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分化到差異化:2005年中國基金業的新格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3日 06:29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 |||||||||
2005年基金行業的分化格局 在經歷了8年的發展、創新后,各基金公司從市場規模的占有、產品線的布局、業務范圍的拓展以及營銷手段等方面均出現了明顯的分化,行業資源面臨重新整合的局面。分化成為2005年基金業最為顯著的特征之一。
一、基金業行業格局的縱向分化 基金行業格局的縱向分化主要表現為各基金公司在管理資產規模、投資績效方面的差距。 1、基金公司管理的資產規模分化 基金市場的規模在經歷了2004年的快速擴張之后,2005年的整體規模增長趨緩,截至2005年9月30日,共有基金217只,其中開放式基金163只,份額為4178.28億份,基金總份額達到4995.28億份,基金總資產規模達4975.30億元。2005年新增基金57只,基金新增份額1605.03億份,其中貨幣市場基金資產增幅最大,由2004年底的645.10億元增至1804.08億元,增幅約1.8倍。 截至2005年9月底,共有基金公司52家,持有基金份額超過百億以上的基金公司13家,其持有基金份額占基金市場總規模的72.13%。其中規模最大的南方基金管理公司旗下基金規模為526.29億份,而管理基金規模最小的公司僅有3.39億份。這種行業的分化和集中的程度,甚至還高于歐美等發達市場,確實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市場動向。 總體來看,2005年的中國的基金行業大致可以說形成了三個梯隊,第一梯隊以資產管理規模超過100億的基金公司為代表,這批基金公司通常經過4-8年時間的發展,形成了穩定的管理模式以及較為完善的產品線,這批基金公司在行業內建立了良好的品牌效應,行業地位較穩固;第二梯隊為資產管理規模在30-100億的基金公司,這批基金公司一般成立于2002年以后,經過3年左右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投資業績,但是由于受市場競爭環境的加劇,基金管理規模增長較為緩慢;第三梯隊為近兩年新成立的基金公司,其管理的基金資產規模一般不足30億,一方面原因在于部分基金公司發行基金數量較少,另一方面也暴露了部分基金公司投資管理績效不佳,市場影響力有待建立。 2、基金公司管理費用分化 截至2005年6月30日,所有基金公司管理費用收入總和為20.28億元,而管理費收入在4000萬以上的基金公司共15家,其管理費收入總和為14.73億元,占行業總合的72.62%;管理費收入在1000萬以上的基金公司共11家,其管理費收入總和為5.45億元,占行業總和的26.86%,管理非收入不足1000萬的基金公司收入總和占行業收入總和不足1%。 二、基金行業格局的橫向分化 基金行業格局的橫向分化表現為基金產品線、營銷方式等方面的分化。 1、基金產品線的分化 各基金公司產品線在2005年出現分化跡象。一方面,一些成立時間相對較早的基金公司產品線已經基本齊全,大致能夠滿足不同風險收益目標投資者的需要,已經形成了一批穩定的客戶群,這批基金公司已經開始在原有產品線的基礎上進行產品的細分化,即對每一類型產品從風險、收益等方面進行第二次分類,突出其產品特性;另一方面,一些成立2-3年的基金公司在加緊產品布局的同時,著重打造自身的投資亮點,突出管理某一類產品的優勢。例如,一部分基金公司低風險產品比重較大,截至2005年9月底泰信、長信和招商貨幣市場基金分別占其產品總規模的94%、93%和85%;而另一部分基金公司則偏重于風險較高的股票型基金,如國聯安、湘財荷銀等十余家公司只有股票型基金;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的南方和華安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貨幣市場基金分別占其管理總份額的70%和77%。但這種產品類型的分化與基金公司成立時的發行時機也具有密切關系,產品的市場走向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基金公司的產品布局。 2、基金營銷策略的分化 由于發行成本的增加,2005年部分基金公司采用了縮短基金發行期,轉而強調基金業績和持續營銷的長期策略。