行情在狹窄幅度內呈箱形來回穿梭,上到某個價位左右就掉頭而下,落到某個界線附近又掉頭而上時,如果你仍做反轉的話,就會“左一巴掌、右一巴掌”被打得暈頭轉向,這時倒是一動不如一靜,以不變應萬變為宜。 五、觀察一下再做反轉 在期貨交易中,如果看錯了就要及早認賠出場。至于是否馬上采取行動往相反的方向入市,就得一慢二看三通過了。 因為每一個價位作為出發點,在下一個價位出來之前都有向上或向下兩種可能性。我們不能絕對地肯定走勢必漲或必跌。做了多頭認賠是擔心會繼續跌,是否跌還有待觀察;做了空頭止損是防止會繼續漲,是否漲仍要看發展。認賠之后不容有失,再做要很小心。立刻作一百八十度大轉變采取相反的行動,除非是機會率很高、把握性很大,否則不應如此匆忙。誰敢斷定下一步必漲或必跌呢? 事實上在買賣過程中,往往一錯到底還不至于帶來那么巨大的虧損,最慘的是一錯再錯,左一巴掌,右一巴掌。立刻做反轉,就存在這樣的危險。 市場走勢經常會出乎預料,你做了多頭,行情向下,你不信嗎?它就跌給你看;你仍不信?再跌!你看漲的信心徹底動搖了,認賠出場了,哈!行情就回頭而上。如果你認賠時馬上反轉,在跌勢將盡時才追賣,豈不是才踩完一個陷阱,又跌進另一個羅網嗎!想一想也知道:走勢總是一個浪接一個浪地漲跌的,你在一個下降浪的頂做了多頭,跌到浪底,你卻反轉做空頭,而到了底這個浪已要止跌回升,你當然被逮個正著! 順市而行、撥亂反正、做反轉戰術的原則是對的,之所以要觀察一下才下手,就是為了判斷原先自己意想不到的這個趨勢究竟方興未艾抑或臨近尾聲。綜合基本因素、技術分析、數據信號等,認為是仍有足夠活動空間時才能實施反轉做法。一個勢總有一定幅度,原先認賠損失越少,越值得立刻反轉,因為相對剩余空間大;原先認賠損失越大,越不值得立刻反轉,圇為相對剩余空間小。 六、把握輸少贏多的機會 期貨買賣輸贏的機會經常是一半對一半,即是除了漲跌都有可能這一點之外,還有一點就是平常的一次出擊,有機會賺十個價位,也有風險虧十個價位,以賠率來講是一賠一。一個賺錢的上佳機會,除了基本因素傾向強烈,圖表信號明顯之外,還必須具備“輸一贏三”、“輸一贏十”這樣的好賠率。 期貨走勢,再強的牛市總有它的頂,再兇的熊市也會有個底。從階段發展來看,更是一個波浪接一個波浪,每個浪都有它的波峰和波谷。所謂輸少贏多好賠率的機會,就是在臨近圖表關口、心理關口、干預關口的頂部時做空頭,接近底部時做多頭。假著破頂穿底,立即止損,只是虧一點點。如果真的成了頂部或底部,那就大賺特賺。 第一,從圖表關口找機會。例如在一浪高一浪的升勢中,把兩個以上的小浪之底連成一條直線,就是趨勢線中的上升支持線,當一個新浪回頭,價位靠近支持線時馬上入貨,同時設限跌破支持線就止損。這樣,虧是丟芝麻,賺是摘西瓜。 第二,從心理關口找機會,在市場上,很長時間沒有漲到某個整數價位,這個價位就成為上升勢的心理關口;相反長期未有跌到某個大數價位,這個價位就成為下跌勢的心理大關。接近上升勢的心理大關做空頭或臨近下跌勢的心理大關做多頭,破關認賠虧損有限,不破的話就有暴利可圖。 第三,從干預關口找機會。一個國家的政府和中央銀行以及交易所為了壓抑過分投機,穩定金融秩序,維護正常供求,在某些時候也會采取行動對市場加以干預,令行情急轉直下。接近這些關口也可以以小搏大。 七、清淡的月份不要做 以交割時間順序來說,同一商品的期貨有現貨月份、近期月份、遠期月份、最遠期月份之分。 由于季節性或交易旺淡季的影響,有的月份交投比較活躍,有的則顯得清淡。所謂活躍,就是買賣畢較多,成交量大,不論什么時候都容易有買賣對手,可以把手頭上的合約順利出脫。