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基金動態 > 正文
 

合資基金已近半壁江山 外資加速進入國內基金業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16日 08:23 中國證券報

  記者 徐六里 上海報道

  隨著8月12日交銀施羅德基金公司開業,境內中外合資基金公司已達18家。加上正在籌備中的具外資保險、銀行背景的幾家基金公司,合資公司已幾近基金公司半壁江山。值得注意的是,自日前外資在基金公司中持股比例被放寬至49%后,德意志集團、瑞銀集團、施羅德等一批縱橫國際資本市場多年、赫赫有名的金融巨頭不再觀望,紛紛進入中國內地,掀起
了新一波基金合資浪潮,而現有許多合資基金公司的外方股東紛紛增持股份。

  巨頭加速搶灘

  資料顯示,自2002年7月1日起施行的《外資參股基金管理公司設立規則》第八條規定,“外資持股比例或者在外資參股的基金管理公司中擁有的權益比例,累計(包括直接持有和間接持有)不超過33%,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三年內,該比例不超過49%”。在此前,許多境外資產管理公司寧愿忍受寂寞,等待著市場成熟和政策進一步明朗。而在持股上限放寬至49%之時,外資巨頭進軍中國基金業的步伐猛然提速。

  今年以來,外資巨頭的身影不時躍入眼簾:瑞銀集團收購國投瑞銀49%股權,首觸49%這一合資基金上限;德意志資產管理公司收購嘉實基金20%股份,并具有增持股份達到目前政策所允許上限(49%)的優先權;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參股工銀瑞信基金公司;施羅德參與設立交銀施羅德,而此前摩根、友邦、富蘭克林、美林、保德信都已在中國設立基金公司,這些都是在國際上縱橫捭闔的大型金融集團,如友邦是全球最大財產保險公司、全球第二大金融集團(按市值計);保德信擁有全美第二大人壽保險業務;施羅德集團擁有超過200年的投資經驗,并且具有豐富的新興市場投資經驗。在新加坡,施羅德占有共同基金市場份額的20%;在香港,施羅德是共同基金市場三大管理人之一。

  從進入時機來看,這些巨頭們選擇的恰恰是現在基金銷售困難、不被看好的時機。有分析人士認為,國外投資機構選擇目前時機進入中國市場,充分證明了其看好中國宏觀經濟發展以及人民幣升值的前景,特別是12萬億的居民儲蓄存款更是為基金這一大眾理財產品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這也不難解釋國際金融機構以及QFII為何在此時紛紛擴大在國內的投資。而合資基金成立以來的表現,也使得一些外方股東從國內基金行業嘗到了甜頭。

  合資公司整體現優勢

  有統計,目前合資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資產合計約為615億元,占開放式基金總資產不到1/4的比例。另據一項研究顯示,從公司整體管理業績來看,2004年合資基金公司在前十名基金公司排名中占據5席;而從股票基金投資業績來看,凈值增長率排名前10位的基金中,有5只基金屬于合資基金管理公司。應該說,合資基金已經在A股市場上顯示出了自己的優勢。業內人士表示,合資基金外方股東大多在全球各地市場擁有長期的投資經驗,其技術移植及支持成為了合資基金優勢的重要來源。同時,良好的股東背景也會在資產管理、公司內部控制、產品開發以及市場營銷方面給合資基金帶來先天優勢。

  外方掌控話語權

  從合資基金公司實際運營來看,估計有超過一半的公司外方股東在產品設計、投資管理上有著更多的話語權,不少合資基金公司需要向外方股東定期提交其風險管理報告、投資報告等,同時還要迎接外方不定期的飛行巡檢。不少公司的總經理都是由外方派遣,這樣事實上在一定程度上把公司運營的決定權交付到了外方手中。據悉,新組建的交銀施羅德總經理一職也由外方出任,全權掌控經營。同時還將積極引入施羅德集團在全球特別是亞太地區新興市場的投資經驗及成熟的投資方法,引進施羅德集團自主開發的兩套著名風險控制系統以及股票估值方法,并在投資與風險控制方面與施羅德在全球的投資團隊共用一個平臺,實現在線互動交流。

  專家指出,作為內外資兩種優勢的結合物,中外合資基金將會發展成為中國基金業中一支重要力量,有望推動國內基金業結構升級、促進證券市場規范發展、引導投資理念革命,而且多文化、多風格公司的加盟對于整個基金行業,乃至資本市場的發展無疑大有裨益。

  愛問(iAsk.com)
  基金 相關網頁約11,988,774篇。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