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與非銀系基金適用雙重標準 二批試點等來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6日 04:39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李佳 深圳報道 二批試點等來年 開業只有半個月的建信基金公司日前向證監會上報了其第一只基金產品——建信恒久價值股票基金。
從首批銀行系基金獲批到開業,乃至上報產品發行基金,三家幸運者均以驚人的速度向前躍進。 工銀瑞信從獲準成立到確定首只產品的發行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交銀施羅德隨后將這一數字刷新在一個月之內,而據業內接近產品審批部門的人士估計,如果不出問題,建信恒久價值基金拿到批復也就是這兩三周之內的事。 第一只股票基金操刀不久,銀行系基金公司就已經開始醞釀下一只產品。當記者問及是否會考慮在明年向貨幣市場基金進軍時,一位銀行系基金公司的人士向記者表示:“不用等到明年,今年年底就有發貨幣基金的打算。一旦進軍貨幣基金,首發兩三百億絕對沒有問題。” 股票基金創品牌,而擁有一只貨幣基金,對一個基金公司的戰略意義更大,既可以給基金公司帶來穩定的管理費收入,又是保有客戶資源的蓄水池。而在所有金融機構中,銀行的客戶資源無疑具有壓倒性優勢。 “背景再強大也還是基金公司,要遵循行業的游戲規則,不能以犧牲整個行業的信譽贏得自身的短暫發展。對于這幾個月以來銀行系基金頻頻出現的違規、打擦邊球現象,監管層已極為不滿,也正有規范措施在考慮。”一位接近證監會的業內資深人士向記者透露。 記者從一位權威人士處得知,早在幾個月前,證監會基金部監管一處就曾召集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光大銀行、招商銀行(資訊 行情 論壇)、中信實業銀行(現“中信銀行”)、華夏銀行(資訊 行情 論壇)、浦發銀行(資訊 行情 論壇)、民生銀行(資訊 行情 論壇)等商業銀行就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做過一個詳細的政策通報及情況溝通。 關于第二批試點的時間進程問題,證監會在會上明確指出:在推出第一批試點時,國務院明確批示“要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再考慮第二批范圍”。根據現有三家試點銀行的進度,年內試點銀行基金管理公司能夠完成設立,公司成立后還需運作一段時間,預計到明年才有可能向國務院提出第二批試點的申請。 這標志著目前一批試點幾近收官,而留給其他商業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光大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華夏銀行、浦發銀行、民生銀行等啟動基金公司的時間還很充裕,真正的破題必然得等來年了。 “雙重標準” 在該次會議上,管理層對銀行系基金公司不同的設立模式、產品要求以及審批程序都作了明確規定,而且對于第一批試點的銀行系基金公司以及規劃中第二批試點的考察時間、進程和數量的控制都作了政策性的戰略部署。 首先,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不執行“1+1”,而是執行“1”的政策。即一家銀行只允許設立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無論參股、控股或新設),包括外資銀行在內,逐步向“1”過渡,即只允許參與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原則上不允許再參與第二家基金公司。 “1+1”原則也被稱為“一參一控”原則,2004年10月1日開始實施的《證券投資基金公司管理辦法》的第十一條規定:“一家機構或者受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的多家機構參股基金管理公司的數量不得超過兩家,其中控股基金管理公司的數量不得超過一家。”無論內資或外資參股基金公司均需符合這一原則。 其次,對于已有基金管理公司的企業集團,旗下銀行原則上不允許新設基金管理公司,可考慮通過收購等方式進入基金管理業。即對于光大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這些所屬的企業集團旗下已有基金公司的商業銀行來說,如果意欲進入基金業,只能通過收購光大保德信基金、招商基金、中信基金等基金公司“曲線”實現,而不可以直接設立。 另外,對于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無論新設還是收購,都需向國務院進行試點申請,與目前商業銀行設立基金公司試點性質一樣、程序一樣。對于商業銀行設立的基金管理公司的產品要求視同一般基金公司,證監會不搞兩類公司,其基金產品可為法規規定的所有類別,沒有任何傾向以及限制。在審批程序上,商業銀行設立基金公司的審批程序,仍須先報銀監會進行資格審核并出具監管意見,通過銀監會審查后方可按規定向證監會申報。 銀行系基金顯然與非銀系基金適用了不同的發起、設立標準,前者的標準更為苛刻,其中亦體現了監管部門緩沖銀行系基金對非銀基金沖擊的良苦用心。然而對于銀行系基金在審批過程中所享受到的超基金公司待遇,卻透出了監管層對之“打一個巴掌,揉兩揉的意味”。 有多少政策可以期待 商業銀行設立基金公司的“大戲”剛剛開幕,保險公司涉足基金業的事實又給了“非銀非保系”基金當頭棒喝。 廣闊的客戶資源與品牌信譽度是銀行無可比擬的天然優勢,源源不斷的保險資金流入形成未來保險系基金的持久增量資金,作為“非銀非保系”基金公司核心生命線之一的保險資金也有可能“肥水不流外人田”。 老基金公司中,如擁有封閉式基金還能使其旱澇保收,而隨著封閉式基金到期日普遍臨近,究竟是將其清盤還是封轉開都有著很大的不確定性。 除此之外,虛長幾年的投資經驗可能被業界看成老基金公司的另一個優勢。可是,基金行業快速膨脹帶來的急速人才流動終歸會打破這個看上去很美的“肥皂泡”。 在這樣一個年輕而快速成長的行業中生存,老基金公司如何找到自身不可復制的優勢,留住人才迫在眉睫。 對于處于弱勢地位的“非銀非保系”基金,監管層的體恤并未就此終結。據了解,證監會一度有意草擬一個指令性的文件,要求基金銷售渠道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客戶。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