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改提供扶正良機 私募基金有望走進陽光地帶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4日 14:42 財富時報 | |||||||||
文/楊振華 “要么修成成正果,要么被招安,但結果都差不多。”談到私募基金的未來,蔡銳毫不掩飾他的樂觀態度。 七年前第一次接觸到私募基金就嘗到甜頭的蔡銳,現在是一家大型體育文化用品的
“私募基金”對中國的股市來說并不陌生,事實上一旦股市上風起云涌時,往往就有“神秘資金”翻江倒海。而這神秘資金十有八九都來自“私募資金”——所以私募資金在資本市場似乎一直扮演著“綠林”的角色,始終徘徊在陽光邊緣。 而日前全面鋪開的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卻為它的扶正提供了一個相對比較好的機會。 9月8日,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成思危在出席高新技術產業與金融發展論壇時透露,中國人民銀行正在改變對私募資金的看法。國家立法機關正加快立法推動建立包括創業板在內的風險投資體系。 成思危表示,私募資金此前被認為是擾亂金融市場的不良分子,但隨著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私營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包括政府監管機構、研究機構在內的人士開始逐漸認識到私募資金所起到的積極作用。 前身今世 所謂私募基金,就是指通過非公開方式,面向少數機構投資者募集資金而設立的基金,它所擁有的是一種私下訂立的契約,完全是一種脆弱的委托代理關系。正是它的這種特性性讓很多人將之定性為“亦正亦邪”。 私募基金基本上涉及到股票、債券、期貨等資本投資市場的各個層面。 在蔡銳的眼中“私募基金”或許和打高爾夫一樣都是“富人”的游戲,在這個領域里只有“富人”才擁有把握風險的勇氣和能力。顯然,“窮人”是無法承受“私募基金”這種私下契約關系一旦破裂后的資金蹦極考驗。 但私募基金的投資匯報率遠遠高于銀行存款和證券。同時,“私募基金”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基金發起人、管理人必須以自有資金投入基金管理公司,從而形成了與投資者(委托人)榮辱與共、休戚相關的利益關系。 蔡銳表示,在目前信用體系較為健全的江浙私募基金機構里,投資私募基金的風險收益比遠小于證券投資。 根據較早的一份私募基金報告,國內具有私募基金性質的資金規模約在7000億元-8000億左右,其中大多數已經運用成熟資本市場上相關的市場規定和管理章程進行規范運作,并且聚集了一大批業界精英和經濟學家。 羽翼已豐 股改使政府逐漸意識到了“私募基金”所能發揮的重大影響。 “股改行情能否持續得到場外資金的支持,目前還看不到一個清晰的答案。”北京一家私募公司的董事長認為,股改全面鋪開后,市場資金將出現明顯分流,質量好的公司以及對價優厚的公司將繼續得到追捧,質量差的公司可能遭遇拋棄,市場將形成一種落差效應,只要把握好這種落差,就能得到更多的機會。 該董事長認為,從現在進場的資金看,真正像基金、保險這樣的機構很少,除了部分政府救市資金外,更多的是私募等快盡快出的資金,“現在市場已經形成一種私募資金與政府資金博弈的局面。” “私募基金的出現是民間理財需求的必然產物。”政協委員、北京證券原副董事長張克儉認為,但由于我國私募基金一直在灰色地帶活動,而得不到證券監管部門的監管和規范,更得不到扶持與鼓勵,從而形成了我國金融領域的空白監管區。“這無疑對于穩定、活躍我國資本市場是不利的。因此,應該及時將私募基金納入證券監管部門的監管視線內,規范發展私募基金,引導它充分發揮對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的良性促進作用。” “中國私人權益資本的發展時代已經到來。”蔡銳對此堅信不移,“數額已增長到一定規模的民間資本,需要改變其隨意性流動的特點,投入一定的行業發展之中。” 用成思危的話說則是,我國政府已經逐漸意識到科技型中小企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并開始在政策上推動金融市場對中小企業投資。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