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營銷:為者常成 行者常至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31日 12:19 證券時報 | |||||||||
□李映宏 五月份的時候,帶一家銀行分行的一些優秀客戶經理去了趟麗江。事實上,做一個銀行的銷售人員是非常不容易的,尤其是要做一名優秀的個人金融業務營銷人員,就更需要面臨艱苦的挑戰了。以基金銷售為例,一家大型銀行,幾乎每月都有新基金在發行,有時每月可能會同時發行兩只不同公司的基金,而且幾乎每只基金都有任務壓下來。況且,除了基
現在,銀行業正處激烈的變革時期,原有的以負債業務為主的經營模式正在面臨強有力的挑戰,正如臺灣銀行業在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所經歷的那樣,中間業務日益被提到重要的位置。將銀行網點建成金融超市,是各家銀行努力的目標,基金銷售業務,則是銀行“超市”里重要的“商品”之一。不過,無論對于銀行,還是基金公司而言,基金、尤其是股票型基金在股市連年熊市的大背景下,實在有些生不逢時,基金在2003年的賺錢效應,猶如曇花一現,但因此而掀起的基金銷售熱潮,卻令許多在當時和其后購買了基金的投資者損失不小。基金行業的整體形象,因此而打了折扣;一直在老百姓心目中堅如磐石的銀行業,也承受了不小的壓力,而所有壓力最直接的承受者,便是銀行的客戶經理們了。 作為商業機構,銀行發行基金的終極目的,無非也是“利益”二字。如果在牛市,在基金尚處于賣方市場的大環境下,大力支持基金的發行,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但事過境遷,基金業整體的賺錢效應失去了之后,銀行發行基金的動力,就顯得不那么充足了。以一只股票型基金為例,托管銀行包括托管費、申購贖回費在內,能得到的費率總和大約超不過2%,國外如美國,卻可能達到4%-5%左右,而獎勵到客戶經理個人頭上的,也就微乎其微了。一位銀行客戶經理對我說,賣基金,不如賣保險,因為保險的獎勵多得多。可想而知,你要想讓銀行用心地為你賣基金,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在銀行與眾多基金公司的博弈中,銀行處于絕對賣方市場的地位。 難怪有人說,在金融行業的分工里,基金處于金融行業金字塔的頂端,但在基金的發行市場里,基金卻處于底層。當然,這說的是在熊市里。 經歷過牛市的基金營銷人員,大都遇到過機構客戶主動找上門來購買基金的好事,如今,這樣的事已經很難再碰到了。不過,對于做基金營銷的人來說,似乎才真正顯出了其存在的價值。一位資深營銷大師在談到基金銷售難的問題時就這么說過———做銷售,尤其是做機構銷售的人,從數學的角度,其實做的是概率,從社會學的角度,其實做的是人。 想起了一句話: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李敖在“神州文化之旅”行程中,參觀他兒時的母校北京新鮮胡同小學時,有記者請他給他的小學友們寫句話,大師不假思索,就在黑板上寫下了上面的那句話。李敖說,世間的任何事情,你不去做,就永遠不可能成功,但你去做了,而且最好是鍥而不舍地去做了,就有做成的可能。小學生們給李敖以熱烈的掌聲,但以他們不多的閱歷,估計沒有太多人能真正理解這句話。我查了一下,那句格言源于《呂氏春秋》,仔細想想,我小時侯也讀過,只是現在已經忘記了。做營銷,卻讓我深刻地記住了古人的話。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