所謂清淡,其特點是買賣比較少,成交量稀疏,有時想賣出沒有對手承接,打算買入又沒有人出貨,價格要么死水一潭,要么大步空跳。 農產品類的商品,一般是播種期和收獲期的月份最活躍,生長期比較活躍;另外,通常是遠期月份活躍,近期貨較不活躍。在買賣時必須善加選擇。 活躍的月份由于買賣盤口集中而且大量,市場抗震力強。即使某個大戶有大筆買賣,由于活躍的月份有足夠的容納量,所以沖擊力相對減弱,價位波動不會太大。然而,在不活躍的月份進行交易,因為市場容納量少,即使一筆不大的買賣,都會引起大的震蕩,容易產生無量上升或者無量下跌。你買要買到高高,賣要賣得低低。做新單難有對手,想平倉難以脫手。因此,做不活躍的月份很吃虧。 期貨市場變幻無常。當我們入市之時,首先要想到進得去是否出得來。挑選活躍的月份交易,即使后有追兵,不致前無去路。在不活躍的月份買賣,就難免被人“關門打狗”,毫無還手之力,你要試試嗎? 八、君子不立危墻之下 在期貨交易中,當你手頭上的貨處于虧損狀況時,實在不宜久留,兩三天都沒有改善就要馬上下單認賠出場,不要抱著這些虧損的單子過周末。這是貫徹“不怕錯,最怕拖”原則的重要措施。 有些人手頭上的貨出現浮動損失之后,一味死守,拖足幾個星期,甚至由遠期拖到近期,由近期拖到交割期,最后仍難逃斷頭厄運。為什么會這樣頑固呢?原來他們都抱有一種心理:“多熬幾天,希望多空會轉勢”。 首先,“希望”歸希望,事實歸事實。擺在眼前的嚴酷事實是:手上的單子正居于不利形勢,方向和大勢相反,就是說自己做錯了,問題在于讓這個錯誤到此為止,還是讓錯誤繼續擴大下去?盡快撤退,損失有限,“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曠日持久拖下去,越陷越深,一旦滅頂,以后就算有機會也沒有本錢了。 其實,“多熬幾天”是否就有翻身的機會呢?如果是一個周期性升勢而你做了空頭,或者是一個周期性跌勢你做了多頭,“多熬幾天”是毫無作用的。例如1996年9月國內大豆期價創下3570元/噸的高價,之后開始由強勢轉為弱勢,1999年7月跌到1850元/噸,足足跌了三年!試想三年前如果買了大豆,熬到現在的話,那是一幅多么悲慘、可怕的情景! 即使從技術性來看走勢,雖然價格是一浪接一浪地曲折的發展,但決不等于兩三天或六七天就必然逆轉,隨隨便便由升變為跌,無端端跌會轉為漲。一個升浪或一個跌浪總會有個過程,不會迅速到頂,也不會很快到底。到了頂或底,技術性調整亦是有一定的幅度,不一定會回到你被套牢的價位讓你脫身。多熬幾天,于事無補。耐心可以表現在捕捉戰機時,“不明朗的市不入,無把握的仗不打”。但在出現浮動損失時,“耐心”就是“束手待斃”的同義詞。 九、合約要及時換月 習慣上,期貨交易者都是挑選買賣最活躍的月份交易。而隨時間的推移,遠期月份,都會變成近期月份直至交割月份。 做期貨要緊記“君子不立危墻之下”。通常來說,到了交割月份,由于時日無多,活動空間減少,加上保證金加倍甚至全額交割,對沖避險的生產商實行收現貨或交現貨的沖擊,所以一般交易者都“敬鬼神而遠之”,不會把合約拖到交割月份。正是由于這一因素,交割月份交投疏落,價格飄忽,交易者不宜在此久留。因此,手頭上的合約及時換月,轉移到“安全地帶”,是減低風險、提高勝算的重要措施。 所謂“換月”,就是把手中臨近交割月的原有合約平倉,同時在買賣最活躍的月份,建立新的合約。一般情況下換月都是保持同樣數量合約,保持同樣買賣方向。 合約換月要留意如下要點: 第一,要及早行動,不要拖到“最后一班車”。比如做大連商品交易所的三月大豆,到了3月1日,就屬于交割月份。到2月底最后一個交易日前一兩天,會有比較多的平倉單。