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基金 > 正文
 

廣發基金吳峻:利瑪竇傳教與基金布道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14日 00:53 中國證券報

  

廣發基金吳峻:利瑪竇傳教與基金布道

廣發基金市場拓展部副總經理 吳峻(圖片來源:中國證券報)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廣發基金市場拓展部副總經理 吳峻

  記得去年年初時,曾經與一位基金經理到一家證券公司營業部去講課。主辦方除了邀請基金經理之外,還邀請了一家經常在本地電臺、電視臺進行股評的某咨詢公司的股評師。當時的市場并不景氣,來的聽眾大多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年人。基金經理講課自然十分理性,實話實說在當時市場形勢下基金給客戶帶來的年收益不超過10%。看得出來,底下的聽眾
對這個收益率十分不屑,多數人先是昏昏欲睡,再是交頭接耳,后來干脆小聲鼓噪:“講什么基金?還是快請某老師來講吧!”

  片刻,基金經理講完,主辦方宣布請著名的某大師講課,只見大門開處,一隊人馬走進會場,為首的自然是某大師,身后跟了四五個人,扛著燈光、攝影機、藤椅等道具前呼后擁地走進會場,好不熱鬧。大師在會場當中藤椅落座,清清嗓子,大聲宣布:“請各位把紙和筆拿出來,現在我就要給大家推薦幾只將在未來2到3周內上漲50%的

股票。”場內聽眾如聞仙音,頓時來了精神,個個掏出紙筆豎起耳朵小心記錄,惟恐聽漏了大師的只言片語。暏此情景,不禁又氣又笑。到現在,該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用了將近一年半的時間達到80%的收益,在基金中名列前茅,講課內容是字字珠磯,可惜卻無人識貨。某大師所謂3周內必漲50%的股票,十之八九是騙人的。中國普通民眾對金融知識之匱乏和對基金認識之偏頗,令人感嘆。

  基金之于中國是舶來之物,人們一時無法認識到基金的妙處。中國民眾長期以來視股市為投機之所,從無真正的投資意識,在熊市里恨基金不掙錢,在牛市里又嫌基金掙錢慢,理性的投資理念總是不受歡迎。面對投資者,基金從業人員通常是從基金ABC基礎知識開始講起,盡力讓人們了解基金的知識、理念、投資方法和投資流程,我們業內稱之為“布道”,意指象傳教士講解經文那樣灌輸。

  基金布道的種種艱難常常使我想起利瑪竇在中國傳教的故事,以古鑒今,兩者在許多方面確是有著某種異曲同工之妙。

  利瑪竇于萬歷五年(1577年)報名參加耶穌會往印度傳教的教團,萬歷十年四月利瑪竇來到中國。他吸取了前輩傳教的經驗和教訓,盡可能研習中國文化,將基督教義融合進中國的古代經籍之中,并發明了“上帝”的稱謂。為了適合中國人“中國是中央帝國”的觀念,利瑪竇還改變了世界地圖在西方的原始面貌,使中國剛好位于地圖中央,這些引起了中國人的濃厚興趣,利瑪竇的住宅門庭若市。這使他繼續利用在國內的所學知識,致力于制造天球儀、地球儀,在不知不覺間成為西方先進自然科學知識的傳播者。而基金同樣將國際經驗與國內現狀相結合,使得投資者逐步接受,并一度創造出“核心資產”等概念。

  由于中西方兩種文化的激烈沖突,阻撓西方傳教士的勢力非常強大,傳教士在肇慶、廣州、紹興、桂林等地均遭到當地官紳的反對鎩羽而歸。利瑪竇為在中國傳教,用盡了一切辦法,獲得萬歷皇帝的晉見,萬歷皇帝對利瑪竇的禮物興趣十足,他特別在皇宮內為自鳴鐘蓋一座鐘樓,并詳細詢問西方的風俗人情。利瑪竇被允許在北京長期居住,明政府還每隔四個月給他們發一次津貼,但各地的抗議活動依然此起彼伏,兩種文化的沖突仍在繼續。

  投資與投機同樣在市場中不斷產生沖突,就象當初中西方文化的沖突,但沖突的存在并不能改變趨勢的發展。現代社會中的國民已經非常開化,對外來事物再沒有從前的激烈抵觸。基金進入中國不足十年的時間,人們對基金已是從不了解到逐步接受,基金總規模從零發展到2005年底的約3800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

  “讓投資成為中國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這是廣發基金公司投資總監朱平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或許這也正是每一位基金從業人員承擔的布道工作之神圣所在。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618,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