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私募基金的江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1日 10:00 卓越理財 | |||||||||
私募基金在股市中曾經叱咤風云,一度創造了不少財富神話。但是,由于種種原因,私募經理的經理人卻往往十分神秘,他們操縱著上億的資金,但卻深居簡出。現實中,他們的生活到底怎樣?他們的生存狀態如何? 私募基金:從幕后走到前臺
文/徐子桐 國內私募基金究竟數量有多少,其生存狀況如何?這一切都被披上一層神秘的面紗。 由于私募基金大都潛伏于地下,暗箱操作,沒有人確切知道它到底有多大。 此前方方面面的統計數字不一而足,2001年3月《證券時報》估計我國私募基金規模為1000億元左右。當時也有人說在2000億到5000億之間,據一些業內人士的估計,大概有5000億左右。但是,無論怎樣統計,都遠遠超過了當時深滬兩市的封閉式基金總量。 2003年,中國人民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監管司司長夏斌在一個研討會上以學者身份發表了《中國私募基金報告》,文中提到,“我國目前私募基金規模已達7000到8000億元,接近于滬深兩市市場流通市值的一半。”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國剛其后甚至推斷,中國私募基金規模可能在8000億至9000億元左右。 2004年7月份中央財經大學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私募基金總規模在6000到7000億元之間。市場最為關注的有兩種。一是“敢死隊”性質私募基金。如銀河證券寧波解放南路、天一證券寧波解放南路等。二是投資公司、財務顧問公司等。他們大多脫胎于券商或者基金公司,或接受上市公司閑置資金進行投資,利用個人賬戶做莊。 顯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與私募基金的尷尬地位不無關系。 私募基金與公募基金最大的區別,是資金募集方式不同,公募是向全社會公開發行,而私募則是私下里一對一定向募集。正是由于私募成本遠高于公募,因此,私募門坎很高,比如美國規定,認購對沖基金的人年收入不低于10萬美元,或擁有400萬美元證券資產。 據悉,私募基金處于合法與不合法之間。說其合法,公司開辦“投資管理”業務并不為法律所禁止,投資管理可以管產業投資,也可以管證券投資。但是,目前非金融機構發起的私募基金在國內募集資金有非法集資之嫌。一旦發生意外,那么糾紛就很難解決。盡管如此,日后私募基金必將從幕后走到前臺,其合法化是大勢所趨。 前不久,央行行長周小川公開表示,在風險可以買賣的情況下,將來可能比較愿意承擔風險的,主要是私人投資類組織和私募投資的基金,今后民間財富是需要著重培養的,在政策上要考慮它們的地位問題。此前,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也曾建議出臺規范和發展私募基金的法規。 其實,當前銀、證、信、保各機構自行推出的各種理財產品,都帶有“私募”性質的,并在各金融監管部門聯合制訂的《金融機構從事理財業務管理辦法》下,統一理財產品的游戲規則。此次,央行高層領導的發言無疑讓我們看到私募基金有走向陽光的希望,也使私募基金合法化的話題又一次成為社會各界討論的熱點。 私募基金是相對于受政府主管部門監管、向不特定投資人公開發行受益憑證的證券投資基金,它是通過非公開宣傳、私下向特定少數投資人募集資金形成的集合投資單位,它的銷售與贖回都是通過基金管理人私下與投資者協商而進行的。 值得警惕的是,由于目前的法律法規并沒有對私募基金做出明確的規范,其運作缺乏法律依據和保障,掌控著這些基金的機構也因此多游離于現有監督機構的監督之外,自身運作風險和對市場造成的風險都比較大。
相關報道: 獨家聲明: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致電:(86-10)82628888轉5173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