如果前一階段被套牢的買單比較多,那么平倉時賣單較為集中,會令行情更加下沉;如果前一陣子被軋住的空頭比較多,到時平倉性的買入也必為大量,會令價位更往上竄。毋須諱言,需要動“換月手術”的,一般是被套牢而又決心守下去的單子。所以,拖到最后關頭才出脫換月,只會擠作一團,互相踐踏,使價位波動加劇,令損失增大。有經驗的做法,是轉為交收月份之前一個月就要著手部署,捕捉良機,盡量在還有十天就轉月之前移倉換月。 第二,換月時,舊合約平倉和建立新合約要同時進行,不要一先一后。因為合約換月一個特點是保持同樣數量的合約,如果時間上錯開處理,先平舊倉再建新倉或先建新倉再平舊倉,要么手上變成“一無所有”,要么“舊愛新歡共處”,都違背換月原意。 以上講的是換月的技巧。合約要到了考慮如何換月的地步,說明是拖了很久,這不是好事情。要是賺錢的單子,平倉就獲利,那還用得著傷腦筋去換月嗎? 十、要把握拋空機會 期貨交易是可做多頭也可做空頭的“雙程路”。一般交易者囿于股票、房地產投資的傳統方法,初接觸期貨買賣時,往往對先買后賣易于接受。而對先賣后買則難于理解,因此對做多較有興趣,對拋空總覺得有點不踏實,從而錯過了不少賺錢的機會。 期貨交易發展到現在,履行現貨交割的比率占很少了。絕大多數交易者都是基于預期心理,以“考眼光、賺差價”為出發點,去從事期貨交易。如同預測某項商品將會供不應求而做多頭一樣,估計某種商品可能供過于求而做空頭是正常的。并非手頭上原先有實貨才可以賣出、只要到頭來在市場上將合約買入平倉,就毋須交現貨,正如做了多頭只消在市場上將合約賣出平倉,便不用收現貨的原理。 期貨市場沒有永遠的漲勢。有漲必有跌,如果只習慣于在漲市中做多頭,不善于在跌市中做空頭,就等于放棄“雙拳出擊”,浪費一半機會。 由于多數交易者慣于“先買后賣”的“順序”,而不慣于“先賣后買”的“倒序”,變成做多的人通常比賣空的人多。既然期貨交易實質上是一個財富再分配過程,看對的賺看錯的,看錯的虧給看對的,那么,就好比打麻將一樣,在升市過程中,是“三家贏一家”,在跌市過程中則是“一家贏三家”。表現在走勢上,在牛市中因為錯的人較少,買家一般都希望不要買得太貴,所以升勢相對而言是“漸進”式,相反地在熊市中因為占市場人口多數的買家成了產錯誤的多數,在風聲鶴嗅、草木皆兵的氣氛中爭相出脫,不計成本,所以跌勢相對來說是“急進”式。譬如爬樓梯上頂樓總是緩慢些,但從頂樓跳下來就急促了。期貨市場永遠是跌比升要快得多。 十一、不要主觀設想頂和底 一手合約,對于整個市場,不過是大江中的一滴水,漲潮,隨大流上溯;退潮,隨大流下游,才能顯現出它的存在意義。買賣宜重勢不重價。只要供求、經濟、政治及人為各種因素仍然利多,市場人氣仍然看好,只要資金仍然流入市場轉化為買單,那么,行情就會一浪高一浪向上,不斷摸頂。反之,走勢就會一浪低一浪的向下,不停探底。所謂高價,只不過是相對于前一階段的價位較高,下一個價位又升上去了,原來的高價馬上變成低價;所謂低價,只不過是相對于前一階段的價位較低,如果下一個價位又跌下去了,原先的低價立刻變成高價。每一個價位的下一步發展都有向上和向下兩種可能。 如果是你主觀上認定某個價位是頂,等于否認了它仍然會向上的任何可能性;你主觀上認定某個價位是底,無異排除了它仍然會向下的任何可能性。但,市場的無形之手是不由你指揮的。 不要奢望自己能在頂價賣出和在底價買入。因為放眼一個月,成交的價位有很多個,但頂和底只有一個;回顧一整年,成交的價位有非常多個,但頂和底只有一個;翻開整個歷史,成交的價位有無數個,頂和底亦只有一個!看對大勢能賺錢已經不錯了,何必強求賣到頂、買到底呢?就等于打乒乓球一樣,能扣殺得分已經很不錯了,如果還要每球都扣殺成擦邊球,恐怕世界冠軍都做不到! 