該類基金公司往往在市場具有一定品牌價值,且發行市況相對較好。這種行銷策略更加注重對客戶的持續服務,鼓勵投資者進行長線投資,并通過努力提升業績水平吸引投資者的關注。 三、基金行業格局分化的內在原因 基金行業格局出現分化的推動力,在于證券市場的深刻轉型,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基金行業競爭的日益激烈。 1、基金產品細分化 基金市場經過近8年的快速發展,已經具備了股票型、債券型、混合型、貨幣市場型等主要的基金品種,并相繼推出了指數型基金、保本基金、傘形基金、ETF以及LOF等在投資目標、投資策略、投資對象以及交易方式等方面具有一定特色的基金產品。2005年基金市場的產品創新主要體現為基金產品細分的創新,即通過在每一類型基金產品中細分出具有風險收益水平不同的產品,以滿足該類基金投資者的差異性需求。部分因為股票市場適合基金的投資對象相對有限,債券基金以及LOF基金的細分成為了2005年基金市場上的亮點。債券市場上除了陸續推出了久期不同的債券基金品種,還進一步推出不投資于股票以及可轉債的純債基金。隨著權證產品的日益豐富,LOF以及保本基金也初步具備了投資于權證的條件。所以,基金產品的細分化成為基金公司產品線分化的內在原因,也成為基金公司突破產品同質化的重要途徑。 2、基金銷售渠道多元化 基金公司銷售渠道資源有限是制約基金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為了爭奪有利的銷售渠道,各基金公司的銷售成本居高不下,這種銷售領域的過度競爭往往不利于整個行業、特別是新公司的發展。 盡管銀行、券商等基金代銷業務仍占據基金銷售的絕大份額,但2005年網上銷售的增速已經快于銀行、券商等代銷業務的增速,從而帶動了基金銷售采用電子商務方式的創新。2005年國內基金業的基金電子商務由以往的交易平臺進一步向營銷中心過渡,將銷售與客戶服務連成一體,其中,主推電子直銷的有華安、易方達、上投摩根、嘉實、大成、長盛、中信、華夏基金等公司;采取電子代銷的有招商基金和銀華基金,它們分別借力招商銀行(資訊 行情 論壇)網銀平臺和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上證基金通交易平臺等。此外,基金電子商務還拓展到基金結算領域。基金電子商務的發展不僅拓展了基金銷售渠道,還大大節約了基金營銷成本。這種方便快捷的銷售手段受到了廣大中小投資者的青睞,有利于客戶群的培育。 3、以銀行系基金為代表的新競爭者的進入強化了市場的進一步分化趨勢 2005年基金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高峰,強大的競爭對手相繼進入市場。2005年7月至9月底,工銀瑞信、交銀施羅德以及建信基金管理公司相繼成立,銀行系基金開始全面進入市場。在銀行系基金的沖擊下,基金業分化進一步加劇,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基金行業內資源的重新配置 銀行成立基金公司目前有兩種模式:收購原有基金公司股權和新設基金公司。前者屬于并購重組,有助于推動行業內部整合;后者在增加基金公司數量的基礎上有利于探索創新的經營模式以及管理理念。兩者盡管在形式上有所差異,但都會加速行業內資源的重新配置。 (2)基金公司根據自身特點探索新業務,尋找新的盈利模式 銀行系基金公司強大的銷售渠道將會對現有基金公司的發行規模形成擠壓。但從國際經驗來看,中小型基金公司將特定客戶投資資產管理業務作為主要的利潤來源,成為其發揮自身特點、形成與大型基金公司的比較優勢。伴隨我國基金公司數量的快速增長,基金公司也開始尋求更新的盈利空間,從第一批企業年金資格的激烈競爭中可以窺見一斑。這類為特定客戶進行投資管理的業務需要基金公司為客戶特別訂制基金產品,有助于細分客戶群,充分發揮基金公司的自身特點,從而突破目前基金業產品趨同、盈利模式單一的不足。 4、基金公司股權變更下的分化 截至2005年9月底,共有10家基金公司發生股權變更,其中友邦華泰、國投瑞銀、景順長城以及上投摩根富林明四家合資基金公司將外方持股比例增至49%的上限。截至2005年9月底,共有合資基金公司19家,占基金公司總數的36.5%。其中2005年3家銀行系基金以發起方式設立了合資基金公司,另有2家內資基金公司以受讓股權的方式成為合資基金公司。 基金公司近年頻繁發生的股權變更主要緣于內外部環境的共同作用。