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經理平均一年更換一次 都是速度惹的禍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31日 09:15 證券時報 | |||||||||
前兩天,參加晨星的一個新聞發布會。會上美國晨星投資研究部主管高潮生給我們上了一場非常生動的“中美”基金業的對比課。他透露了這樣一個數據,在中國基金經理平均一年更換一次,任職時間最長的基金經理的任職期是6.6年;而在美國,平均5.7年換一次基金經理,任職期最長的基金經理任職時間長達48.5年。在講述了中國基金業面臨的一系列困難與挑戰后,高先生用華爾街的一句箴言寄語中國基金業:告別浮躁與喧囂,走向理性與從容。
高先生在談到中國基金經理頻繁更替時說,這說明市場對基金經理的期望值過高,基金經理的壓力過大,大家過于注重基金的短期表現,以至于會出現,短期內一個基金經理沒做好,馬上換另一個基金經理的情況。這當然是事情的一個方面。但另一點同樣值得業內注意,很多時候,并不是基金公司的管理層主動更換基金經理,而是一些基金經理做出了一點成績,立刻就向更高的職位或者薪水更高的公司奔去。也就是說,基金經理的更換并不全是被動“下課”而是主動跳槽。 業內可以看到這樣的例子,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基金經理,在某一次行情中,業績表現非常突出,從此名聲大噪。很快,市場就會發現,這位基金經理已經跳槽并且身價大漲。不僅做投資的如此,在銷售人員方面,類似的例子也不少。一些初入行的小輩,也就經歷了一次基金發行,也就剛摸到代銷渠道的門道,就被其他基金公司高薪挖走。 俗話說: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人才往高職位流動是再正常不過的了。但如果人總是像水一樣流個不停那就不正常了。晨星統計的基金經理是平均一年換一次,而有業內人士的不完全的統計是,上海地區基金銷售人員近年來是平均半年跳一次,基本上是發完一只基金就跳一回。 如此高的流動性說明什么?當然有其好的一面,說明基金行業充滿機會,充滿活力。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也反映出這個行業的浮躁和人才的極度缺乏。而后者需要業內警惕。幾年前,一個基金經理的培養軌跡大致是這樣的:從行業研究員到助理基金經理,最后才能擔任基金經理一職。而隨著行業的急速擴張,我們會看到一些毫無實戰經驗的人甚至沒有基金公司從業經驗的人出任基金經理。 其實,近年來,基金業高速發展帶來的問題也開始顯露:如法規滯后,規模擴張過快導致投資品缺乏,人才匱乏等等。或許,基金業到了該放慢腳步夯實基礎的時候了。(榮籬)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