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業務模式浮出水面 拋棄保底托管人加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8日 13:36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汪 濤 上海報道 “大家都不做保底了”
“前幾年私募在保底上栽了太多跟頭,現在大家基本上都不做保底了。”某私募基金老總表示。 從目前來看,私募基金的運作方式是兩種都有:第一種是承諾保底,基金將保底資金交給出資人,相應地設定底線,如果跌破底線,自動終止操作,保底資金不退回。 第二種,賬戶管理,按照雙方的約定,如果跌破一定比例,客戶可自動終止約定,而如果盈利達到一定比例,利潤再進行分成。但第二種模式針對的是熟悉的客戶,或者部分大型企業。 前者的保底業務已經很少開展,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私募的進步。 2001年以前,大部分私募基金一般承諾保底,基金管理者與基金利益困綁方式,作為管理者要持有基金一定的份額(一般是10%到30%),一旦發生虧損,這部分資金將被首先用來支付。 由于此種操作對管理人風險較大,加上市場的連續疲弱,其間,私募基金管理人因無法承受巨額虧損,出現過自我了斷的事件。 “私募基金”是私下向特定投資人募集資金進行的一種集合投資,實際上,目前銀、證、信、保各機構自行推出的各種理財產品,都帶有私募性質。 而按照后者賬戶管理的模式,私募基金以工作室、委托理財中心、投資公司或咨詢公司的名義設立,在收益達到一定比例后,管理人從利潤中提取分成,這便于控制私募基金的風險。 但現在私募基金持有人需要提防的是,某些咨詢機構與私募基金的聯手。由于私募的隱秘性,咨詢機構與私募資金的聯手已不是新鮮事,甚至有些咨詢機構本身便掌控了一些民間資金。 有消息稱,以江浙資金為代表的部分民間機構在全國范圍內派發英雄貼,并在碰頭會上表達了對基金盈利模式的失望,商討新的操作手法。 而一些相關和不相關的中介機構被聯絡起來,集體推出數十只股票,進而形成一種更大的、某種趨勢的市場氛圍,并不利于股票市場的健康發展。 坐莊思維的轉變 從2001年市場大跌開始,內地的私募基金正在進入一個轉變期,從業務模式到投資理念的改變正在進行。 坐莊曾是私募基金制勝的唯一法寶。 然而,對于規模達到幾億甚至幾十億的私募基金而言,無論是銀廣廈還是界龍實業的幕后黑手,都倒下了,使得私募的投資理念也開始變化。 業內人士介紹,市場早期,靠坐莊和跟莊的操作方法確實能夠賺取一定的收益,隨著市場監管的日益加強,上市公司基本面已日漸受到市場的認同。 過去,私募基金在二級市場最主要的操作方式是鎖倉,在市場形勢好的時候,鎖倉的收益穩定、風險較小。 “私募基金也在尋求價值發現,或者投資組合的理念,而不是以往慣用的坐莊手法。”某咨詢公司投資人士表示。 市場不景氣或是沒有信得過關系的私募基金一般是做投資組合。目前,隨著股市的流通市值不斷縮水,為了在市場中求得生存,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操作更加偏重于投資組合。類似于寧波解放南路漲停板敢死隊已經不是私募基金的主流做法。 受到共同基金理念的影響,規模越大的私募基金投資理念越趨近于理性,他們會仔細地分析大券商的研究報告,制定選股計劃,尋找合適買點。 “當然私募基金與共同基金的價值投資還是有很大的不同,同樣是分散投資,價值發現,私募基金的籌碼不會過度分散,而是集中在幾只股票上,集中度更高。”上述人士認為。 同時,私募基金開始關注長線行情,注重投資價值。不過,在基金重倉股大跌時,私募基金往往趁機接納籌碼,與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在操作上略有不同。 私募基金的利潤來源是盈利后的分成,公募基金的利潤來源主要是管理費收入,無論基金凈值如何,基本上旱澇保收,這決定了二者的操作風格的差異。而其選股的對象更剔除基金、機構所持倉的核心資產,把目標鎖定在有一定業績增長潛力的小型股票上。 部分私募基金選擇的股票基本上都處于長期下跌的趨勢當中,為其炒作提供了空間。同時,私募基金最大的優勢就是資金配置靈活,即便出現判斷失誤,流動性不存在太大的問題。 據悉,8月22日,美國華平投資集團宣布成立規模達80億美元的專門投資中國的第九號基金;9月6日,新加坡磐石基金以每股3.50元的價格把2.89億股華夏銀行國有法人股收入囊中。 海外基金的介入,也在沖擊內地私募的投資理念。 向產業基金轉型是部分私募基金未來的發展戰略,也有的私募基金開始轉戰期貨或者香港H股市場,尋找新的投資出路。而將一些資金在產業和股市之間進行配置,是比較穩健的投資方法,不少私募基金將資金在產業投資和股票投資之間相互轉換。 據悉,由于對其他領域并不熟悉,私募資金轉戰其他市場的情況并不盡如人意,真正的私募基金還是會以股市為主。 信托公司介入 “目前部分私募基金也開始引入托管機制,例如與信托公司合作,客戶資金存放在信托公司,再交由私募基金進行投資管理。”一位知情人士表示。 私募基金管理機構運作的不規范,與沒有進行獨立的第三方托管有關。因此,建立起規范的第三方托管機制,是私募基金發展的前提。 通過合理的模式來降低風險,這是私募基金要想發展必須走的道路。從而通過公開的監管,讓私募基金更加公開化,透明化。 許多地下組織如工作室、咨詢公司等資金來源復雜,大多通過股票抵押或質押借貸,在股市暴跌后,這些機構的資金或股票會被債權人強制凍結、平倉或劃轉。 上述私募基金老總表示,規范私募市場,可以從幾個方面入手:私募基金的發起人和管理人必須具備符合要求的足夠的資金實力、抗風險能力等市場準入資格;在信息披露方面,私募基金需半年或一年內私下公布投資組合及收益;再者就是限制私募基金的投資者范圍,只能讓有一定經濟實力、能夠承擔一定風險的社會個人和私人企業參與。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