從外部政策看,由于證監會出臺的1+1政策規定基金公司股東只能控股一家,持股一家基金公司,導致原有股東必須通過受讓的方式達到政策要求,而這一要求也體現監管層對基金公司原有的內部人控制的約束力加強,通過該政策的執行加速基金行業的新陳代謝,為基金行業注入更多新鮮血液;從基金行業內部環境看,發生股權變更的因素一方面歸結于原有持股券商由于持續虧損而采取的套現行為,另一方面則表現為原有股東通過放棄現有股權轉而設立自身控股的基金公司。 股權變更無疑加速了基金行業的進一步分化。首先,合資基金公司由于股東在基金投資管理、營銷等方面的強大優勢,為基金公司帶來了品牌效應。其次,由于股權變更大多涉及到基金公司高管的人事變更,對基金公司的治理結構產生一定影響,也成為基金公司經營不穩定的因素之一。而股權變更需要監管層的審批,需要大量的時間、人力等,增加了基金公司的經營成本。綜合考慮,股權變更因素從管理水平以及治理結構兩方面加速了基金公司的分化。 四、基金行業格局分化的外在動力 1、業務范圍的拓展 繼《企業年金試行管理辦法》頒布之后,管理層加快了其他相關法規法則的建設,在勞動部、證監會、保監會以及銀監會的通力合作下,于2005年8月2日正式批準了第一批企業年金管理機構,其中9家基金公司獲得企業年金投資管理人資格,成為了年金投資管理人團隊的主力軍。 從短期看,基金公司爭取到企業年金資金的規模并不大,但隨著市場的培育、稅收優惠政策的推出,企業年金業務的開展對基金公司的長期發展十分有利。首先,企業年金業務的開展將有助于基金公司積累特定客戶理財業務的經驗,在原有公募基金投資經驗的基礎上,針對企業員工的不同需求為其量身定制投資產品,這一新的服務模式將拓寬基金公司的盈利來源,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發掘新的利潤增長點。其次,企業年金業務的開展將有助于基金公司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由于企業年金投資具有高安全性的要求,基金公司將針對這一業務整合原有資源,并通過吸收優秀的人力、物力資源重新架構企業年金治理結構、完善風險管理,并通過與企業的溝通帶動公募基金業務的發展。但是,基金公司在進入企業年金市場后也面臨產品設計、客戶開發等方面的挑戰,需要設計嚴格的業務流程以及風險控制程序,在市場發展初期還需要其他相關優惠政策的配合和支持。 企業年金業務的開展將帶動特定客戶理財類業務的拓展,基金公司在獲得相應的政策支持后必然可以在該領域有所作為。與局限于管理傳統公募基金的公司相比,獲得企業年金投資管理人資格的基金公司已經在業務范圍上具有了先發優勢,并在此基礎上將該業務作為重要的潛在利潤增長點,將帶動基金也格局的進一步分化。 2、監管環境的變化 外部監管環境的逐步市場化將使一部分基金公司依靠行政關系等非市場力量獲得外部支持的現象明顯改變,基金行業以內的市場化競爭程度會明顯提高。 首先,監管機構簡化了基金公司募集基金的審批手續,通過頒布《關于進一步完善證券投資基金募集申請審核程序有關問題的通知》,對行為規范、投資研究能力強、市場評價良好的基金管理公司發行基金的審批過程進行簡化,通過弱化行政審批、強調市場約束力的作用。近期頒發的《托管協議的內容與格式(征求意見第三稿)》,則是將基金投資范圍、單只基金股票庫的建立等內容納入托管機構的監管范圍,強化基金市場主體之間的相互制衡。 其次,證監會出臺了《關于基金公司運用固有資金進行基金投資有關事項的通知》,為大型基金公司合理運用固有資金擴大基金募集規模提供了通道,在有效配置資金的同時鼓勵基金公司努力提升投資業績,實現投資者利益最大化的目標。 此外,托管人對所托管基金的監督范圍將進一步拓寬,隨著法律法規的完善,其監管范圍可能向基金的投資領域進一步延伸;隨著社保基金管理人資格、企業年金基金管理機構資格的頒布,大型機構客戶對基金的監督作用將日益顯著,基金公司為爭奪社保基金、企業年金以及保險公司等機構投資者的投資,將在投資、研究、風險控制以及客戶服務方面不斷提升;此外,市場評級機構的日益多樣化也將使基金業的信息透明度越來越高,基金業專業評級機構、媒體以及研究機構的共同監督下,必然走向更加規范的競爭。 除了外部監管的不斷完善以及市場主體對于基金監管的加強,基金業也開始探索建立行業內部的協調溝通平臺。2005年6月和9月,上海、深圳地區基金公司分別成立了督察長聯席會議,通過加強溝通共同解決督察長面臨的缺少話語權等困境。 3、外部競爭對手的沖擊 隨著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程度的逐步提升,其他機構投資者進入市場的步伐正在加快。基金業面臨保險資金入市、QFII額度增加以及私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的挑戰。 