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聯基金研究總監張嵐:對價爭論中的辯證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3日 05:33 中國證券報 | |||||||||
國聯基金公司研究總監 張嵐 和股改相關的爭論大體都是圍繞對價的高低而展開。流通股股東要求獲得更高的對價并得到未來業績增長的承諾,似乎這是他們彌補前期所有投資損失的最后機會;而大股東則一再表白現有的方案已經是傾其所有,盡其所能,如果再提高對價,仿佛馬上就會破產。
言為心聲。每個人的言行,都體現了自身的利益和立場。流通股股東如果不是因為最近幾年在與國有股減持相關的行情波動中遭受了損失,應該不會對對價這么孜孜以求。況且,一家企業的對價如果足夠高,企業的股票在短期內大多會受到追捧,因此對對價的追逐是大多數投資者“只爭朝夕”的投資心態的體現。非流通股股東如果不是因為承擔著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重任或者顧及自身身價,應該也不會在對價支付上這么斤斤計較。 按照消費的生命周期理論,一次性的所得不會改變我們長期的消費行為。對于流通股股東而言,對價也屬于一次性的“淌來利得”,也不應該改變我們長期的投資行為和回報。更何況,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雖然今天我們可能獲得較高的對價,但明天我們可能要為此埋一張更大的單。 至于流通股股東希望大股東對上市公司未來幾年業績增長作出承諾,在我看來更是屬于沒有技術含量的要求。現在一些上市公司對最近一個財務報告期的業績預告都能經常進行調整,我們要求他們對未來幾年的業績作出承諾又有什么意義?更何況,我們自己都無法確定在未來幾年我們是不是還是這家上市公司的股東。 作為整天面對不確定市場的投資者,由于投資風格存在差異,可能偏好并追逐風險,也可能厭惡并規避風險。對承諾的要求,多半是因為對風險的厭惡,但承諾所蘊含的兌現風險預示著我們并不能完全規避風險。所謂“一諾千金”,既表示承諾的稀缺與珍貴,更表示承諾不可輕易相信。事實上,我們現在不缺乏承諾,而是缺乏能最終兌現的承諾。 現在一些上市公司針對自己的業績承諾增加了處罰條款,一旦業績增長承諾無法實現,則采取追加送股的方法予以補償。這當然比空口的承諾具有更大的可信性,但現在通行的處罰條款和承諾并不匹配。承諾的往往是未來連續幾年的業績增長,而處罰則具有一旦啟動隨即失效的一次性特征。如果上市公司第一年就出現業績增長未達到承諾的情況,處罰條款隨即啟動,但以后兩年如果再出現業績增長承諾無法實現的情況,上市公司并不需要再為當時的承諾作出補償。 流通股股東對對價方案的過度關注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大股東在股改中的表現。幾乎在所有為股改而進行投資者溝通活動中,上市公司總是會不遺余力地演示、驗算他們的對價方案,以及諸如送出率、送達率等指標所具有的各種橫向或縱向優勢,而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介紹則是作為不起眼的花絮被點綴在股改方案的角落。投資者多半會把上市公司類似避重就輕的行為轉化為對上市公司未來前景的擔憂,他們關注的重點也就很現實地落在了對價方案上。 圍繞對價的爭議就如同天天發生在我們周圍的消費者和商家的討價還價。不論作為投資人還是消費者,都應該事先想好,我們是要便宜的無用之物,還是要高價的必需品。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