十二、規避賺錢變虧錢 一筆買賣,如果一開始就看錯方向,一入市就被套住,到后來被斷頭,猶無活可說;但一開始是看對的,一入市就有浮動利潤,由于沒有掌握平倉時機,碰到行情逆轉,到頭來賺錢變虧錢,心理打擊就大了。 這個問題確實令交易者感到困惑:當手上的交易處于有利形勢時,著急急忙忙平倉套利,恐怕會失去以后的大勝機會;但不及時平倉放進口袋,又擔心風云突變,變成“敬酒不吃,吃罰酒”。如何避免賺錢變虧錢,是交易者在期貨買賣中必須恰當地處理的重要課題。 當帳戶有浮動利潤時,是否需要平倉。首先要觀察大勢。比如你是做了多頭的,如果當時利多的供求、經濟、政治、人為等基本因素沒有改變,圖表上仍未碰到阻力,市場人氣依然旺盛,就不必匆忙了結出場。你可以假設自己手頭上沒有貨,問一問自己:如果現在進場,究竟應該買入還是賣出?如果答案是“買入”,那么你原先持有的多頭合的便不宜平倉賣出。因為這時仍未有任何征兆會令你由賺錢變為虧錢。原則上有跡象醞釀轉勢才值得擔心這一點。 當然,走勢的逆轉往往是突如其來的,不怕一萬,最怕萬一,避免賺錢變虧錢主要有兩種方法: 第一、在勢猶未盡時,先將有浮動利潤的合約平倉百分之五十,只留下一半參與追擊。這一減碼措施,可保障這筆買賣立于不敗之地。因為即使后來形勢逆轉,留下的一半“打回原形”,先期出場的一半利潤,已入袋為安了。但要注意留下的一半最多設限同一價位或夠手續費出場,可以是零,不能搞成負數。 第二、如果不分批走貨,亦可設限“回檔十分之三”就平倉,緊跟大勢,不斷擴大戰果,到適當時機平倉出場。例如做了大豆期貨合約的空頭,有50元浮動利潤在手,就設限價單,如果反彈15元上來就平倉;如果行情繼續下跌,有80元浮動利潤,又設限價單,如反彈24元就平倉。這個方法的好處在于穩扎穩打,步步為營,保證浮動利潤起碼有七成進入口袋。 以上兩種方法,在一般情況下頗為有用,結合起來用也可以。但是,遇到特殊的急升急跌走勢,防不勝防,也有失控的時候,沒有十全十美、萬無一失的方法。既然有反敗為勝的機會,偶爾反勝為敗亦屬平常! 十三、不要點太多火頭 很多人強調“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喜歡分散投資;也有人善于橫向思維,綜觀全局,采取圍魏救趙的做法,力求以一種商品的利潤彌補另一種商品的虧損。但是,這并不等于我們可以一次點起多個“火頭”,同時進行多種商品的買賣。 首先,人的精神、時間是有限的。作為交易者,應該是有多少閑資才做多少,另外還要有多少時間、精力才做多少。如果做許多種商品的買賣,肯定疲于奔命,難以應付。 其次,支配備種商品的供需、經濟、政治、人為等因素千變萬化。有的商品跟另一些商品“風馬牛不相及”;有的消息對這種商品利多,卻對另一種商品利空。如果同時從事多種商品買賣,要進行不同的行情分析,留意不同的技術指標,往往會搞得自己頭昏眼花,顧此失彼,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古往今來的戰例表明,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無疑事半功倍。“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把我們的資金、時間、精力集中運用,做好同系的或相關的或走勢特別明朗的一兩支或最多三支商品期貨,效果就會好得多。畢竟,能夠同時與很多人擺開棋盤對弈的棋王是鳳毛鱗角,不是人人可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