首先,保險公司長期以來一直是基金的最大機構客戶,而保險資金入市有可能會對部分基金產生贖回的壓力。由于保險與基金都是價值型投資者,其投資都具有長期性,所以隨著保險投資股市經驗的逐步積累,保險將與基金形成相互博弈的局面。其次,QFII近期投資額度的增加也將對基金投資形成挑戰。當然,從整體看,上述機構投資者市場份額的提高,將有助于改善整個金融市場的投資者結構,在對基金業形成壓力的同時也對其提高投資管理水平形成了動力。 五、差異化經營未來趨勢 從目前的發展趨勢看,未來基金業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將來自市場已經顯著分化基礎上的差異化經營。 1、治理結構的完善。完善的治理結構能夠保證基金持有人的根本利益,從而為基金公司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投資者的信賴,并樹立起穩固的市場品牌。長期以來,我國基金業缺少相應的法律法規對基金公司的治理結構進行規范,但隨著治理結構重要性的日益凸現,監管部門也開始加緊制定相關準則。基金公司的治理主體包含股東會與股東、董事會與董事、監事會與監事、經理層人員、督察長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基金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將重點從上述治理主體的權利、義務以及相互制衡關系入手,通過制定規則使各主體之間協調配合。在相應的激勵約束機制下,使各治理主體協同效應最大化,從而防范風險,最大程度保障基金持有人利益。 2、業務范圍的拓展。隨著競爭的加劇,各家基金公司開始通過拓展業務范圍取得競爭優勢。社保基金、企業年金投資管理人成為了基金公司爭奪的焦點。然而,在獲取上述業務的投資資格之后,基金公司仍然面臨著此類創新業務的發展難題,如何通過設計有效的業務流程、管理方式、治理結構以及客戶開發獲取收益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在這類業務發展初期,當務之急是保證企業年金、社保基金與公募基金在投資上既相互區別又能夠和諧共存,這使得基金公司在拓展業務范圍的過程中面臨著更大的不確定性,并相應產生較高的業務拓展成本,尚需要經歷一段時間的磨練才能夠取得創新業務帶來的收益。 3、營銷模式多樣化。在基金銷售方面,電子商務營銷手段將加快發展。與此同時,基金業也開始引入第三方銷售機構,以節省基金公司的營銷成本,重點發揮其投資管理的優勢。獨立的理財顧問(IFA)成為目前基金業積極探索的營銷模式之一,該模式來自于英國,目前IFA在英國銷售的基金占近90%,其主要工作是幫助客戶進行資產負債分析、確定投資政策和目標、建立投資組合或確立業績比較基準并選定基金管理人等,其實質是想客戶提供全面的理財服務。這種將基金銷售外包的銷售模式將為我國基金行業對于渠道的過度競爭格局提供改進。 4、股東背景多樣化。隨著行業的進一步分化,基金公司的股東背景已經發生了轉變,目前已形成合資基金公司、中資基金公司以及銀行系基金公司三足鼎立的格局。但隨著行業競爭的進一步加劇,以及基金公司在資本市場低迷時代股權價值的縮水,外資介入的步伐開始加快。 2006年,基金公司的股權轉讓、外資股權的引入將進一步加速,基金公司股東背景向多樣化發展。外資選擇的合作伙伴將以券商以及銀行等具有渠道優勢的機構為主,在投資規模上,基金公司的注冊資本也隨股東方雄厚的資本而明顯提高。在投資比例上,外資已經開始逐步向控股模式邁進,盡管目前政策尚未允許,但已經有一部分外資公司開始儲備實力等待市場限制的放寬,例如友邦公司對友邦華泰基金持股已經達到規定上限的49%,不少合資公司的增持計劃也在審批過程中。 5、費率結構市場化。從目前我國基金業管理費率的整體情況看,股票基金1.5%,債券基金0.6%,貨幣市場基金0.33%的費率水平已經成了市場在多數情況下都遵循的收費水平。基金公司的管理費率不與基金募集規模、盈利水平以及管理能力、成本結構等相聯系。但如果完全實行費率浮動制又可能帶來基金公司之間的惡性競爭和整個行業的不穩定、以及基金經理的過于激進的投資風格,反而可能損害投資人的利益。如何循序漸進地推動基金公司管理費率走向市場化成為決定基金業未來走向的又一重要因素。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巴曙松;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 賈蓓)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